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孟德祥趁着聲望飆升,一鼓作氣的把這支部隊進行了整編,而且還為部隊起了一個相當響亮的名字“索馬里人民軍”。這支部隊的名稱是貫徹了李斌的思想,用索馬里來冠名,而拋開了狹隘的迪爾人這個概念,就是為了以後這支部隊容納其他種族的戰士而預作準備。

按照孟德祥的想法,他是要把這支部隊冠名成“索馬里人民解放軍”,結果被李斌毫不猶豫的給否決了,那個名字紅色中國的味道太濃了,他可以擁有這支部隊,但是他卻不想、也不能把自己這些人推到台前去。

部隊被孟德祥按照連的建制進行了編製,洛浦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個連長。下面被分成了兩個排和一個編外直屬後勤班,每個排三個班,每個班的人數十至十一人不等,設班長一名、班副一名,而那個編外直屬後勤班當然是由那些腦袋上被打了十叉的倒霉傢伙們組成。

現在孟德祥可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他當然不會把那些洛浦冒着挨罵的危險多招來的士兵踢出去。體能不合格?好辦,進編外直屬後勤班,給你們單獨開小灶,啥時候合格了啥時候劃入正式編製,不然的話,你就得在訓練之後擔負起‘後勤’的職責,挑水做飯洗衣服,那些本來應該是女人乾的活一樣落不下,你全都得幹起來。

別說孟德祥的這個辦法還真是挺靈的,先不說還要在訓練之外增加額外的後勤工作,就是腦袋上頂着的這個名頭也讓人受不了了。後勤就後勤吧,還是編外的。這個侮辱把那十幾個小夥子憋得嗷嗷的,跟發了情的公牛一樣拚命的訓練。而老孟的辦法也絕,這些編外人員每天有一次挑戰的機會,可以挑戰在編的任何一名戰士,挑戰項目一點兒水分都沒有,個人五項全能。五公里越野、射擊、單兵格鬥、體能和孟氏政治,每獲勝一項加一分,超過三分兩個人位置對調,在編的調到編外,編外的正式歸建。

這一手就像是給每個人的背後豎起了一根大大的鞭子,隨時隨刻的都在抽打着你,稍微有一點兒懈怠,對不起,不用孟德祥說話,那裡還有十幾個虎視眈眈的編外人員盯着你呢。稍一不留神就會被那些編外人員給比下去。而孟德祥也把在失敗者臉上畫十叉這個光榮的任務移交到了那些挑戰者的手中。

幹嘛?勝利者就是有判定失敗者的權利,不服,來呀,明天你還可以挑戰別人,有本事把十叉畫到別人臉上去。

沒過三天,隊伍里又有十幾個人的臉上被畫上了十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可能整個部隊里除了那幾個實力確實非常出眾的戰士以外,就只有洛浦一個人可以倖免了。而洛浦能夠倖免卻是完全因為他的名望,與個人實力倒是沒有太大的關係。

每天聽着孟德祥彙報訓練的情況,李斌不斷地調整着孟氏政治教育的大綱,在他看來,政治教育才是最關鍵的。他不需要戰士們有多高的政治覺悟,他需要的是要在戰士們的腦子裡深深地刻下“堅決執行”這四個字。因為,他需要的是一隻能夠絕對忠誠的隊伍。

部隊現在的駐地已經遷到了村子西面五公里外的一個險地扼守,那裡正處于海德西村這個半島的關口所在,只要把守住那裡,村子裡就會相對安全得多,不過孟德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在村子裡輪值駐守了一個班的兵力,如果再加上那些鬆散的民兵,村子裡在短時間內也可以召集起三十來人的兵力,如果遇到突襲也可以抵擋一陣子。

老庫克對於洛浦私自擴招戰士的事情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的過去了,只要史先生高興,多養上三五十個‘閑人’他還是能夠接受的,更何況這些士兵還都是自己迪爾族的戰士,如果真的訓練好了他也是樂意見到的,他只不過認為有個強大的女婿在哪裡,這樣做完全沒有什麼必要,完全是在浪費糧食罷了。

村子裡小漁港的建設進度最快,不過現在已經不能再用漁港來形容了,因為現在的小漁港已經初具碼頭的模樣。在史明友的督促下,庫克族長召集了上千的勞力,史明友從中選出了三百多個人,現在是一邊進行施工一邊抽空進行培訓,什麼企業文化、宗旨理念的現在對他們來說那都是扯淡,史明友培訓的就是勞動紀律,像那些無形的東西還是等到工作開展起來以後再說吧,只有等到他們眼睛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才會真的有所體會。

此時的李斌正和庫克族長等人站在碼頭的施工工地上,趁着落潮,人們正在清淤築基。上百人在一起勞動,場面相當的火爆,手中的工具雖然簡陋,可是人們依然乾的熱火朝天。工作激情被調動起來了,勞動效率自然會更加高漲,而且,他們在這裡工作一天,還有可觀的工資可以拿,那可是最實在的東西呀,在這裡幹上一天,比在地里忙活好幾天掙得還要多。這些普通的村民,一年能夠見到幾次現錢?哪還有不拚命的道理。

李斌點了點頭,按照現在這樣的進度,這個碼頭這兩天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而在碼頭外圍的這一大片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從迪爾人其它的村子裡調集來的建材和木料堆積如山,丁翔柱現在已經成了這個大工地的總指揮,現在正在指揮着那些工人們按照規劃好的圖紙進行施工,一些進度比較快的地方已經開始在打地基了。

李斌和庫克族長等人在碼頭和工地上巡視了一圈,在返回的時候,李斌看着在街道上瘋跑的孩子們若有所思的問道:“庫克族長,我想在村子裡建一所學校。白天的時候教那些孩子們學習文化知識,晚上的時候給村民們也普及一下文化知識,您看怎麼樣?”

“好”,庫克族長脫口而出,辦學當然是好事兒。整個海德西村裡能夠識字的人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幾二十人,而那文化水平更是讓人慘不忍睹,恐怕連李斌所說的小學文化程度都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富饒強大呀。

“嗯”,李斌點了點頭:“那就麻煩庫克族長安排人建造學校吧,還要建一些宿舍,讓那些遠道過來的學生有個住宿的地方。哦,費用您看着安排吧,要建的寬敞一些,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您可以安排人去問丁總。”

庫克族長笑着點了點頭,這位史先生還真是一位財神爺,大把大把的往外花錢,連眼睛都不眨一下,這一轉眼之間又是一個大項目落實了。

“史先生,您是準備要教孩子們學習中國文化嗎?”這時,身後緊隨着的一位族中長者在一旁輕聲的問道。

李斌詫異的望了他一眼,開口說道:“當然不是,我會在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等國聘請一些教師或者大學生,請他們教人們學習索馬里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當然,這裡面或許會有一些中國文化,可是卻依然是以索馬里的民族文化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