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九百三十五章送投名狀

馬車顛簸着,嚴青澤隨着馬車輕輕搖擺着,耳邊楊得義在大聲誦讀他的得意之作,劉安傑的喝彩聲分外響亮。嚴青澤明白劉安傑的心思,花點錢搭上國子監的四名監生是小投資大回報。國子監是天子門生,就算考不中進士將來也可進六部九卿衙門中辦差,對劉安傑來說這層關係肯定有用。

化名葉應年從京城出來已經十天了,今天下午就能進入并州境內,京城發生的事情仍像一把刀插在他的心頭,只要想起便心頭滴血。從陵寢出來後嚴青澤在附近找個了小山村住下,隔了幾天遇到前來採購食物的太監,花了一兩銀子從他的嘴中確知了馮公公畏罪上吊的死訊,嚴青澤買了香燭紙馬遙祭過馮忠,這才動身前往化州,恰巧與化名林天祥的潘和義同乘一輛車。

一路之上潘和義與楊得義等人談笑風聲,自以為毫無破綻,殊不知嚴青澤早在傾聽潘和齊同另外四個親隨的交談中將潘和義的身份推測了出來。

潘和齊無意中冒出的“我家老爺”表明林天祥是官身,隱藏身份前往化州的最有可能的是御史台的巡風使、龍衛暗衛的人員,要不就是肩負特殊使用的官員,京中正在着手清理田畝,這個林天祥極可能是清田司的官員。嚴青澤留了心,這些天陸續從潘和齊的嘴中不經意地蹦出“潘府”、“堂兄”、“清田司”之類的字眼,聯想到京城眾人皆知的事情,天子命職田署署令潘和義前去化州清理田畝,林天祥是誰呼之欲出。

嚴青澤打定主意投靠江安義,藉助江安義之手替恩主報仇,潘和義與江安義有怨,這是送上門來的投名狀。嚴青澤往靠墊上縮了縮,讓自己感覺上舒服一些,為了替恩主報仇,仁義道德且放在一邊。在馮忠的提拔下,嚴青澤已經是暗衛的五品鎮撫,沒少替馮忠出謀劃策,在暗衛行事,雙手怎可能幹凈。嚴青澤緊閉的雙眼閃過悲哀,等替恩主報了仇,自己便出家為僧,青燈古佛懺悔罪過。

八月二十三,馬車經過十五天的跋涉準時進入會野府--威記車馬行的總店。潘和義走下馬車,被眼前的喧嘩驚住了,即使在西市街頭,也沒有這般熱鬧。數十輛大車井然地分兩路停靠,他下車的這邊是載客的馬車,東邊上西邊下,人流交織。對面是載貨的馬車,無數精壯漢子光着膀子,扛着大袋的貨物從車馬行的大貨車分流到小貨車上……整個車馬行內人喊馬嘶,沸反盈天。

不等潘和義細看,身旁靠過來幾個人,大聲地吆喝着,“爺,要雇車嗎,小人的馬車乾淨便捷,會野府內去哪都行”、“要不要知客(導遊),小女子祖宗三代都是化州人,化州景色全都知曉,每日只需二百文就能伴爺四處遊玩”、“住店住店,乾淨便宜嘍”……

劉安傑不耐煩地揮手道:“不要,不要,散開,快散開。”

引着眾人往車馬行門外走,劉安傑邊走邊笑道解釋道:“這些人多是些騙子,上了他們的車拉着你們亂轉,然而張口要錢;那些知客更是無賴漢,至於拉客住店的都是些髒亂之所,一句話,想方設法騙錢。”

蘇永志詫聲問道:“聽聞江經略使和方刺史治理化州有方,怎麼會放任這些騙子肆意亂為。”

劉安傑笑道:“經略使大人和刺史大人哪管得了這些小事,再說水至清則無魚,能管這些人的是府衙的差役和司馬府的府兵,只要這兩處打點到了,官府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潘和義在心裡暗暗替江安義記上一筆,縱容劣吏不法,會野府內騙子橫行。出了車馬車便是大街,街上車馬不斷,左右分行,不時有胡商牽着駱駝引着長長的商隊經過,街兩邊的店家支起遮陽棚,將貨物擺到了行道之上,小販推着車挎着籃沿街叫賣,好一副繁華熱鬧景象。

劉安傑笑道:“幾位,一路同行是緣,劉某來過幾次會野府,算是半個地主,我請幾位到酒樓喝上兩杯,算是接風洗塵。”

一路之上,劉安傑曲意結交楊得義等人,潘和義化名的林天祥是個舉人,也在他奉迎之列,至於葉應年(嚴青澤)自然被他漠視。

楊得義等人樂得有人做冤大頭,笑着答應。潘和義想了想道:“林某有個朋友在會野府,來前他讓我前去一會,就不討擾劉公了,他日有緣再相聚吧。”

