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個廖炳勛究竟在想什麼?寧可家破人亡依然還硬挺着。”王崇古不解地苦笑道。

“難道說他有什麼難言之隱?要不要再好好問問他?”方逢時奇怪道。

“問是沒有用的,如果能問出來,曹大人他們也不會麻煩二位了。”況且嘆息道。

老實說,他看到廖炳勛父子時,觀感相當不錯,實在不想讓他們遭到這樣的結局。

一旦抄家那就是真的抄家了,想要平反是不可能的,三堂會審不承認會有冤假錯案,實際上也沒有出過一件。

“邊軍那裡有沒有問題,李總兵會交人嗎?廖京生可是躲在軍營里呢。”況且有些擔心地問道。

王崇古冷笑道:“我就不信他李志鵬敢舉兵對抗,那就是公然造反了。”..

況且道:“如果他敢抗拒,總督大人知會我一聲,我親自帶人去抓這廝,而且由錦衣衛立案審查。朝廷以文制武不是空話,武官必須置於文官的領導之下。是什麼時候是誰允許這些武官驕橫跋扈了?”

王崇古、方逢時相視苦笑,他們心道:人家現在也沒抗拒啊,您老人家說這麼早幹嘛?誰允許的,當然是朝廷養成的,我們跟這件事有嘛關係啊。

以文制武是太祖洪武年間定下的國策,不過一直的中期以後才開始嚴格執行。主要是洪武、永樂年間文人不給力,不肯跟朝廷好好配合,朝廷許多時候還得靠着武官辦事。

但那時候也沒有武官敢跋扈的,朱元璋對廚子都很寬容,就是對武將不肯有絲毫的姑息,該殺就殺,決不手軟。

永樂帝駕馭諸將,雖不如太祖皇帝那樣霸道,卻也沒人敢抗拒命令,最多不過打點折扣,搞點小動作。

邊軍跋扈還是起始於武宗正德年間,最後成於嘉靖年間嚴嵩秉政時期,這老小子誰給的賄賂多就給誰將軍當,真是官以賄選,政以賄成。

嚴嵩父子兩人壞事沒少做,尤其是對軍政的破壞力度之大,幾乎讓人懷疑他們是異族間諜,專門潛入進來從事破壞活動的姦細。這爺倆真是死不足惜。

都說徐階也沒少摟銀子,尤其田地比嚴嵩父子劃拉的還多,但徐階在國家大事上還是有底線的,他只是在某些政策上偏袒江南士族。但在大政方針上,還是以朝廷利益為主,所以朝廷上下都很服他,罵他的人也很少。

現在官軍跋扈驕橫的主要還是邊軍這一塊,京軍處於天子腳下,絕不敢如此猖狂,不要說三堂會審的堂帖,就是順天府給他們發個公文,他們都得一絲不苟地配合做好,過後向朝廷申述那是另外一碼事。

況且對京軍的事有所了解,所以才對邊軍這裡的狀況憤慨不已。

現在由於小王子的到來,關外的形勢已經緩和下來,正是着手整頓一下邊軍這塊毒瘤的最佳時機。

若不是不想讓王崇古、方逢時兩人難堪,況且早就大刀闊斧地開始着手整頓了。

朝廷也一直想整頓邊軍,更想撤銷、淘汰一批官軍,可惜掣肘的人和事太多了,始終無法辦成這件事。

明朝中期以後的政策大多數都是完成於嘉靖年間,嘉靖帝是有魄力也是有膽識的人,更想干一番大事,可惜修道佔用了他太多時間,許多時候力不從心。

海瑞也正是看出這一點,才痛罵他不幹正事,沒有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國家大事上。他預言只要嘉靖帝真想這樣做,振刷天下弊政不過是翻覆手之間而已。

他這話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真的認為嘉靖帝有如此的實力和才華。

不過要說修道使得嘉靖帝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那麼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王陽明了,他也是一生修道,修道的力度比嘉靖帝還大,只不過王陽明不修房中術。

當年武宗時期,就有一些佞臣誣告王陽明謀反,武宗也是極聰明的人,審查一番後,笑道:“王守仁不過是修道人而已,怎麼會謀反?”

