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528章米高梅

握着她的手,徐良笑道:“沒想到我還找了一個賢妻。”

“我可不是你妻子。”

高興之餘也有幾分幽怨。

“嘿嘿,我說是就是。”

徐良一用力,在姜曉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抱進了自己懷裡。

“哎呀,快放開我。”

徐良不僅沒放開,反而扛着她向二樓走去。

“別叫了,我媽可在二樓。”

姜曉陽瞬間安靜下來。

徐良翹着腳來到自己房間,把門反鎖後,把姜曉陽扔到床上,整個人撲了上去。

“你快下來,萬一被阿姨發現我丟死了!”

“放心吧,你一會叫的小聲點。”

“我,嗚嗚……。”

雖然這麼說,但後面看姜曉陽實在擔心,他也沒強迫。

膩歪了一陣,晚上在家裡吃完晚飯,徐良把她送回了家。

第二天,來到公司。

“徐總,這是米高梅公司的資料。”

接過呂慧手裡的文件。

“還有事嗎?”

“謝總說,明天晚上公司準備舉辦一場B輪融資的慶功會,讓大家熱鬧熱鬧。”

“可以啊,這段時間為了融資大家都很辛苦。現在事情辦完了,是該高興一下。對了,謝總說在哪裡舉辦了嗎?”

“還是京城酒店。”

“行,我知道了。到時間記得通知我。”

“好的。”

呂慧轉身離開了。

拿起桌上總裁辦搜集的米高梅資料認真看了起來。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高德溫公司、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并而成。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

葛麗泰・嘉寶、克拉克・蓋博、珍・哈露、斯賓塞・屈賽、羅伯特・泰勒、瓊・克勞馥、瑙瑪・希拉等等,導演如埃立克・馮・斯特勞亨、金・維多、弗里茨・朗、喬治・庫克、維克多・弗萊明這些大名鼎鼎的角色,都是米高梅旗下。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堪稱米高梅極勝時期。

把派拉蒙、華納兄弟等壓在身下。

但好景不長,米高梅也沒能逃脫盛極而衰的定律。

進入50年代,米高梅逐漸走向衰落。

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對派拉蒙公司耗時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後裁決,規定電影公司必須賣掉他們的戲院。

派拉蒙法案的通過,直接導致了製片廠制度的瓦解和經典好萊塢破敗的開始。

大公司不得不縮減每年影片的拍攝量,提高單部影片成本並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在1950年,美國電影的收入只佔娛樂產業的12.3%。而在過去,這個數字高達25%左右。

米高梅也被迫放棄了自己放映業務,從而斷了自己的主要財源,再也無力維持從前的高產量和穩定質量。

除了派拉蒙法案,這時候電視開始大量進入普通家庭。

新型娛樂方式的興起,分走了大量的觀眾。

到五十年代,電影觀眾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獨立製片人及經紀人也開始興起。

最後,帶領米高梅走向輝煌的梅耶在1951年被迫離開了米高梅。

他的電影主張是娛樂大眾,而公司董事會對他的懷疑卻與日俱增。

到五十年代初,他與自己的助手道爾.夏里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最終董事會決定留下夏里而讓梅耶走人。

內憂外患之下,儘管在50年代米高梅拍出了《一個巴黎人在紐約》和《雨中曲》這些口碑極好的賣座歌舞片。

但到了1957年,公司還是第一次出現了虧損。

1960年,米高梅被迫與所有的簽約演員解除了合同。

這一時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這部影片是米高梅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詩片《賓虛》,這部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耗資1500萬美元,耗時四個小時的巨片也大獲成功,獲得了11項奧斯卡獎,這一記錄至今沒被打破。

但《賓虛》也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就是米高梅從此每年只能拍攝一部超大製作,包括《王中王》、《啟示錄四騎士》和《叛艦喋血記》,而任何一部的失敗就將是無法承受的損失。

大製作只能偶爾為之,在隨後的10年里。

米高梅雖有《西北偏北》、《青樓艷妓》、《洛麗塔》、《日瓦格醫生》等佳作,但仍連年虧損。

不斷走下坡路的米高梅已經不是非賣品。

所以在1967年,來自加拿大的投資商埃德加・布隆夫曼買下米高梅,但他不善於經營娛樂事業,兩年後也就是1969年又把米高梅,轉賣給了拉斯維加斯的賭業大亨的百萬富翁科克・柯克里安。