至於嚴青澤,早已自覺地背起行囊,消失在人流之中。嚴青澤並沒有走遠,在車上已經打定主意,要跟着潘和義看看他做些什麼。送投名狀也不能胡亂跑到經略使衙門求見江安義,說一聲潘和義喬裝改扮來了會野府,這樣就算江安義領情也作用不大,嚴青澤準備探清潘和義的打算後,再到合城縣取了馮忠交給了他的密件後再行投奔江安義。

不一會,看到劉安傑領着楊得義等人有說有笑地走過,潘和義卻不在其中。嚴青澤一愣,連忙四處掃看,沒有看到潘和義的身影。嚴青澤一跺腿,自己一時大意居然把人丟了,人海茫茫,再要找尋怕是難了。

在車馬行邊來回尋了幾趟,沒有發現潘和義的身影,嚴青澤心想只能先回合城縣,拿了密件投靠江安義,讓江安義派人找尋潘和義的行蹤。返身進了車馬行,找尋前往合城縣的馬車,前往合城縣的馬車一天有三趟,兩天到達四百文。嚴青澤交了錢踏上馬車,驚訝地看到潘和義帶着隨從坐在馬車之中。

潘和義看到嚴青澤也是一愣,笑着起身拱手道:“沒想到又遇到葉兄了,真是有緣。葉兄也去合城嗎?”

嚴青澤有些拘謹地回禮道:“林先生也去合城縣啊,真是幸會,幸會。”

兩人一路同行,算是熟悉,潘和義見葉應年前去合城縣,問道:“葉兄可曾到過合城縣?”

“葉某做生意到過幾次,對合城縣算是了解一些。”嚴青澤心中一動,軍屯衙門設立在合城縣內,朝庭新設的屯軍帥帳也設在合城縣巴清鎮,總屯長明威將軍馮定忠就在巴清鎮。潘和義前往合城縣,莫不是把主意打到了屯田之上。

嚴青澤之所以把家人和馮忠家人安置在合城縣,一是因為合城縣是邊城,但江安義經略化州將西域聯軍趕走,西域人元氣大傷,攻守之勢逆轉;二是合城縣外有井門天險,內有屯軍駐紮,安如泰山,萬一有個風吹草動,又可以帶着家人迅速出關逃往西域;三是江安義與黃喜是生死對頭,他在化州勢重,黃喜輕易不敢把手伸到化州來。

潘和義笑道:“林某有個堂叔在合城縣屯田,他的家人聽說我前來化州遊歷,托我捎封信給他。”

嚴青澤已經確認潘和義想從屯田着手,心中暗暗稱讚,此人眼光毒辣,看到了癥結所在。化州雖然治理得好,但也不是凈土,隱瞞兼并田地的情況同樣有不少,特別是屯田隱報的情況尤為嚴重。

化州有五萬屯軍,駐紮在合城、易定、景源、晃仁、臨沙、雁途等六個屯田縣,共有屯田將近三萬頃,可收糧五百萬石以上,按照朝庭當年約定,半數作為屯糧上交,每年可收屯糧二百五十萬石以上,除了支應安西大營所用軍糧之外,還有結餘。

有了足夠的糧食,加上江安義和方仕書的鼓勵,屯軍紛紛把家小遷到化州,五萬屯軍帶來了二十多萬家眷,這些人自然不會坐着吃乾飯,幾年時間新開墾出萬餘頃田地,這些田地自然不會上報給官府。朝庭當初規定每個屯軍給田五十畝,而實際上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六十畝、甚至七十畝,而向官府上報的數字還是按照每兵五十畝的規格。

馮定忠率屯軍對抗西域聯軍立功,被朝庭封為明威將軍,作為屯帥掌管五萬屯軍,帥帳設在合城縣巴清鎮。巴清鎮駐紮着萬名屯軍,加上四萬多屯軍家眷,巴清鎮比起合城縣的人口還要多三分,有“小小合城縣,大大巴清鎮”之說。馮定忠是江安義的心腹,又是從四品的將軍,加上屯軍的特殊性質,官府清理官田絕不會上門,這塊的漏洞很大。

潘和義看似無心地套着嚴青澤的話,嚴青澤有意地引潘和義上鉤,藉著潘和義的發問把聽到了屯軍家眷開墾田畝不上報官府、屯軍侵吞官府田地、有人把田地掛在屯軍名下偷漏田稅等事都告訴他。嚴青澤巴不得潘和義查到的問題越多、事情越嚴重,他送上的投名狀分量才越重。

兩天後,馬車進入合城縣,潘和義和嚴青澤各懷鬼胎分手。在合城縣住了一晚,第二天潘和義便前往巴清鎮“訪親”。

巴清鎮比起馮定忠剛到時擴大了五倍,星羅密布地分布着近萬戶人家,除了沒有城牆,巴清鎮儼然就是縣城規模,最中心的位置便是屯軍帥府所在。馮定忠被封為屯帥之後,手下的弟兄張羅着重新翻新了帥府。朱紅大門,五級石階,八名挺胸疊肚的漢子,雖比不上安西都護府氣派,但這氣派普通的縣衙是絕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