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林玥一臉壞笑。

林風無奈聳聳肩。

“哥,你就跟我說說嘛,對於這個世界,我知道的太多,太多了,除了天上的,和地下的,我不知道外,這地面上的東西,我知道的太多,太多了。少有我不知道,並且讓我感興趣的!”林玥一臉撒嬌,“哥,你就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嘛!你究竟最愛哪個嫂子?”

林風感嘆。

“林玥,你這要有身體,那說你是人類,沒有人會懷疑。”林風笑說,“放心吧,很快就會有合適你的身體出現!”

如今在人造機器人這方面,歐美國家是專註於工業化的機器人,主要是各種機械手,能夠更快速的幫助人類製造生產。而日本,在發展機械手臂的同時,也將專註度移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方面。

類人機器人,便是日本發展的重點。

如今全球各地都已經出現了機器人餐廳,利用機器人點餐,送餐。真正的類人機器人的出現,很快。就住友寧那邊的研究成果來說,從皮膚,材料,以及能源供應上,都已經沒有什麼問題。

肌膚紋理來說,現在最先進的肌膚紋理材質,採用的是導電水凝膠,這種肌膚靈感來源於章魚,其肌膚細膩度要勝過人類十倍,並且具備極強的柔韌性,最大可以拉升六倍以上,同時具備防水性,而且可以根據環境很快速地改變自己的皮膚顏色從而達到偽裝的目的。

當然,目前還有一種硅和石墨烯材質,具有類人膚質,不仔細看,無法察覺,成本便宜,價格低廉。不過缺點就是肌膚不夠細膩,無法表達人類的豐富表情,同時不具備防水性等等導電水凝膠的特點。

不過,卻是量產機器人最適宜的肌膚。

至於林玥,自然要用這種導電水凝膠來製造。畢竟,類人機器人的最核心問題,就是ai,也就是人工智能度不夠。雖然可以完成越來越複雜的工作,但這些工作都是在程序控制範圍內,越複雜的事情,就需要更為複雜的程序。而越複雜的程序,就存在約多的bug。

只有林玥,才具備這樣的人工智能。

不過,林玥卻可以通過無線傳輸,來遙控這些機器人。

住友寧如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去研究這些機器人,尤其在未來的宇宙戰場,人類具備太多的不利因素,相反機器人卻能適應複雜的太空環境。

太空戰爭,未來必然開啟。所以,未雨綢繆。

至於說骨骼方面,這些技術早就成熟。之前唯一的短板就是能源供應。目前高空太陽能電池板正在搭建,計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高空500公里左右的近空軌道,搭建一塊超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板。

目前來說,每塊太陽能電池板每小時能夠供電約為05度電,這一是林風擁有足夠成熟的太陽能技術,二是宇宙中所吸收的太陽能足夠多,遠勝地球。

而住友寧的計劃,是在近地軌道上空搭建一個等同於撒哈拉沙漠那麼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也就是差不多950萬平方公里這麼大。

950萬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電池板,每小時差不多就能夠供電96億度電。

這是非常驚人的發電量。一小時就能有48億度電。要知道一座核電站,一年的發電量,也不過才140億度電。而這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建成,也就差不多相當於其三個白天的發電量總和。

僅僅三天而已!這個就太嚇人了。這相當於打造了121個核電站。這足以滿足整個日本所有用電需求,而且還遠遠有富裕。這些富裕,就是未來的近空戰爭的能源供應。

這也是女媧的能源來由。

原本,還打算研究冷聚變,不過這個進展不大,所以,先將成熟的太陽能電池板搭建出來。

當然了,這需要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這個林風擁有,所以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只是能源減弱比較大。

目前,100公里範圍內,就會折損只剩50%能源,之後距離每提升10倍,能源損耗多增加10%。也就是說,雖然每小時可以發電量46億度,但是實際上到地面只剩下40%多一點。

畢竟這是在高空500公里的距離,減損超過一半。

但就算如此,那差不多5天過一點的時間,就相當於一座核電站一年的時間。一年也能夠差不多等同於70座核電站的發電量。

整個日本如今也不過才55座,提供日本41%的電能。這足以提供日本超過60%以上的電能需求了。

當然了,目前想要滿足日本所有電能所需,還是不行。畢竟這個無線傳輸的折損損耗太大了點。但是,技術是在不斷更新的。

尤其太陽能吸收轉換率,以及無線傳輸技術,這些都在提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相關效率,都相當於多了數座核電站。

這是非常可怕的。

何況,住友寧還將整個撒哈拉租借了。本來想直接買,不過非洲國家不賣。就租借了。當天空中有這麼大一塊同等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之後,撒哈拉沙漠的環境會好上許多。雖然無法改變整個撒哈拉沙漠,但是卻可以在中間打造出許多綠洲來。這些綠洲,就能賺錢。

至於說非洲國家以後想要找麻煩,那就看誰拳頭更硬了。何況,有林風在,住友寧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

因此,目前住友家的主要核心工程,就是不斷地派遣人上天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這個,寄託於林風的‘重力磁場技術’,也得以實現。

不然,一切都是虛幻。

而對於林玥來說,目前唯一影響其成為一名‘人類’的原因,就是一些細節問題。那就是‘身體’的損耗,這個損耗,皮膚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內部各機械原件的損耗了。

畢竟,總不能每天都回實驗室進行修復吧。那樣就太不效率了。這不是日本的行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