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132.送禮去

最後姚海棠決定還是送吧,做為朋友言行雲送了,杜敬璋當然不能不送,莫明一想那就喬致安、齊晏以及普生器坊的劉羅生都送一套,這樣一來就不會讓人多生出什麼臆想來。

對於她這想法,青苗倒是舉雙手贊成的,只是青苗說了:“姑娘,你的帖子可不能是一樣的內容,這樣顯得沒誠意。回頭這幾個人見了面一看,喲,不但送的東西一樣,連帖子上寫的字兒都一樣,這姑娘得是多不願意花點兒心思啊”

聽着青苗這番話,姚海棠就立馬不想送了,何必為難自己呢,寫一個兩個她拼湊得出來,要寫五個不同的,還是殺了她吧:“能不能讓別人寫,我實在不怎麼擅長寫這個。”

依着青苗對這幾個人的了解,很快就有了結論,她非常誠懇地說道:“齊大人和劉坊主那兒隨意點兒倒是不礙事,別人代寫也是可以的,可四公子和喬院長那兒,等閑的可騙不過他們那心眼兒,您還是老實點自己想着比較好。”

也是啊,那倆人心眼多得跟篩子似的,誰能騙得過他們倆:“算了,既然要寫那就都我自己寫,反正甭管好壞都不能賴我手藝差、學問淺。”

送給劉羅生和齊晏的是天然居的大掌柜,而太平里那三位,還得等安豐回了再去,畢竟安豐現在也是有頭有臉了,雖是行商,但三省水運是領了差的,這就是那傳說中的“官商”了。不過每年要納不少稅,稅收比其他普通行商可就要重得多了,享受了高規格的待遇,自然就要多付出一些。

幾日後安豐到京城時,姚海棠還在忠字營里的守備司院兒里給鼓啟靈,安豐去送瓷器時,首先自然要送到和園去:“不過青苗,喬院長和言公子誰先送誰後送?”

“喬院長那兒我去送吧,我和那邊怎麼也要更熟一些,四公子和言相爺都是重規矩的人,你可得謹守規矩一星半點兒也別落下。”青苗殷殷地叮囑道。

“成,那我們一道走吧。”

但是青苗卻答:“喬院長這時不在府里,在太平院呢,你趕早趁言公子下朝了再去送。按規矩,去送物件,四公子那兒會留你飲茶,既然是送四公子的,四公子必會回個條兒給你,拿了條兒才能離開。”

到底還是青苗更熟悉京城王候門裡那些規矩,安豐卻是山野之民,雖然這些年沒少和官面兒上打交道,但和王候門裡的規矩是不一樣的。一一提點了後才青苗才讓安豐出門去,而青苗則拿了東西直接去太平院。

別的衙門直接送東西進去會被太平院盯着,太平院也有言官盯着,可青苗自然有不被盯的法子。

卻說安豐到了太平里,問明了和園的方向後,便有個衛兵一路送他到和園:“安大先生,這裡就是和園了。”

“謝過小哥。”安豐說謝時自然而然地遞了張銀票過去,遞得不着痕迹,那衛兵自然就笑納了。

那衛兵走後,安豐整了整衣着,這才捧着裝了帖子的匣子上台階去:“在下安豐,代姚東家來投帖子。”

和園門口並不設侍衛,只有倆門房從裡邊出來,看了一眼說:“是天然居的姚東家?”

“正是。”

門房連忙轉身去喚了管事來,管事接了帖子說道:“公子晨起正在練劍,你先進了飲茶,待公子看過了再說。”

跟着那管事進了門房不遠處的客間兒里,安豐坐了沒多久後就有人來喚他:“安先生,公子請先生過去。”

“這......”安豐有些局促不安了,來和園來太平里都沒事兒,可要猛然間去見皇子,這安豐有些受不了,而且青苗也沒說會見到四公子,所以安豐一時間沒了主意。

他畢竟出生山野,規矩也是這兩年才漸漸學會的,與人交往也是在尋徑園裡一點點向杜和學來的。讓一升斗小民直接去見國家未來的預備繼承人之一,安豐覺得自己可能會失儀。

來人卻是陳平益,眼看着安豐在那兒坐立不安,便出聲說道:“安先生不必多慮,公子請安先生過去,也不過是問問姚姑娘近來可好。安先生只管去,旁的不必太過在意。”

沒法兒不在意啊,安豐捏着一手心兒的汗跟着陳平益到了杜敬璋園子里,杜敬璋這會兒已經收了劍在那兒坐着飲茶。安豐一見想也不想就先跪倒了,陳平益連忙扶了他起來小聲說道:“安先生,無罪之人不跪拜,你趕緊起來,只深揖便可。”

