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宋代唐州的位置大概就在後世的河南省唐河縣以南,在唐宋時期被稱為唐州。)這裡是南陽盆地的南端,扼守着北上的去路。它和襄陽城的作用一樣,想通過這片平原北上進入中原地區,必須經過唐州城。而拿下唐州,南陽盆地可就被一腳踹開了大門,北上中原之路無險可守,敵人可以隨時出兵威逼長安、洛陽和開封。有了唐州,襄陽就安全的多了,想打襄陽,就的先把唐州拿到手,否則將腹背受敵,後勤運輸馬上就被切斷。

蒙古帝國在海上損失了大量兵力,它也照樣沒敢輕視唐州,依舊派了一員大將守在這裡。只要唐州在,蒙古軍隊就可以隨時進攻襄陽,而南宋的軍隊想要北上,就得先攻克唐州,才能從盆地東北方、北方和西北方的缺口進入陝西、山西、河南這些地方。只要守住唐州、鄧州、蔡州城一線,蒙古帝國控制的中原地區就是安全的。

唐州的守將是南宋的老熟人、當年駐守在川陝邊境的金國將領、現在的蒙古萬戶、便宜主帥汪世顯。自打帶着蒙古軍隊攻破了南宋的川陝防線之後,汪世顯的官運就來了,從千戶一直升到了萬戶,現在又成了駐守一方的大員,比當年在金國時還顯赫。

不過汪世顯之所以能歷經兩朝都站穩腳跟,足矣說明這個人不簡單,光會打仗沒用,還得有比較長遠的眼光。自打蒙古水師在海上被全殲,原本熱熱鬧鬧的攻勢突然變成了守勢之後,他的心裡就有點打鼓了。在對蒙古帝國的認識上,他比很多南宋高官要清楚的多,這種國家缺乏長期堅守的條件,它一旦停下了進攻的步伐。國內的矛盾就會凸顯。

這個結論可不是汪世顯憑空琢磨出來的,他也沒有洪濤對後世的了解,他是從帝國內部發生的很多事情里總結出來的。就在去年。西征的諸王已經拒絕再向帝國輸送戰利品了,而且他們在西邊也停下了前進的腳步。開始跑馬佔地,儼然一副佔山為王的嘴臉。

蒙古諸王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窩闊台汗在東邊耗盡了帝國的財富也沒獲得南侵的成功,那些蒙古貴族們也開始為自己打起了小算盤。他們不打算再當冤大頭了,把自己辛辛苦苦搶來的戰利品運回來給窩闊台汗瞎折騰。與其指望帝國把南宋打下來再分贓,還不如就地稱王,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多好。

至於說南宋嘛,誰愛打誰打。那些遠在中亞地區的蒙古王侯們心裡很明白,就算把南宋打下來了,他們也分不到半分錢好處。這種光賠不賺的買賣,誰愛干誰干吧。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南侵失敗這件事也嚴重降低了窩闊台汗的聲望。蒙古人不太喜歡失敗者,尤其是一個上位本來就有爭議的大汗。隨着窩闊台汗損兵折將實力大減,原本還不敢說什麼、做什麼的蒙古貴族都開始不安份了,又舊事重提,把當年汗位的繼承權問題抖落了出來。現在即使窩闊台汗手中有足夠的兵將,他也不敢再傾巢出動進行南侵了。他得時刻防備着身邊那群餓狼。

鑒於帝國國內的形式,汪世顯採取了相應的防禦策略,那就是低調!原本隔三差五就去南宋防線上挑釁的行動減少到了最低。就算有些蒙古將領不樂意,他也會嚴加管束,實在管不了的就調到鄧州去,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招災惹禍。

南宋將領的脾氣秉性汪世顯很了解,只要你不去主動惹他們,在雙方實力沒有出現很大變化時,他們是不會主動北上挑戰自己的,他打算先看兩年再決定何去何從。假如帝國國內逐漸平息了矛盾,肯定會加強這裡的兵力。到那時再去耀武揚威不遲。假如帝國國內的鬥爭越來越尖銳,國力越來越弱。那他就得為自己和家族的未來想一想退路了。

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南宋軍隊居然大搖大擺的找上門來了。而且兵力並不多,只有寥寥幾百人。最讓汪世顯哭笑不得的是根據探馬來報,這一批北上的南宋軍隊里馬匹並不少,還都是高大的大食馬,但他們都不騎着,而是把戰馬當成了馱馬,幫全軍拉車和馱運裝備。

