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即將進行演練的戰場上,馬超的騎兵和羅馬士兵都在檢察着各自的裝備。時不時的抬頭往對手那裡望上一眼,眼中卻是都滿懷着戰意。若是在不經意間與對方的某個人目光交錯在一起,那麼這交錯的目光都彷彿會劈哩叭啦的冒出電光火花。

如果說馬超這邊的騎兵是早就想與重裝步兵方陣一戰的話,那麼現在的這些羅馬士兵卻也是在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火。這些傢伙之前被慣出了優越感,自我感覺良好,一個個的都倨傲得跟個什麼似的,結果卻先是被陳笠給陰了一把,然後還被扔進大牢里關了好幾天。

而在他們看來,陳笠用的是很不厚道的陰招,他們又因為不能動真格的才吃了大虧,因此心裏面自然是很不平衡。這就好比說一個遊戲高手,明明有着過人的水平,卻輸在了對方的外掛的手上,心裡能不窩火?

現在陸仁說要來一次公平的軍事對抗演練,他們也就自然而然的想要在這個時候把場子給找回來……其實這也是陸仁有意而為的結果,因為陸仁想要看到的是羅馬士兵比較真實的作戰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陸仁對某些事情作出相對正確的判斷。要是一個個都萎萎蔫蔫的,那還有個菊花的真實實力。

這些不再多扯,只說很快就到了約定開戰的時間。隨着陸仁這裡的一聲炮響,雙方便各整隊列進入作戰區域。

不得不說這五百羅馬士兵之前的表現雖然都很不怎麼樣,說得難聽點簡直就是些兵痞子,可是當他們真的到了戰場上的時候,卻是軍容嚴整、氣勢十足。畢竟再怎麼說,這五百羅馬士兵總歸是當時的羅馬最為精銳的方陣重步兵連隊之一,其戰鬥序列可說是羅馬皇帝的近衛軍了。而這樣的連隊,又怎麼可能是歪瓜劣棗?

且在這裡細說一下古羅馬時期的軍事建制。

首先是兵種,古羅馬的建制大致上將步兵分為四類,即少年兵、青年兵、壯年兵與成年兵。

少年兵缺乏訓練,組成輕步兵。裝備普通標槍和投鏢;

青年兵有一定的戰鬥經驗,組成軍團的第一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圓形盾牌;

壯年兵年齡一般在三十歲左右,為軍隊的核心,組成軍團的第二橫列。裝備兩支重標槍、一支寬刃短劍和一個圓形盾牌。

成年兵年齡最大,經驗也最豐富,通常構成軍隊的後備隊。組成軍團的第三橫列。裝備與壯年兵相同,但是裝備有一支長矛。

裝備方面,短劍是近距離武器,長約兩英尺,寬約兩英寸。劍頭尖利,適合刺殺和劈刺。劍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屬製成;

方盾這玩意兒是長方形凸面體,高約四英尺,寬約兩英尺。木製,蒙有獸皮,並用窄條金屬加固。而短劍與方盾,應該可以說是羅馬步兵的招牌了,至少在現代社會的一些古典劇中,只要是和羅馬士兵扯上關係的,那麼這兩樣東西就絕對不能少。

然後是重標槍,這是當時羅馬步兵的遠距離武器,其最大投射距離約為六十英尺,前端為四點五英尺的金屬長桿,附有一個鐵槍尖。後端為四點五英尺的木製長桿,上面繞有一根繩索,在投射的瞬間拉動繩索,使標槍旋轉前進,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後兩端通常用兩個銷釘固定。標槍最大的特點就是銳利細弱,這樣在殺傷敵人之後,槍頭就會彎曲變形,防止敵人撿起後再投擲回來。

接下來是羅馬軍團的基本作戰單位,一般是由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的小隊。不過羅馬的一個百人隊實際人數其實是六十人至八十人之間,所以一個小隊的實際兵力通常為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而且如果是全部都是成年人的成年人小隊,則只有一個百人隊而已。

三個這樣的小隊組成一個大隊,一個大隊大約有四百五十人至五百七十人。其中少年兵、青年兵、壯年兵這三個隊列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再就是六十人至八十人的成年兵,同時一般還會有一隊三十騎的騎兵輔助。

十個這樣的大隊就組成一個羅馬軍團,一般人數是在四千五百人至六千人之間。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都會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這兩者之間的建制大體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然後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

聞名天下的羅馬隊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而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或者應該說羅馬方陣是希臘方陣的改良型。

羅馬隊列每橫列二十人,縱六人。兩人之間間隔1.8至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

整個隊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成年兵組成的第三橫列。

採用這樣的三隊列法,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二十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六至七列的士兵投擲標槍。

數分鐘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這時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仍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其中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

以上就是羅馬基本的軍事建制了,而來到陸仁這裡的五百羅馬士兵實際上是一個大隊的編製,而且由於是直屬於羅馬皇帝麾下的精銳士兵,隊中沒有少年兵和青年兵,基本上都是三十歲往上的壯年兵。另外當時的羅馬騎兵是屬於輔助兵種,一般只負責搞搞偵察和傳遞消息,很少參加正式的作戰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四十騎羅馬騎兵都沒有上場,完全就是在外圍吶喊助威。換句話說,現在就是標準的重步兵與騎兵之間的對決。

炮聲響過之後,雙方的戰鼓也一齊狂擂,這五百羅馬士兵馬上就架起了他們的“烏龜殼”方陣,邁着整齊劃一的步伐開始向對面的騎兵逼近。此刻的陸仁在高坡上藉著望遠鏡在細細的觀看,在看到了羅馬士兵的戰陣之後卻也是在不住的點頭。

該怎麼說呢?陸仁有看過一些有關羅馬的大片,片中少不了會有一些這樣的鏡頭。但那些大片里的鏡頭只能說是徒有其型而無有其神罷了,你也不能指望着那些領盒飯的群眾演員能真的把古羅馬時期那些羅馬士兵的那種狀態給演出來是不是?反正一句話,大片里的鏡頭,只要能忽悠忽悠同樣是沒什麼見識的看片觀眾也就行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