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聶天勤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明知故問的心思了。

他喜歡聽這個女孩子說話。

年輕、朝氣,又有着一種古典的氣質。

彷彿是從典籍走到現實之中。

和夢心之說話,年代的距離感,反而比他和兒子說話的時候要小很多。

考古不是開文物的【盲盒】,而是要【透物見人】。

這樣的話,如果是從大頭嘴裡說出來,就會有些違和。

從夢心之嘴裡說出來,就平添幾分讓人信服的感覺。

哪怕是吧【盲盒】和【文物】聯繫在一起,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聶天勤下意識地想要說幾句體己話:“阿心姑娘,你能不能私底下幫我問問,廣義到底是真的喜歡古建築,還是只是為了回來幫我?”

“我去問嗎?”夢心之有些意外。

“可以嗎?”

姜還是老的辣,助攻還得靠老爸。

可惜事與願違。

“我爸爸去問應該更合適,我和聶先生其實不太熟。”夢心之看向宗極。

宗極連忙道:“我也沒有那麼熟。”

聶天勤把父女倆的反應盡收眼底,並且得出了最終的結論——【兒子果然不是真的喜歡古建築修復】。

只有這個結論是成立的,兒子的好朋友才會紛紛撇開關係,顧左右而言他。

“我們打太極吧,感受一下兒子的設計。”

因為有“桉底”,聶天勤比任何人都更加關心兒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負一樓的主卧,不僅僅是一個視覺盛宴,更是聽覺和嗅覺的。

閉上眼睛,也一樣能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

這裡面的每一個細節,無不透露着設計者的用心。

聶天勤下定了某種決心,開始一邊學太極一邊問各種問題。

夢心之已經跟着宗極學了很久的太極了,為了讓聶天勤能夠更快更全面地學習,聶教授就被安排在了兩個人的中間。

聶天勤先問左手邊的宗極:“你家閨女是要去英國留學是吧?”

“是的,阿心要去ucl繼續深造。”宗極回答。

聶天勤換了個太極動作的方向,和藹可親地問右手邊的夢心之:“你在ucl選的什麼專業啊?”

“博物館與畫廊教育碩士。”夢心之回答。

聶天勤打着不太標準的動作,問左手邊的宗極:“你家閨女選教育專業以後是準備當老師啊?”

“這個看她自己了,我隨她高興就好。”

宗極回答過後,比蜜蜂還忙碌的聶教授再次轉身問夢心之:“你以後準備當老師嗎?”

“我選教育類的專業是因為ucl的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學院在多哈。”

聶天勤有點跟不上動作,乾脆連方向都不換了,繼續提問典籍里的出來女孩:“所以你並沒有想過畢業後要做老師,對嗎?”

“我爸爸說,可以不用那麼早給自己劃定條條框框。”夢心之言必帶爹。

“你們女孩子做老師,不也挺好的嗎?”聶天勤問。

“是挺好的,但是我也可能會去考古一線,還有也可能會去舞團。”夢心之回答。

“考古一線和舞團,這兩個跨度會不會有點大?”聶天勤很是關心。

“人生本來就有無限種可能,興趣多點也不是壞事,是吧,爸爸?”夢心之的提問,讓聶天勤終於捨得換方向。

夢心之的心裡泛起了滴咕,聶教授對她,似乎有些,過於熱情了。

她去聽過聶天勤的課。

那時候也沒聽同學說聶教授有這麼平易近人啊。

可能私底下和課堂上不太一樣?

“那是當然啊,阿心想做什麼,爸爸都支持你。”宗極加了一句:“只要不要太危險就行,不然爸爸每天都睡不着覺。”

“怎麼會危險呢?”夢心之反問:“爸爸不會到現在還把考古當成是盜墓吧?”

“哈哈哈,那怎麼辦呢?阿心,爸爸可是看着盜墓長大的!”宗極頗有點自豪的架勢。

“不怎麼辦啊。等以後我考古經驗豐富了,也給爸爸寫一本。”

什麼叫實力寵爹?這就是。

“真的啊,阿心,你這麼說,爸爸可就信了啊!”宗極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連往日里已經形成肌肉記憶的動作,都開始變型。

“當然是真的啊,私人訂製是爸爸的專屬特權。”

“阿心快和爸爸說說,怎麼個私人定製法啊?”宗極把聶天勤也拉上了:“爸爸今天可是有證人的哦。”

“我想想啊,爸爸可以選盜哪個朝代,什麼類型的墓。墓葬裡面都有什麼樣的陪葬品。墓主人是男是女,是不是歷史上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定製。”

“這樣啊,那爸爸也不要多的,就盜個鼎簋甗豆的吧。”(注)

“哈哈,爸爸有這麼喜歡青銅器嗎?”

“不,爸爸是覺得西周時期的人做飯比較講究。”宗極的切入點自成一派。

“這樣啊,那爸爸覺得我國古代最會吃的是哪個朝代?是宋朝還是商周?”

“以器皿來說肯定是商周時期了。”

“那以食物本身來說呢?”

“我們辯證一點來看這個問題,爸爸覺得還是西周。”

聽到這兒,聶天勤原本就不太熟練的太極動作都徹底停歇了。

宗極問他是不是跟不上。

聶天勤笑着回答:“沒,聽你們父女倆聊天比打太極有意思。”

“那聶教授你要不要也投一票?”

“西周和宋朝哪個更會吃?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有想過。你剛剛說的那些器皿,我也只知道鼎是用來煮肉的青銅器。”聶天勤投了棄權票。

“爸爸,為什麼覺得還是周朝?那時候吃的東西,怎麼都不可能有宋朝那麼繁榮吧?”

“這個肯定是沒錯的。差着兩千年的歷史發展呢。青銅器在西周,多半也都是貴族在用。”

“那爸爸為什麼還覺得是西周呢?”

“阿心,你知道民以食為天是怎麼來的嗎?”

“《史記》?”

“不不不,司馬遷只是把這句話寫了下來,這話就是從周朝的管理體制裡面得出的結論。”

……

註:

鼎——烹煮肉食的青銅器。

簋(gui)——放置主食的青銅器。

甗(yan)——青銅蒸鍋

豆——青銅菜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