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華嚴寺位於京都外郭城的南郊,還在山林之中。

鎮國公府老夫人的打算是,她與大兒媳和三兒媳在華嚴寺聽上幾日經文,在華嚴寺小住幾日。

至於家中小輩,讓他們日日聽經,他們也肯定是坐不住的,讓她們在華嚴寺吃上一日齋飯,便可自行去遊樂了。

東郊和西郊,都有鎮國公府所建的園林,想去哪邊住下都可以,這回一群小輩一致都想去東郊,因為那裡有一片馬場,還可以打獵呢。

至於玩到什麼時候,那也就是放榜前了。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華嚴寺在山上,從山下到山上,是貴族捐銀子修建的石階。

一級又一級,蜿蜒向上,道路掩藏在了曲徑兩側濃翠的林木中。

老夫人年紀大了,上了這麼多層台階,身體也吃不消。

萬瑾瀾想要扶着祖母走,祖母還說既然來了,便走親自走上去,方顯誠心。

眾人走一程歇一程,連沈卿這種體弱的,都抗了下來。

立於高處,向下看時,蒼翠的林海都被一層霧氣籠罩着。

萬瑾瀾扶着樹向下看,讚歎道:“恍惚中還以為到了仙鏡。”

萬瑾玉揉着腿說道:“如果不用上那麼多台階,能夠咻的一下就上了寺中,我也願意讚美這裡為仙境。”

沈卿幾人都笑開了。

老夫人看着萬瑾瀾額上沒一點汗,也不喘,如閑庭漫步般走到這裡,也覺練武還是有些好處的,至少身體康健。

老夫人慶幸的是,萬瑾瀾練武多年,也沒變成五大三粗的模樣。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萬瑾瀾抬頭尋聲望去,看到了有雅興吟詩之人。

恰巧還是她認識的,康平縣主之子,吳燁。

吳燁一身白色的錦袍,身形看起來依舊瘦弱,但眉宇間那股子憂愁好似散了,身上只有弱不禁風的書生氣。

最近康平縣主和吳守仁的事鬧得滿城風雨。

康平縣主之父臨江郡王告了吳守仁一狀,康平縣主在身體能走動後也親自進了宮,在皇后太后跟前哭訴。

皇后讓人去雒邑城傳了話,將吳守仁訓斥了一通。

康平縣主說那水匪是吳守仁派去害她性命的,但吳守仁抵死不認,說是誣陷。

如今萬瑾瀾還沒聽說吳守仁有什麼懲戒呢。

不過在她看來,即便抓不到吳守仁買兇害妻的證據,吳守仁以後的仕途也走到頭了,畢竟名聲都臭了。

吳燁本坐在上方台階上的石凳上休息,聽到萬瑾瀾的聲音,沒忍住出了聲,吟了一句詩,只為附和她那句“以為到了仙境”。

吟過之後,心中微微泛起些許報意和後悔,萬家姑娘會不會覺得他故意賣弄。

自母親與父親和離,再到渭水遇險,母親一口咬定是父親所為,且他也覺得那波水匪蹊蹺,看似圖錢財,實則對他母親下了殺手。

從前他還為父母之間的問題糾結,父親是欺騙了母親,但那麼多年,對他總是慈愛的。

可經歷水匪一事後,他也看明白了。

從始至終,都是母親付出的最多,他沒有權利讓母親再為他做出犧牲。

他為人子,希望父母都好,但經歷了生死後,他由衷的希望母親和離之後會越來越好。

他起身下了幾層台階,到了平坦的路上,斯文有禮很有貴族氣節的給老夫人和沈氏及顧氏行了禮。

“晚輩乃康平縣主長子吳燁,見過公府諸位夫人。”

老夫人和氣的點點頭,又客氣的與吳燁說了會兒話。

隨即,眾人再次啟程,吳燁很是自然的和萬家小輩們走到了一起。

“還沒親自謝過萬姑娘上次對母親和我的救命之恩。”

萬瑾瀾隨意擺擺手,“不必如此客氣,舉手之勞而已。”

即便不是吳燁,換作其它人,見人落入水中,她也會伸把手的。

“母親自落水之後,身體便一直虛弱,聽聞華嚴寺的香火十分旺盛,也十分靈驗,我今日便來為母親求個平安符。”

萬知景見吳燁只和她妹妹說話,不動聲色的走到了二人之間,神色自然的和他攀談了起來。

都是參加科舉在讀書上頗有天賦之人,自是有共同的話題。

吳燁倒也沒想別的,還覺得和萬知景很投緣。

京郊有不少寺觀,近日又有高僧宣講經文,官僚貴族和文人墨客來了不少,光是在這條蜿蜒的道路上,都碰到不少相熟的人家。

等到了華嚴寺,已經午時了。

寺中齋飯是不錯,但對於萬瑾瀾來說,就過於清淡了。

秀竹鬱郁,芳草青青,鐘磬渾厚,檀香裊裊。

即便最近來人不少,華嚴寺都不顯喧鬧,還有些幽靜肅穆,青灰色斑駁的牆面彷彿都泛着檀香。

如萬瑾瀾萬瑾玉這樣的姑娘們,自然沒有老夫人她們那樣的定力,能在法堂之中坐兩個時辰不帶動一下的。

在寺中禪房住了一晚後,第二日老夫人發話,幾人可以去東郊的莊子上住了。

幾個小輩都是喜形於色。

讓他們一直在寺中聞檀香,別提多難受了。

自收到那封不知是誰送來的信,到了華嚴寺的地界,她都是警惕的。可昨個一日沒出現什麼問題,現在她們下山途中,看起來也是一片順利。

下了台階,視野便開闊了起來,還未到馬車停放的地方,便見一行風塵僕僕七八人的布衣百姓哭着到了近前。

“求求諸位貴人幫忙找找我們的孩子吧。”

一行人哭着跪倒在了萬知景跟前。

萬知景掙脫不開便說:“都先起來,人口失蹤就去報官,你們在這哭有什麼用?”

一個老漢嘆氣說道:“孩子丟後我們就報官了,可村裡的官老爺發動了人去找,也沒找回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線索。”

這些都是家中丟了半大孩童的人,還都是離京城幾十里周圍的村落中人。

從前村裡也有丟過孩子,但沒有今年這麼頻繁,光是他們一個村,幾個月內就丟了九個孩童。

萬瑾瀾問:“沒有線索你們怎麼找到這裡來了?”

一農婦穿着的女子抹着淚說道:“華嚴寺的高僧講經,肯定會有達官顯貴來此,小民們結伴壯着膽來此攔截貴人們,也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