85度c小說網

廖勝功忙命令高達率軍去圍堵,元軍好不容易獲得這個突破口,哪會不拚命守住的道理,任憑高達如何努力都是不能成功。廖勝功見情況不對,又命令趙僉率領玄甲騎兵趕去封口子,玄甲騎兵雖是英勇善戰,畢竟是血肉之軀,在人山人海面前就顯得人力太渺小了,殺死殺傷不少蒙古士卒仍是無能為力,封不住。

李雋遠遠看見,心想要是有兩百門火炮,對準缺口猛轟,包證一個也跑不了。遺憾的是,沒有炮彈的火炮就在他身邊,成了擺設,派不上用處,只有空嘆的份。

黃漢正在指揮他的步兵殲滅元軍,見勢不妙,忙帶領一萬步兵趕去封堵,經過一番血戰,把口子一點一點地縮小。

這個缺口集中宋軍中最精銳的玄甲騎兵,最精銳的步兵,封得實在是太吃力了,和烏龜爬的度差不多。

廖勝功一心想把元軍殲滅在臨安城下,情況並不如他所想,不住頓足嘆息。文天祥也是緊咬嘴唇,恨不得自己變成大力金剛,把口子封上。

李雋很是理解他們兩人的心情,道:“困獸猶鬥,真要堵上的話,還不知要到什麼時間,不如派一支軍隊趕到頭裡去。”

他雋的話提醒了廖勝功,一拍額頭道:“謝皇上提醒。”立即命令趙良淳率領騎兵往前趕,希望把元軍在敗退途中兜住,等追兵到了再圍而殲之。其實,在當時情況下採取這一辦法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李雋皺了皺眉,道:“不如把口子放開,讓他們逃去吧。”

李雋的意圖是與其在這裡和元軍打消耗戰,不如在運動中殲滅之,文天祥沒有領悟到李雋的意圖,失聲叫道:“皇上,這萬萬不可。要是給韃子逃了,就不好收拾。”

李雋笑而不答,看着廖勝功,廖勝功先是一愣,接着就是大喜,道:“皇上這招真高明。”對不明所以的文天祥解釋說:“圍三闕一。”

文天祥方始恍然大悟,心道原來是這個道理。圍三闕一的意思是說,當遇到負隅頑抗之敵,放開一個口子讓他逃跑,在逃跑途中再聚而殲之。困在籠子里的野獸在遇到威脅時總是會暴起傷人,不好對付,要是他不在籠子里,而是在野外,受到威脅時就會逃跑,獵人就可以充分揮技巧獵殺之。

命令一傳下去,趙僉他們立即後撤,放開口子,元軍不再拚死抵抗,開始了大逃亡。不等廖勝功的軍令,高達和趙僉帶領軍隊馬上追了上去,從背後掩殺過去。剛才還勇猛似虎的元軍現在一點也不勇猛了,只顧着逃命,倒象沒頭蒼蠅,高達和趙僉象趕鴨子一樣趕着向北。

黃漢訓練的步兵實在是太優秀了,動作嫻熟,絲毫不比蒙古軍隊差,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元軍悉數就殲。宋軍在在廖勝功的安排下立即向北趕去,開始了大追擊。

喧囂的戰場終於歸於平靜,李雋精略估計了一下,這一仗元軍的傷亡差不多有十五六萬,而宋軍的傷亡差不多有五六萬,加起來臨安城下陳屍有二十萬。李雋放眼一望,遍地都是屍體,都是傷兵,婉轉呻吟,讓人心為之酸,不自禁地念出“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無數人念過的名言。抬頭望着盤旋在天空欲擇屍而食的餓鷹,不得不收起思緒,直面現實,長嘆一聲,道:“鮮血還得流!”

轉過身對文天祥,道:“善後之事就由履善處理了。”一場大戰下來的善後事宜多如牛毛,清理戰場,救助傷兵,掩埋屍體,當然還有清點繳獲的戰利品,這都需要人來處理。這樣的大戰下來,繳獲肯定不少,一想起來就讓人興奮。

“皇上請放心,臣自當儘力。”文天祥領旨。

“有履善主持,我自是放心。”李雋對廖勝功道:“我們也出吧。”

李雋說的出是去參加追擊行動,要知道伯顏帶領五十多萬軍他來到臨安,先前折損了十二三萬,現在折損十五六萬,才損失了一半,還有一半敗兵,要是給伯顏收攏的話,依蒙古人的勇悍,伯顏的軍事才幹,不用多久又會恢復過來,勢必“宜將剩勇追窮冠”,不能給他重新集合的機會。

“遵旨。”廖勝功領命。

李雋帶着五千御林軍,在廖勝功的陪同下開始了追擊行動。

臨安距離皋亭山不遠,一路北行,一個時辰後就來到了皋亭山,望着給回回炮轟得殘破不堪的城池,李雋忍不住嘆息,道:“要不是吳富將軍捨身衛國,帶領三千勇士阻擋蒙古大軍二十天,給我們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也不會有今日之大勝。今日之勝雖是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功勞,也有吳富將軍的貢獻,朝庭不能對不起吳富將軍,我們就停止前進,把吳富將軍和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

廖勝功感動萬分,翻身下馬,向李雋跪倒行大禮,道:“皇上仁德之君,臣就是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臣對皇上的感激之情。”

李雋這個現代人哪有要人行大禮的心態,忙雙手相扶道:“廖將軍,快快起來,快快起來。這種俗禮,能免就免了吧。”

廖勝功跪在地上不起來,泣道:“皇上,請你無論如何受臣這一禮,這一禮不是臣一人之禮,是臣代表將士們給皇上叩頭了。皇上,自從韃子犯境以來,不知有多少將士為國力戰,卻落得個埋骨荒野,為飢鷹餓狼吞噬的結局。皇上此舉,仁德無雙,就是秦穆公餚谷封屍也不及皇上之萬一。”咚咚咚,一連給李雋叩了九個響頭方在李雋的攙扶下站起來。

廖勝功說的是大實話,自從蒙古大軍向臨安推進以來,就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戰死疆場,卻落得個為飢鷹餓狼吞噬,埋骨荒郊的結局,實是讓人嘆息。其實,廖勝功有所不顧及,不敢言及以前的事,可以說,自從宋朝開國以來,在外敵面前就沒有打過幾次勝仗,為國力戰卻落得這樣下場的將士們真不知道有多少。

李雋路過此處,先想到的就是掩埋將士們的屍骨,感人實深。要是文天祥在這裡的話,肯定會感嘆賦詩,頌揚李雋的功德。

秦穆公餚谷封屍是一個典故,是說秦穆公三次敗於晉國,最後終於打敗晉國,把在餚山敗仗的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掩埋在餚山,祭奠一番。李雋今日之舉和秦穆公之行頗為相近,只是其意義卻完全不同。

秦穆公作為一方諸侯,只是為了爭奪伯主之位,而李雋面臨的是蒙古這個強大得讓人窒息的對手。在南宋最危急的時刻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幾番周折終於打了大勝仗,其意義就不是秦穆公這個諸侯所能比的。

“廖將軍言重了,前輩先賢,我哪能與之相比。”李雋謙遜着道:“我們先把將士們的屍骨收斂起來,我馬上派人去臨安,要履善準備棺槨香紙運來。吳富將軍為國捐軀,我們就把他埋在皋亭山,讓吳富將軍的忠魂守護臨安的北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