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林致遠的目光落在蘇漪身上,這姑娘起初有些驚訝,不過很快被她掩蓋了過去,她難道不知道他說的這些常識?

管她知不知道呢。林致遠忍住心急,語調平平問蘇漪:“不知道小蘇你想要多少糧票、油票、布票和肥皂票?如果有這些票,你打算怎麼和我換?這白大米的價格,你能讓出多少?”

“糧票一斤,布票一市尺,油票二兩,換半斤白大米;肥皂票一張,也換半斤;如果有肉票,豬肉票一斤,換一斤米。工業券十張,換三斤米。如果有足夠多的票、券,每斤米再補一塊錢就行。否則三塊八一斤,一毛都不能少。”

林致遠打斷蘇漪:“小蘇,你這換法,可不成!普通商品糧戶口,一人一月也就一斤肉票,二兩油票,自己吃都不夠,哪裡有多餘的拿出來換?”

“至於布票,不是按月供給,而是按季度、半年和一年供給。我運氣好,行政級別高,今年也就得了五市尺布的供給,別的人家恐怕都還沒有。”

“工業券每月按基本工資發,大約十塊錢才發一張。現在凡是買工廠生產的東西,都得要工業券,什麼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等,哪怕是一口鍋、一把刀都得要工業券。如今黑市上換工業券的人可多,你出去打聽打聽,一張工業券能換多少糧食?小蘇你這種換法,未免太沒有誠意了。”

“我不管別人怎麼換,在我這裡,就是這種換法。”蘇漪鐵了心:“您要是覺得不划算,咱們可以不換。我下去再找找,肯定有人願意和我換”

“還下去做什麼呢!”林致遠眼皮跳了跳,擋在蘇漪面前,“和別人換,你要的票、券肯定換不了多少,不如和我換。”

林致遠一開始打算壓蘇漪的價,沒想到蘇漪太精,他發現自己無法壓價後,又表明他還有更多的票可以和蘇漪交換,想要蘇漪優惠點。“我這裡還有火柴票、煤油票、糖票、煙票、酒票和鞋票,這些票,你又打算怎麼換?如果我多加點票,價錢能不能再降降?”

“我不抽煙不喝酒,拿煙票酒票做什麼?我家也沒小孩兒,糖票對我沒什麼吸引力。鞋我家裡有人做,鞋票我也不需要”

現在多的是人會做千層底布鞋,只要她有布票,買了棉布請人幫做,最多花幾毛錢的工錢。蘇漪之前在成衣鋪子買衣服時,聽老闆說了,只要有布。現在花三毛、五毛,就能請人幫做一雙布鞋。

“請人做最多只能做布鞋,可不能做皮鞋和膠鞋。小蘇你一看就是讀書人,雖然不知道你在哪裡上班。可上班不能只穿布鞋,少不得要準備一雙皮鞋。你能託人給你送這麼好的白大米,家裡肯定不缺錢。不如和我換鞋票,弄雙牛皮鞋穿穿。別叫同事們背後笑你寒酸不是?”像小蘇這個年紀的女人最是愛美愛虛榮,也捨得花錢給自己倒騰。

“多謝大哥你為我着想。鞋票我還是不想要。您說說看,我要的那些票,你每樣大約能拿出多少?要是您這會兒就能拿出足量的票和錢,這袋米,我馬上給您。否則您還是別耽誤我做生意,我下去找找,總有人願意和我換。”

“我又不是專門出來用票和人換糧食的。現在怎麼一下拿出你要的那些票?這樣吧,小蘇,你和我到我們飯店坐坐,叔免費請你吃頓飯。等你吃完飯,我把票也準備得差不多了。你看怎麼樣?”

“行。”蘇漪也不怕林致遠騙她或者搶她的東西。她兩鞭子就能抽倒林致遠。

況且林致遠一個飯店書記,在松江縣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怎麼可能為了點區區大米,就動手強搶?現在松江縣公安、部隊士兵那麼多,他要是挑這時候犯事兒,恐怕連縣城都沒逃出去,就被逮捕歸案了。林致遠可沒那麼傻。

林致遠把蘇漪帶到黑市幾百米遠外的一戶農家,他每次去黑市,都會把自行車寄放在這裡。林致遠一路騎自行車載着蘇漪和她的大米,有話沒話找蘇漪閑聊。“小蘇你膽子可真大,就這麼跟我走,不怕我把你賣了。”

“不怕。您一看就是正經的好人。”

“呵呵。”林致遠被蘇漪這馬屁拍的,樂呵得不行。開始和蘇漪吹噓他的奮鬥史。這是林致遠百談不厭的話題,逢人就愛吹幾句自己當年怎麼怎麼苦,又如何從一個小學徒,努力奮鬥才有了今天。

他的故事講到一半,就到國營飯店了。

林致遠停下鎖自行車,蘇漪瞄了眼他的手錶,現在已經下午兩點,怪不得她肚子餓了。若不是早上多吃了兩個大肉包,她恐怕早就餓得發暈了。

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飯店裡沒有顧客,只有幾個員工坐在一起嗑瓜子,扯閑話。

林致遠對外說蘇漪是他遠方親戚,特地過來看他,把蘇漪領進門,讓她隨意坐,“小蘇你想吃什麼?我叫人給你做。”

“簡單的飯菜就行。多謝林叔了。”林致遠和蘇漪在路上已經互通了姓名。

“你有沒有忌口?”

“沒。我不挑的,什麼都能吃。”

“那成。你先坐着。”林致遠叫人給蘇漪做飯,炒了個韭菜雞蛋,煮了一碗白菜豆腐湯。

他回自己屋裡,先清點了一下自己的票和工業券,又找飯店裡的幾個員工湊了湊,最後竟然只用十斤糧票、六市尺布票、四十張工業券和二十塊錢,就把蘇漪的二十斤大米換完了。

雙方交易後,都挺滿意。

林致遠告訴蘇漪:“小蘇,叔手裡還有不少票,工業券還剩三十多張,你那兒還有沒有多餘的這種品質的白大米?有多少都拿來,叔和你換。我還需要二三十斤這樣的米。”

“叔,現在這種品質的白大米哪有那麼好弄?之前我水土不服,病了一段時間,家裡親戚都說小米粥養人,叫我弄點米熬粥喝。就這二十斤,我還託了不少關係,花了點兒錢才弄到。結果弄回來自己捨不得吃,便一直留了下來。您曉得我是北邊人,吃不慣米飯,又要換點票、券給鄉下親戚用,這才割愛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