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bokan.cc童羽蹙了蹙眉頭,遲疑地道:“這可能嗎?如此大事,北國迄今居然沒有聽到一點風聲?”

楊浩道:“從遼人迄今為止的反應,朕只能做此揣測,至於真相,或許只是北朝覺得改朝換代對邊關戰局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也未可知,不過......既然有此可能,卻不妨一試y<>”

他也不太敢相信自己的判斷,轉頭又向李繼隆問道:“遼國方面,如今情形如何?”

李繼隆道:“這些日子,臣與遼人大小數十戰,他們的情況,臣倒是摸清楚了從現在了解的情況看,定州當面的遼軍主力當在二十萬左右,主帥是耶律休哥,從前幾次交戰時對方亮出的旗號來看,其統兵將領還有韓匡嗣、蕭干、耶律痕德、蕭撻凜等人......,”

楊浩“唔”了一聲,又問:“遼國上京那邊有何情形?”

李繼隆微微一詫,心道:“我是邊關守將,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能摸清對面敵軍的大致情形就已費盡了心思,遼國上京那邊有什麼情形,我怎知道?”

心中雖然詫異,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臣撤兵之後,駐守邊關,分兵遣將,抵擋入侵之敵,無暇抽身他顧,於遼國上京方面的情形實不可知”

楊浩微微一笑,說道:“你不知道,朕卻知道,遼國的太后和皇帝,已親至幽州,坐鎮南京,為耶律休哥督戰了”

李繼隆大吃一驚:“如此說來,這一次北朝當真不是只想反擊那麼簡單了,他們是想籍幽州大勝,再加上出師有名大幹一戰了臣本估計,待大雪一下,北朝的攻勢就會放緩,既然遼帝親自坐鎮南京,看來很難善了了”

楊浩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點準譜李繼隆不知道蕭太后到了幽州,那麼耶律休哥不知道剛剛登基的趙元佐禪讓皇位,緊接着他楊浩馬不停蹄直奔邊關,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仔細算算,從蕭太后駐蹕幽州,到趙元佐禪位這一階段,隨着遼國向南的軍隊越來越多,宋國敗退的大批兵馬和邊關本有的駐軍,再加上後方不斷增援的部隊,自東而西把瓦橋關到雁門關漫長的邊境線守得是嚴嚴實實,宋軍如臨大敵,關防森嚴,行人杜絕,飛鳥難渡

而且這條邊防線上沒有河西隴右那樣的深山老林,秘諜細作在西北那樣的環境下可以翻山越嶺,避開關隘,而在這條戰線上,只有依託天然又人工進行拓寬的幾條河流,沿河兵營連綿,船隻木筏一概管制,橋樑道路一概封鎖,沿河又有兵丁和民壯日夜不斷地巡邏,遼國的細作間諜若想要通報消息,實不容易

楊浩只是考慮到了宋遼兩國的間諜在這種情況下通風報信的難度極大,可能造成信息不暢,情報滯後,卻沒想到在那今年代,還沒有一個統治者像他那樣重視情報工作,他不惜巨資建立了一個觸角遍布天下的龐大情報機構,尤其是恪於當時的通訊條件,並創性地動用信鴿等驛馬難及的通訊工具為一個政權服務,這是前無古人的,也只有到了明朝,出現了赫赫有名的錦衣衛,其情報捏集能力才堪可比擬

在當時來說,遼宋兩國的情報工作都不發達,宋國只建立了一個皇城司,從它的名字你就可以看得出它的主要偵緝範圍在什麼地方,也就是趙光義在楊浩手裡吃了幾個因為信息不對稱的悶虧之後,才開始加強對西線的情報搜集口而遼國在這方面做的更差,遼國根本沒有專門的間諜機構,他們派往宋國的間諜,大多是將領、高官私人託付,抱有某一方面特定目的的細作

他們經過長時間的運作,會先在宋國擁有一個風光體面的身份,所承擔的使命也比較單一,要麼是策反某一位宋國的將領或官員,要麼是利用身份的掩護,暗中輸運遼國急需的各種物資甚至是權貴使用的高檔消費品,再不然就是捏集軍事、經濟、政治方面時效長久的情報資料他們並不具備及時迅捷的傳遞能力,也從未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和建設,宋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國那邊確實還不知道

這種情形,若是放在後世打仗先打情報戰的年代,是很難叫人理解的,不過在當時卻很正常張義潮揭竿而起,敦煌歸義軍一路東向,打下了河西十一州,吐蕃王國崩潰,歸義軍一直打到夏州附近,當時坐鎮長安、距他們並不算太遠的大唐王朝居然還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後張義潮派遣使者趕到長安,大唐天子聞訊才大吃一驚

還有那奉唐為正朔,以唐之屬臣自居的於闃國,大唐亡國五十多年,中原諸侯並立,王朝不斷更迭,人腦子都打成狗腦子了,他們仍然一點消息都不知道,仍然以為中原是李唐天下,由此兩樁,可見當時的消息流通有多閉塞、情報搜集有多糟糕,也可見當時的各國政府對這方面的忽視,實比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國國君還要差些

遼國在宋國確實布有眼線,但是這些眼線並不是什麼經過亦練的高素質問諜,他們只知道按照受派遣前交付的使命進行活動,一則沒有意識到汴梁禪讓的政局變對邊關戰局有何密切關朕,二則即便他們意識到了,也沒辦法及時傳遞到北國,邊關戰事吃緊,平時可以交通的小道、疏通交好的關隘守卒,這時全都派不上用場了yzuu

出海或者繞到雁門關以西,從地廣人稀的西夏境內返回遼國?沒有接應,地理不通,各處州縣盤查行人又比平時嚴厲,在那樣的農業社會談何容易,真等他們從那兒繞回去,找到主事的人稟報了消息,也不知要到猴年馬月了,所耶律休哥現在仍以為是趙元佐為帝,並不知曉中原的驚天巨變

“高梁河一戰,我們中了耶律休哥的計,僅此一計,一敗塗地如果朕所料不差,我們現在也可以設下一講,北朝兵勢正驕,正可一戰而委挫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楊浩下了斷語

楊繼業略一思忖道:“官家所言甚是,不小......這畢竟是我們的猜測,此計不可不用,卻也不可全然依賴此計,總要做好兩手準備,如果證明北朝早已知曉我國動靜,並不中計,就得立刻改弦更張,中規中矩地打上一仗了”

楊浩頜首道:“理因如此......”

他看弄左右,輕輕一笑道:“好吧,就按照這個思路,具體如何行動,就由潘將軍、楊將軍、李將軍你們三人議定,朕只有一個要求,要快,遲則生變!”

開玩笑,身邊有個潘美、還有個楊繼業,再加上一個小一輩中的戰神李繼隆,當然,現在的李繼隆剛剛出道,戰陣歷練方面還不夠多,任何一個傑出的將領,包括遼國那邊那位風頭正盛的大于越耶律休哥,如果沒有足夠的戰場歷練,也未必就如歷史上的他們那般傑出,但是至少眼下他們已經開始漸露崢嶸,有潘楊二將總攬全局,也不怕李繼隆會有什麼太冒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