“擂鼓聚將,我倒要看看是誰這麼膽子!”對於這樣一支軍隊,汪世顯覺得自己不出去揍他們一頓都沒天理了。這支軍隊的指揮官明顯是個棒槌,連如何用兵都不懂,就敢出城來進攻自己。得,也別讓他白來一次,正好把那些大食馬都留下吧,轉手送給國內的蒙古貴族,效果比送金銀還好,他們天生就喜歡駿馬。對於這位給自己送歡樂的南宋將領,汪世顯決定留他一條性命,堅決不能弄死,這樣的敵人將領越多,自己在這裡過得就越舒服。

至於說這會不會是南宋軍隊的圈套,汪世顯也仔細考慮過了。他並沒有不管不顧的出城迎戰,而是先派出去幾股探馬,向不同方向探查,看看在這股軍隊的左右兩邊和後方有沒有南宋的援軍。

如果有,那沒的說,這就是個圈套,他會立刻向鄧州和蔡州的蒙古將領示警,然後根據對方的進攻方向決定下一步動作。如果沒有,那就好辦了,這位顯然又是南宋朝廷里的某位紙上將軍來抽瘋了。面對這種人帶領的軍隊,千萬別客氣,能吃下多少就吃多少,自己吃不完就招呼友軍一起吃。

“難道說我的運氣來啦?來人,掛起老夫的旗號,我們出城迎戰!”探馬傳回來的信息讓汪世顯喜出望外,這支軍隊不光是孤軍,而且還沒帶着多少給養,就和出來郊遊的老百姓差不多。

而南宋軍隊的另外兩支部隊一支在鄧州方向、一支在蔡州方向,任何一支想過來救助,都需要至少一整天以上的時間。自己手中有三百多騎兵、六百多步兵,在野戰中吃掉一支人數比自己還少的南宋軍隊,絲毫難度都沒有啊。別看蒙古水師在海上被南宋水師打得全軍覆沒,但是到了陸地上,汪世顯堅信,沒有三倍以上的南宋軍隊,就基本不用考慮自己的安危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如何把對方全殲。

雖然汪世顯已經有了百分百的把握,但在敵情沒有完全明朗之前,他還是沒敢離城太遠,只前出了十多里地,找了一個高坡做為中軍,把自己的部隊左右展開,踏踏實實的等着對方送上門來。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支非常奇怪的軍隊從遠處慢慢走了過來。這支軍隊里沒有任何旗號,而且對方顯然也發現了自己的部隊,乾脆停了下來,然後由幾路縱隊開始展開,變成了一條橫着的一字長蛇陣。

“這是南宋誰的軍隊?肯定不是孟珙的,就算是趙范也不會如此糊塗!”看到對面的南宋軍隊擺出了如此古怪可笑的陣型,汪世顯都有點不好意思派騎兵去衝鋒了,這簡直就是大人欺負小孩兒。如此單薄的陣型,不管你舉着多長的長矛,騎兵一個衝鋒,隊形就得散架。在野戰中步兵對付騎兵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密集的陣型限制騎兵的機動力,一但陣型散了,那這場戰鬥也就結束了,剩下的就是騎兵追着一群兔子,隨便砍殺吧。

“探馬!他們後面確實沒有援軍?”不光汪世顯如此想,他身邊的二兒子汪德臣也有點拿不準,再次詢問了負責探查敵情的軍官,得到的回答是肯定沒有。

“徳臣,為父帶領步卒正面誘敵,你帶騎兵後發先至,衝散他們的陣型,速戰速決。我總覺得這支軍隊和南宋其它軍隊不太一樣,可是又說不出哪兒不一樣。”汪世顯小心謹慎是沒錯,可是看着這麼一塊肥肉不張嘴肯定也不可能。最終他選擇了全力一擊,儘快解決戰鬥,到現在他也沒把注意力放到對面這支軍隊身上,而是擔心其它方面出問題。

得到了出擊的命令,汪世顯的步兵先沖了上去,舉着彎刀、盾牌,一邊走一邊敲擊,氣勢很足。而汪德臣則帶着三百多騎兵繞到了高地旁邊,只等父親的步兵把地面的灰土踩踏起來之後,再縱馬跟在步兵後面,慢慢接近前線。等距離足夠之後,就會突然發起衝鋒,越過己方步兵直接衝擊對方的防線。

反觀火槍兵這邊,還是沒啥動靜,只有幾名騎在馬上的指揮官在橫隊前面不停的來回巡視,對這排由百十人構成的橫隊強調着各種基本紀律。無非就是哪兒的間隔距離不對了,或者說是前後距離太小,再不就是隊伍站得不直,有點歪什麼的。至於說如何打仗、如何抵禦敵人的進攻,他們隻字未提。

看到火槍兵如此做派,跟着後面的十幾名南宋軍隊觀察員乾脆又把坐騎向後帶了帶。他們是代替鄭清之、孟珙和吳玠前來評價作戰效果的,並不想把命送在這裡。假如這支火槍兵一觸即潰,他們的下一步行動也很簡單,就是掉頭玩命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