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五日後安有魚成為呂院使門生,經考核入太醫院,跟在呂院使左右自此學醫,於醫道上精益求精。

同時,靜國公府大小姐夜十一拜新進舉人老爺馬文池為師,拜師禮依着禮制規規矩矩,毫不張揚,然此事兒不經半日,並安有魚入呂院使門下,兩件事兒一起,一時間在京城掀起千層浪。

有夜家護航,先前方木兩家能讓區家計成,是趁當事者兩家及夜莫兩家毫無防備,再為安有魚謀,便是寧家得知暗中使力相助區家,區家之計亦難逃落空。

彼時太醫院裡區太醫遇上方太醫,那真不是鼻子不是眼的,方太醫則一笑置之,只是那笑里頗為得意,氣得區太醫那兩天是整日肝疼。

寧尚書貴為一部尚書,眼皮子自沒區太醫那般淺,成敗流於表面,內閣之中偶對上靜國公,分寸亦是拿捏恰當,未明諷暗詆,仿若呂院使門生之爭,從來就無關寧家。

靜國公落衙歸府同次子嘆道:“吏部素來為六部之首,更為皇上親自所掌,寧尚書能任天官之職,絕非一個寧家百年根基一個寧貴妃所能左右,得皇上信任,更非僥倖氣運所能道,單憑這一份無論成敗皆不動如山的氣度,二郎啊,這已然是你傾餘生所要修習之處!”

夜二爺受教,身於吏部,於頂頭上峰寧尚書,他是知之甚祥,如靜國公所言,他敬佩之餘,亦暗為二皇子有此外祖父而感嘆,二皇子不佔嫡不佔長,最大的優勢便在於有這麼個天官外祖父。

湖廣馮家得了馮大去的家書,再看馮三馮五家書中告悔連連,馮大老爺氣得險些頭頂冒煙,馮二老爺更是立刻着人日夜不停蹄趕到京城,於年關之前將馮五自靜國公府接出,馮家下人為首的管事顯然是馮二老爺身邊的老僕了,也早得馮二老爺的令,先是向夜家告罪,再是不管馮五哭鬧不願回湖廣,與馮三的求情,硬是將馮五塞進大車,傾刻起程離京回湖廣。

馮大對哭得滿面是淚的馮三道:“現今祖父二叔祖父只將五妹接回,未曾連你一同接回,可見祖父二叔祖父仍對你心存希翼,三妹,你可莫再令祖父二叔祖父失望。”

馮三頓時止了哭聲,透着朦朧的淚眼迎向長兄憐惜而又無奈的眼眸,初次真切體會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心中五味雜陳,複雜難言。

楊芸釵不復於噩夢中的軌跡,先是夜十一及時伸手相助,又着方太醫救治,後再三複診,安有魚入太醫院後不久,歷經月余便已全愈,剛能下床走動,她便過清寧院給夜十一磕頭:

“芸釵謝大姐姐救命之恩!芸釵自此,命是大姐姐的,但凡大姐姐有命,芸釵無不從!”

夜十一親手扶起楊芸釵,又讓阿蒼自她私庫中取許多藥材交與芝晚,楊芸釵還想再磕頭謝過,被她阻了:

“你記住了,在我面前不必如此,只要心在我這兒,是我的人,我沒有不護着之理。你大病初癒,祖母與二嬸早送了不少藥材進櫻寶院,都是滋補之物,我送的這些,亦同。但你身子骨強不了我多少,湯補是要,外練更需要,從明兒起,你早起同我晨走,師父大概不會再收徒,但我所學,一招一式,你跟我身後,同我學便是。”

楊芸釵欣喜:“馬爺可能同意?”

便是不能成為馬文池徒弟,能跟在夜十一身後學五禽戲強身,亦是她萬般榮幸!

夜十一想起自拜師禮過,便整日說不出三句與五禽戲無關的閑外話,意欲將沉默是金執行到底的師父,點了點頭:

“師父出身寒門,能有今日成就,一步一個腳印,所經磨難並不比任何人少,師父雖不愛言語,心卻是真善,你的情況我先前偶有提起,也有此意,師父並未反對。”

只是那會兒師父看她的那眼神兒,她現今想想,越想越覺得師父那眼神兒應有他意,後與師父論起師伯拜入呂院使門下,走太醫院之途,師父更是一步三搖頭,口中一連串的難,像是不要錢地砸出來,那時的沉默已然不再是金。

自新拜了馬文池這位師父,夜十一便上晌學五禽戲,下晌方到今輝堂讀書,晨走後,也不再修剪盆栽,晨走後便學五禽戲。

第二日楊芸釵與夜十一輕裝上陣,初初給馬文池見禮之際,她的心便提着,後跟在夜十一身後比劃,心更是提到喉嚨口,馬文池之難請,她早聽芝晚一五一十地說過,就怕馬文池一個不樂意沉臉,屆時不必馬文池開口趕,她便得自行退下,再不得靠近暖閣。

馬文池聲音低沉,並不理會弔在夜十一身後側跟着學五禽戲的楊芸釵,他面色嚴肅,只專心教五禽戲第一戲:

“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至教學結束,馬文池回園子暖閣里坐下品茗歇息,讓夜十一自行在暖閣外空地上練習,楊芸釵一同練着,悄聲與夜十一道:

“大姐姐!馬爺果真沒趕我!”

夜十一記性好,虎戲一招一式早記下了,就是比劃得還不算熟練,楊芸釵更甚,她斜了斜楊芸釵完全脫了招式的手腳:

“專心練。”

楊芸釵立刻脆聲應了,再不敢分神。

屋裡馬文池聽到,嘴角微彎,端起茶碗遞至嘴邊,掩了笑意。

年過,永安十九年陽春三月,自各地赴京科舉的舉人開始春闈會試,連考三場,每場三日,連着九日,夜十一未在府中見到馬文池馮大兩人。

日月如梭,白駒過隙,當初母親於年末薨逝的情景猶清晰於前,那時她五歲,幼弟一歲,隔年噩夢回,恍然大悟,今眨眼已守孝整整二十七個月,孝期已過,夜十一夜旭於三月出孝,姐弟倆已然一人八歲一人四歲。

夜家子弟四歲立院別居,再不能同夜十一住於清寧院,然夜旭畢竟年幼,夜大爺思慮再三,讓嫡子住進江濤院,讓夜旭與倆堂兄同卧同起,也一同到今輝堂讀書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