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金庸先生小說《碧血劍》所附《袁崇煥評傳》,以史學家的翔實資料,以小說家的生動筆調,把三百五十年前對敵英勇作戰、遇事敢作敢為、一身系國家安危、功高而被冤殺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重現於讀者面前。袁崇煥事迹,除正史之外,還廣稽野史志乘,材料豐富,信實有徵。該文且有創見,獨具隻眼,令人信服。但其間有些問題,偶有小誤,筆者不忖譾陋,略作考證,依其原文先後,成《袁崇煥雜考》。

一、袁崇煥墨跡

《碧血劍》上卷首,影印有“袁崇煥書法”,內有條幅一幀,文曰:“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壬申冬月袁崇煥。”字作草書,無袁崇煥印鑒及收藏者題跋及鈐印之類。這幅“袁崇煥書法”,是據民國初年張伯楨所編《袁督師遺集》扉頁《袁督師遺墨》影印複製的。此《遺墨》原件,原為東莞城東門袁督師祠所藏,清末民初,袁氏族人共推袁蔚民先生負責保管。民國元年,張伯楨回家鄉把它拍攝,製版刊於《袁督師遺集》中。抗戰期間,袁蔚民先生因不肯做日本人的漢奸,被日兵殺害,家產盡盪,此件遂不知流落何所。

這幅所謂《袁督師遺墨》,是贗品。有甚麼證據呢?從署年“壬申”就可知道。《明史;袁崇煥傳》記袁崇煥被磔死,是在崇禎三年八月,在袁崇煥所處時代,“壬申”有二,一為隆慶六年,一為崇禎五年。前一“壬申”,袁崇煥未生;後一“壬申”,袁崇煥已死。袁崇煥怎能在“壬申”年寫下這幅條幅呢?這不是贗品的明證嗎?

袁崇煥會不會把“壬申”二字寫錯呢?在盛行以干支紀年的當時,公私書牘,詩文寫作,凡要落款的,除年號外,就用干支,干支觀念,比今人強得多,是錯不了的。如果是新年之初,干支剛換,一時誤記,容或有之。既署“冬月”,“壬申”二字,起碼用了十個月,豈容有誤?神龍本《蘭亭序》中“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丑”字有改動的痕迹,露出了馬腳,郭沫若先生以此作為一個依據,證實《蘭亭序》是偽作,這與《袁崇煥墨跡》署“壬申”情況相似。作偽者未考證袁崇煥的生卒年,貿貿然寫上“壬申”二字,未免太粗心大意了吧。

二、袁崇煥祖籍、鄉貫考

金庸先生在《袁崇煥評傳》第四節開頭說:“袁崇煥,廣東東莞人,祖上原籍廣西梧州藤縣。”說袁崇煥祖上是廣西省藤縣人,似可商榷。筆者學殖疏荒,天下間有關記載袁崇煥之書,不能遍讀,但檢敘及袁崇煥籍貫的史籍志乘,如《明史》、《明紀綱目》、《通鑒輯覽》、《明亡述略》、《明通鑒》、《石匱書後集》、《明季北略》、《國榷》、梁啟超《袁督師傳》、《邵武府志》、《廣西通志》、《廣東通志》、《藤縣誌》、《平南縣誌》、《東莞縣誌》、李濟深《重修袁督師祠墓碑》等等,都不見有“袁崇煥祖上原籍廣西梧州藤縣”的記載。金庸先生得出這樣結論的原因,我個人猜想,大概因為《明史》、《明通鑒》、《明紀綱目》、《廣東通志》、梁啟超《袁督師傳》諸書都說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而《國榷》、《石匱書後集》、《明季北略》、《廣西通志》、《藤縣誌》諸書又說袁崇煥是廣西藤縣人。為了兩者統一,所以說“袁崇煥,廣東東莞人,祖上原籍廣西梧州藤縣。”【民國】《東莞縣誌》卷六一《袁崇煥傳》說:“袁崇煥字無素,一字自如,水南。年十四,隨祖世祥、父子鵬往粵西應藤縣,補弟子員。”據此,袁崇煥分明是東莞人,祖籍當然是東莞。《袁崇煥評傳》中提到招廣東三千人援遼東的崇煥的叔父袁玉佩,是廣東東莞溫塘人,崇煥族叔,字仲符,萬曆四十四年進士。袁崇煥的族叔是東莞人,可見袁崇煥的祖籍是東莞而非廣西藤縣。