這會兒安豐也早亂了,他沒見過出身這麼高貴的,雖然這些年走南闖北,可這一下不是沒半點兒準備么。好在這兩年也有些歷練,冷靜下來後深深一揖道:“草民安豐見過四公子。”

“起吧。”杜敬璋沒讓安豐坐下,他看出安豐心裡慌張來了,這時再讓安豐坐,只怕安豐會更加慌亂。

“你們開窯場了?”這時有人捧了素白、天青各一隻小盞過來,素白的如雪如玉,天青的如雨後洗凈的青空,擺在那兒自是氣韻恬然,一派安閑靜謚之感。

安豐這會兒也穩了穩心神,躬着身答道:“是,按東家的意思,既然要收一邊的事,那就得另有事來辦,眼下不少人跟着東家吃飯,東家總是心軟,怕不開事兒養不下大傢伙兒。”

拿了只素白的小盞放在掌心裡,杜敬璋細細地看了幾眼後,自然是一番熟悉感湧上心頭來,連帶着安豐看起來都眼熟了幾分:“聽說安大掌柜是從雲涇河來的?”

“回四公子,草民本家兒在浮梁,後來才跟着東家到了雲涇河。”安豐不太明白為什麼杜敬璋要問起這個。

把素白小盞放下了,又拿起天青小盞來,杜敬璋似是很不經意地在閑聊一般,接着又問道:“你跟着海棠有年頭了吧?”

這個問題安豐就更疑惑了,卻是拼着滿頭霧水答道:“屈指算來,也快三年了。”

三年......那就說明安豐應當是見過他的,如果是在尋徑園裡一直跟着姚海棠,那就更應該與他極為相熟:“你們的水運起初據說是個姓杜的公子辦起來的?”

細細地琢磨了這個問題一番,安豐恍然間覺得自己有了點兒答案,那杜和莫非是四公子的兄弟,感覺上有點兒相似之處:“回四公子,確是。杜公子諱和,只是一年多前失蹤了,至今沒能找到,那以後海棠姑娘也就到京城來了,也是那時起草民才接手了水運和天然居。”

杜和......杜敬璋默念了這兩個字幾遍,沒有再問下去,再問下去只會讓安豐生疑。而且姚海棠的原則和底限在那兒,他覺得這是姚海棠的遊戲規則,所以他也不會輕易打破:“這素白和天青瓷回頭再送一套來,我送到宮裡去。”

明擺着的,這就是要抬他們,安豐當然聽出味兒來了,趕緊點頭應了:“是,草民這就準備,立馬送來。”

“你還要去小言那兒,我就不多留你,你們東家若是得了空,請她常來坐坐。安大掌柜若是無事,也不妨常來。”杜敬璋肯定,從安豐身上可以得出不少線索來。

這話可就讓安豐惶恐了,連忙一揖應了聲兒,趕緊抹着滿頭大汗跟陳平益出了園子里,陳平益在一側笑道:“安先生不必這麼慌張,四公子慣是隨和的,你這滿身大汗地出來,可別讓人以為我們公子生得很嚇人。”

抹了把汗,安豐連連擺手說:“哪裡哪裡,四公子天人一般,只是我到底是升斗小民,哪裡見過如公子一般的人物,自然是不免失儀一些,還要請四公子恕罪才是。”

陳平益笑着把安豐送出了門,安豐轉個身就去了言相爺府上,言相爺府上接了帖子,把他請了進去飲茶,片刻後安豐才知道接帖子的不是言行雲,言行雲這會兒不在府里,有事兒忙去了。

接帖子的是剛下朝的言相爺,言相爺居然也派了人來說要見他,這可好么,剛見過皇長子,現在來見百官之首。安豐又抹了把汗,覺得自己應當從容一點兒,畢竟他也是見過皇長子的面兒了:“煩請小哥帶路。”

好在言相爺並沒有問那些讓安豐摸不着頭腦的問題,只問明了物件是哪裡出的,為什麼要送來,安豐一一答了後,言相爺才招手讓人取了東西來看。

帖子言相爺倒是沒看,因為是給自家兒子的,言相爺只問明了不是送什麼太過貴重的東西,或者金銀之物就行。當相府的下人把小盞拿上來時,言相爺一眯眼睛就說:“這不是司珍坊出來的”

“回相爺,這是小窯新出的東西,東家說開窯第一批,自然要給京中諸位故交好友送一份兒留個念想。”安豐答完後袖手立在一旁並不多言語。

“嗯,東西留下,等回頭行雲回來了,我讓他回個帖子表示謝意。”言相爺說罷揮手讓人把東西和帖子都收妥了,又讓人送了安豐出去。

安豐這一趟來,終於意識到階層這倆字兒是什麼意思了,往後會更加淡定從容的。

而姚海棠一回來,則捧着五張回帖,首先想看的就是杜敬璋的......。.。

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