佞幸的誣告才沒有成功。

武宗也不是後世傳揚的那樣不堪,相反也是極聰明,精力旺盛過人的皇帝,只是他精力都用偏了,用在錯誤的方向上了,但也有一些事武宗處置的也是很英明的,不能總是拿着他因為姓朱就不讓天下人殺豬吃肉這件事笑話他。

他封自己為天下兵馬總兵官雖然有點不倫不類,令世人恥笑,其實細究起來,皇上本是天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軍權始終都在皇上手裡,而不在丞相手上,這是歷朝歷代都奉行不輟的治國方略。

後世,國家元首一旦上位,便自動成為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作為慣例不用再特別說明。

王陽明修道不但沒耽誤正事,反而令其成為一代理學大宗師,創立心學一派。因為修道有方,他能在一個月內如神鬼一般讓敵人難測難料,然後帶着老弱兵卒攻進南昌城,生擒寧王,建立蓋世功勛。

世人大多喜歡把一些表面上的事歸咎於某個人失敗的理由,比如說梁武帝佞佛而亡國,其實梁武帝亡國是因為對士大夫和皇室過於優容姑息,對平民百姓非常苛刻,已經到了殘民以逞的地步,侯景攻進來後,就是那些底層小民在五斗米教的宣傳下,幫着侯景打敗了梁武帝。

梁武帝一生修佛,卻忘了最基本的四個字:眾生平等。

所以看問題就得一分為二地看,不能只看一面,否則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雖然沒人攻擊王陽明修道,但他的修道跟嘉靖帝修道性質是一樣的。

嘉靖帝雖然修道,國家正經大事也沒耽誤多少,他也是明朝少有的幾個不假手他人處理國家大事的君王,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把以文制武等政策推進到了頂峰,還有一些制度比如內閣大學士的群推,刑部判案的上報下批種種程序,都是這段時期確立下來的國策。

嘉靖帝的廟號是世宗,凡是帶有世字的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比如漢武帝的廟號就是世宗。

古人在皇帝廟號的擬定上極為考究,也異常的準確,廟號基本能反映出一個皇帝一生的作為。

大凡廟號太祖、太宗的,都是好皇帝,不論是唐高祖、唐太宗,還是宋太祖、宋太宗,等等。凡是廟號文帝、宣宗、仁宗的也都是好皇帝,比如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等。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誤差,比如明英宗未必多麼英明,不過他晚年時定下制度,廢除了以活人殉葬的殘忍制度,在明英宗以前,明朝的皇上還都是以活人殉葬,太祖、成祖死後,殉葬的活人有多少,沒有記載,估計有成百上千。僅此一件事,英宗的廟號也不算很虛,其實他的廟號應該是仁宗,只不過被他爺爺把這廟號給佔了,話說回來,明仁宗在位時間短,考其一生,無愧於仁字。

當下,況且和王崇古、方逢時分開,這兩人回到衙門趕緊調集人手準備辦曹德麟等人要求的事宜。

況且回到驛館,戚繼光也跟着他回來。

在路上,況且說了要向他借火銃也就是鳥銃還有手銃的事,戚繼光一口答應下來。

“沒問題,也不用還我,我回去向兵部索要即可。你有需要就留着吧。”

況且笑了,這些人都會慷公家之慨做人情,王崇古也是這樣。

他當然高興,手裡的火器越多越好,將來他的錦衣第六衛一定還得擴大規模,可是火器的數量卻未必能跟上,畢竟這東西是按建制配給的,錦衣第六衛按照建制只能配置一個神機營。

況且有心把神機營擴充至三個,這樣才夠用,這就要求有大批的火器補充,除了在朝廷里想辦法,外面真沒辦法購買。

“對了,如果這次邊軍敢於鬧事,你一定會支持我吧?”況且問道。

“當然,這還用說,我早就看不慣那些孫子了,一些逃兵逃將而已,個個裝的跟國家功臣似的,要是在我的麾下,不知砍死多少次了。”戚繼光一臉激憤,罵道。

“那就好,有你的人牽制着他們,敢於鬧事的會少很多。”況且沉吟道。

戚繼光的名聲就是巨大的號召力,只要他站在況且這邊,邊軍那裡鬧事的人至少會少一半。

“如果他們真敢鼓噪嘩變,你想怎麼辦?”戚繼光問道。

“當然是鎮壓,堅決鎮壓,不行就殺一批,罷黜一批,寧可把我練的人馬填充進去,也不能讓這些驕兵悍將成為禍患。”況且毫不猶豫道。

“你有這個決心就好,我相信王總督、方巡撫也會支持你的。就是怕真要殺幾個大將的話,會使得軍心渙散,不堪再用。”戚繼光皺眉道。

“那就想辦法振奮軍心,收買、鼓勵,什麼辦法都行,也都用上,我就不信咱們兄弟還比不上那個李志鵬,尤其是大哥你。”

戚繼光點點頭,卻也重重嘆息一聲,顯然也不是太樂觀。但他沒有選擇餘地,只能支持況且,無論於公於私都是這樣,沒別的辦法。

“你這些天一直在軍中,也看到實情了,邊軍總共十幾萬人,能戰的真正有多少,會鬧事的又會有多少?”況且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