袁崇煥十四歲隨祖父袁世祥、父親袁子鵬往廣西藤縣應試,在藤縣補弟子員,萬曆三十四年到桂林參加鄉試,中舉,萬曆四十七年成進士,自然“登科錄”之類填上“藤縣”籍,所以“明進士題名碑”刻上袁崇煥藤縣籍。《懷宗實錄》、《國榷》、《石匱書後集》、《明季北略》諸書據之以袁崇煥為藤縣人。所以《藤縣誌》、《廣西通志》都把袁崇煥作藤縣人。自從經過六十多年反覆修訂的《明史》出,袁崇煥是東莞人已成定論,嗣後凡言及袁崇煥的歷史著作及《辭源》、《辭海》、《中國人名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都一律說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去年,廣西《學術論壇》發表《袁崇煥籍貫考辨》一文,考證了袁崇煥的籍貫是廣西藤縣,它依據的材料,除“明進士題名碑”、《國榷》、《明季北略》、《石匱書後集》、《藤縣誌》等固有資料之外,只加上可疑的所謂袁崇煥父子鵬墓碑的碑文。固有資料中袁崇煥為藤縣籍之說,已為歷來學者所不取,這裡不再論列。袁崇煥父子鵬墓的碑文是構成袁崇煥籍貫藤縣說的新材料,是需要辨一辨的。《袁崇煥籍貫考辨》說:

據署有“崇煥、崇燦、崇煜”三人名字,光緒二十三年重修的墓碑,碑文載袁氏“嘉靖初年至廣西”這是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籍貫廣西白馬鄉又一有力佐證。

該文所引碑文,其誤有二:

一、袁崇煥兄弟次序排列錯誤。袁崇煥在《天啟四年三乞給假疏》中說:“臣自萬曆四十六年以公車出,初叨一第,即授令之閩,離家今七年矣。七年中,臣之嫡兄崇燦喪矣,嫡叔子騰喪矣,堂兄生員崇茂育於臣父為猶子者,今喪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諳事。分明是長崇燦、次崇煥、季崇煜。

二、袁氏嘉靖初年至廣西,誤。【民國】《東莞縣誌》卷六一、《平南縣誌》卷一六、《藤縣誌》卷二三,都記載袁崇煥父子鵬始從東莞往廣西。袁子鵬卒於天啟四年七月初五日。嘉靖初年至天啟四年,已超過一百年,袁子鵬死時,尚有“少不諳事”的第三子崇煜,可見袁子鵬決非得壽百齡,如果袁氏“嘉靖初年至廣西”是指袁子鵬往藤縣的話,則袁子鵬死時,非一百二、三十歲不可,而且在百齡之時還能生季子袁崇煜,這是有可能的嗎?【民國】《東莞縣誌》卷六一《袁崇煥傳》明確指出,袁崇煥“年十四隨祖世祥、父子鵬往粵西”,考袁崇煥生於萬曆十二年,袁崇煥十四歲,即萬曆二十五年。袁世祥、袁子鵬從東莞往藤,是在萬曆二十五年。可見碑文所謂“嘉靖初年至廣西”是錯誤的。墓碑重修於光緒二十三年,距袁子鵬之死已有二百七十一年,時代懸絕,未可盡信。而且記載袁崇煥兄弟的次序及袁氏遷入廣西的時間皆誤,這個重修的墓碑,豈能作為袁崇煥籍貫廣西藤縣的“有力佐證”呢?金庸先生認為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這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