在布隆夫曼手裡,米高梅還是好萊塢頂尖的電影公司,但在科克手裡,米高梅只是賺錢的工具。

而且這個賭業大亨之所以收購米高梅,不是為了進軍娛樂事業,而是看上了米高梅的地皮。

他一接手公司就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都統統拍賣了,並把資金投入拉斯維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上。

他甚至在1973年關掉了米高梅的發行部門,而把發行事務交給了聯藝。

1979年,科克・柯克里安更宣布,米高梅已經成為一家旅館公司。

在科克手裡,只剩下製作部門的米高梅空有好萊塢八大的名頭,實際上已經奄奄一息。

也許是從收購米高梅這件事上嘗到了甜頭,1981年的時候他又故技重施,買下了每況愈下的好萊塢八巨頭之一的聯藝。

兩家合并後,誕生了一家新公司――米高梅聯藝。

好萊塢也由八大變成了七大。

這裡需要介紹一下聯藝。

聯藝由卓別林、范朋克、壁克馥、格里菲斯於1919年共同創建。

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

公司製作發行的影片有卓別林的《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舞台生涯》、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走向東方》以及《疤面人》、《桃色公寓》、《西區故事》、《007》、《洛奇》等非常著名,甚至在世界影史上留下名字的佳片。

可惜輝煌的聯藝也擺脫不了盛極而衰的規律。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馥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

之後,聯藝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併入米高梅公司。

本來收購聯藝對米高梅來說是一個轉機,但屋漏更遭連陰雨,船破又遇打頭風。

幾乎傾聯藝全部資金的大製作影片《天堂之門》拍出來卻是一個大爛片。

其爛的程度可以跟陳饅頭的《無極》媲美。

不同的是,《無極》把大家成功忽悠進了電影院,票房上億;老美電影看得多,資訊發達,不好忽悠,《天堂之門》票房慘不忍睹,直接拖垮了聯藝。

這個案例到現在還是豪華大片造成電影公司破產的最著名案例,常被電影公司老闆拿出來‘鞭屍’。

收購聯藝的科克,這次沒有收購米高梅時的好運氣。

沒賺到錢。

這廝也乾脆,爺不玩了。

1986,14.5億美元的價格,把米高梅賣給了CNN的特納。

後來,CNN資金緊張,他又從特納手中買回了大部分資產。

但特納的CNN保留了300部電影,其中就有《亂世佳人》。

CNN被時代華納收購後,這300部電影就成了時代華納的資產,華納通過發行這些影片的DVD(米高梅經典系列)掙了不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是米高梅的影片卻是由華納發行的原因。

需要說明的是,米高梅4000多部電影和17000多個電視節目,並沒有被賣掉。

被賣掉的只有特納手裡的300部電影。

而米高梅的版權每年仍然可以給公司帶來至少5億美元的凈收入。

這也是米高梅垮了,但他仍然會有那麼多公司感興趣的原因。

不過科克雖然買回了米高梅,但並沒有讓他起死回生。

眼看賺不到錢後,很乾脆的賣了。

1990年,以13億美元賣給以吉安卡多.帕瑞蒂為首的意大利財團。

2年後,由於帕瑞蒂被指控以欺詐手段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米高梅被法國銀行拍賣。

1993年,弗蘭克.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團隊隨後發行了《矮子當道》、《黃金眼》等賣座片。

1994年,米高梅推出的阿諾、斯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全球票房達到了3.65億美元,基努・李維斯主演的《生死時速》也創造了2.8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雖然米高梅賺錢了,但經過反覆的所有權轉讓,外加數次盲目的收購擴張,米高梅背上了承重的債務。

弗蘭克.馬卡索無力回天,便有了退出的意思。

但米高梅這個爛泥坑,接盤的人並不多。

喬老闆二入爛蘋果,賭科克三買米高梅。

沒錯。

他又來了。

1996年,科克以13億美元的代價,再次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

13億賣,13億買,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的因素,科克無疑是賺了。

接下來的幾年,米高梅勉力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