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左再洗完澡,就接到程冽的電話。

“回的路上有把擠進的a凹再擠出來嗎?”程冽一開口,就問了左再這麼個問題。

“回來沒有那麼擠了,就把a凹擠出來,剛好擠到平,妥妥的飛機場。”即便是這樣的問題,左再回答起來也很是自然。

“這麼可憐啊,看來不太擠,有時候也不是好事啊,我爸都讓你趕緊來家裡住,你非要回,怎麼樣,自討苦吃了吧?”程冽笑着表示同情。

…………………………

程逢春沒有在上海買別墅,而是花了差不多個億,在中糧海景壹號買了一套七百多平的複式豪宅。中糧海景壹號在陸家嘴,dle上海分公司所在的ifc也在陸家嘴,就是個走路上班的距離。

這也是為什麼程冽這麼愛車的人,都沒有一到上海就着急買車。按照程冽的性格,他肯定是要送左再回家的,一來他沒車,二來左再堅持要坐地鐵。

“你辛辛苦苦地坐地鐵送我過了,還得再回來,你不嫌麻煩,我還嫌麻煩呢!”左再堅決不同意。她真覺得沒有這個折騰的必要。程冽拗不過,只好作罷。

年,左建設也在上海買了套房子,一千多萬的價格,在上海稍微好點的地段,也只是屬於非常普通的房子,和中糧海景壹號比起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左再回國最開始那幾天,其實都還是住在程逢春家裡的。

從美國到英國,左再都已經和程家人“同居”十幾年了,這會兒非要回自己家,這事兒聽起來,要多矯情有多矯情。

可左再哪裡是矯情的人啊?

左建設打從知道左再回國籌備dle上海分公司,就一再打電話和左再,等左又放寒假了,全家人都上海找她。

左又是左一和曾夢瑤的兒子,年出生,如今已經十歲了。(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他爺爺左建設給取的,真不知道曾夢瑤如果再生一個,左建設還能想出什麼名字來。)

左再自己是很習慣和程家人住在一起,但這會兒馬上就要放寒假了,也不能讓一大家子人都住在程逢春那兒。左再倒是無所謂,程逢春家也不是住不下,但左再她媽向敏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向敏是那種,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麻煩別人的人。

左再本來也就是打算等左家人到上海了,才回自己家裡住一下的。

事情矯情就矯情在,左建設的房子買了四五年都沒有人住過,儘管本來就是精裝帶傢具的,但這麼久沒人住的房子,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就住進。

左再從倫敦來上海,反正也還沒有太多正事需要她做,就找了保潔公司打掃自家的房子。

這兩天,阿姨已經打掃完了,左再就過看看還要添置些什麼,一會兒找人來弄個絡,一會兒又裝個有線電視什麼的。

左再本來今天就可以回程家住了,但是她買了一個冰箱,要明天早上送過來,所以,又不顧程冽反對,自己坐地鐵回了。

…………………………

“二哥,我明天一定回家住。”左再收下了程冽的同情。

對於左再來,到程逢春家,也一樣是回家。

“你不要到了明天,又和我要裝個什麼東西,明日復明日。”程冽怕左再還是不回來。

這幾天,程逢春普陀山了,程冽和左再都是一個人在家,但程家至少還有保姆在,左再就什麼都得自己做了。

“哇塞,二哥,你的中文造詣都比我高了呢。我保證,真的都搞定了,等明天早上冰箱裝好了,分分鐘就回。”左再讓程冽放心。

…………………………

按,這個時候,左再都身家過億了,左建設就更不用了。

中糧海景壹號,也不都是上億的豪宅,也有一點,就三五百平的,程逢春家一半的價格就足夠了。

左建設怎麼就不跟着程逢春,也在海景壹號買一套呢?

買,左建設是完全買得起。

但在左建設的字典里,有一個億,買一千萬的房子是正常,買幾千萬的房子是勉強。當然還有打腫臉充胖子,明明只有幾千萬,非要花一個億買房子的。

左建設的想法乍看起來,是有點奇特——都後了,誰買房子還不搞點按揭啊,花幾千萬買個一億的房子有什麼打腫不打腫的?

可人左建設就不搞按揭。

左建設是個實在的生意人,實在到他從來不找銀行貸款,房貸自然也不行,如果沒有辦法一次性付款,他就乾脆不買。

左建設的行為模式,到底,還是和他做的生意屬性有關。

左建設做生意這麼多年,就只干生產蠟燭這麼一件事兒。年燭出名之後,一暖蠟燭公司的蠟燭在國內的銷量向來不錯,銷往國外的香薰蠟燭渠道又有程逢春負責。

左建設從來都不缺錢。找銀行貸款的話,要拿來幹嘛?擴建廠房?增加設備?

這些左建設自己的錢就夠了。哪有什麼必要給銀行賺利息?

至於改善生活什麼的,左建設也沒有太狂熱的追求。

左建設這樣的行為模式,聽起來,怎麼都不太像是溫州商人,半點冒險精神都沒有。

其實不然。

改革開放初期的溫州商人,愛冒險,那都是被沒錢給逼的;後來的溫州商人愛冒險,那都是被銀行給逼的。

既是冒險,那無非就冒出兩條路,要麼活路,要麼死路。冒出死路的,要怎麼破釜沉舟,痛定思痛重新找到活路就不了。

先冒出活路來的。

窮怕了的溫州人,跋山涉水,滿世界找賺錢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就找到了賺錢的好方法。但是自己手頭的資金有限,如果不增加投資,就得眼睜睜地看着一大堆錢從指縫中溜走。

可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就是個又窮又的破地方,人民銀行也不可能撥一大筆錢下來專供溫州商人貸款,而且那個時候,溫州壓根就沒有幾個人知道,貸款是個什麼玩意兒。

國家的錢是沒有辦法拿到了,但鄉里鄉親,大多知道誰出賺了錢回來。聽有門路的人,需要籌錢賺更多的錢,親戚朋友就把自己攢下的各種老婆本,棺材本什麼的全都往那人家裡送。

溫州至今都是個人情社會。鄉里鄉親的,知道你賺錢了,就和你,你找銀行貸什麼款啊,還得給銀行利息,不如你帶着我們的錢,順便幫我們賺點利息回來。

溫州廣為人知的“民間借貸”,就是這麼起步的。

最初民間借貸的金額也不會太大,鄰里們深怕會賺了很多錢的人,不收自己那點錢,多的是連借條都沒有要,錢放下了就走的。

左建設沒有經歷過、年的金融危機,或者那次的金融危機,他一個搞工廠的,還沒有什麼資格經歷。但、年就不一樣了。

和左建設還算有點交情的大商人,光跳樓的就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