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李桑柔回到炒米巷,天已經黑透了,大常他們已經吃過了飯。

“沒事兒吧?飯吃了沒?”大常見李桑柔臉色不大好,忍不住問了句。

“沒什麼事兒。”李桑柔坐到廊下,伸直腿,往後靠在牆上,嘆了口氣,示意大常坐。

“世子已經打到鄂州城外了,文家那位將軍,到了隨州城外。

現在的南梁主帥換了武將軍,這會兒守在鄂州城內,說是,帶着蘇姨娘。”李桑柔聲音低緩而沉。

大常倒了杯茶遞給李桑柔,拿了只小凳子坐下,仔細看着李桑柔的臉色,語調中透着幾分確定,試探道:“蘇清的姐姐?老大認識她?”

“嗯,早就認識,我和她很說得來。”李桑柔抿了口茶。

大常喔了一聲,並沒有太多意外。

在江都城的時候,他就覺得蘇草包對他們夜香幫,以及他們這些人,那份寬容照顧,過於寬容過於照顧了,而且一直很寬容一直很照顧。

雖說蘇草包這個人是以倒三不着兩着稱的,喜怒無常,莫名其妙的事做得極多,可他對大家那份寬容和照顧,從來沒反覆無常過。

“蘇清是個明明白白的人,他一點兒也不混帳,能容能忍。蘇姨娘,”李桑柔的話頓了頓,“很有見識,很不一般。”

“你說過一回,說蘇姨娘姐弟是進了將軍府之後,才開始識字念書,不過兩三年,蘇姨娘能寫詩,你說她的詩寫的很不錯,蘇清那筆字,瞎叔說寫得極好。

就是,江都城的人瞧不上她們姐弟,明明很好,也說不好。”大常悶聲道。

“嗯,文章和字,也是要看人而論的。

當初,在江都城的時候,有兩個人能跟我說說話兒,一個是米瞎子,一個,就是蘇姨娘。”李桑柔低低嘆了口氣,“她現在在鄂州,我想去看看她。”

“有什麼打算?”大常沉默片刻,問道。

“沒有,就是想去看看她,和她說說話兒,算是,告個別吧。”李桑柔聲音低落,頓了片刻,才接着道:“以後,真要是刀劍相向,一刀下去,死活都沒什麼遺憾。”

大常看着李桑柔,片刻,嗯了一聲。

……………………

第二天一早,李桑柔剛到順風鋪子,時醫正就到了,有幾分拘謹的跟在老左後面,進到院子後面。

老左說話的空兒,時醫正從對面的角樓,看向護城河,再看看那塊菜地,還真跟傳說的那樣,景色極好,菜地不怎麼樣。

“時先生請坐。”大常拿了把椅子過來,欠身讓時醫正。

他們夜香幫最尊重的人,一是教書的先生,二,就是治病的大夫。

“不敢當不敢當。”時醫正忙欠身謝過。

李桑柔已經沏好了茶,倒了杯推給時醫正,指了指小帳房旁邊那兩隻大桶,笑道:“茶葉不怎麼樣,水是好水,御賞的山泉水。”

“託大當家的福。”時醫正一臉仰視的看了看那兩隻大桶,端起茶,鄭重的抿了口。

“艷娘的病怎麼治,商量出來了?”李桑柔笑問道。

“艷娘?噢!”時醫正一個怔神,立刻就反應過來了。

這個艷娘,必定就是那位衛爺的媳婦兒了,她就請他看過這一個病人。

“是。昨天晚上回去,在下又叫了幾位太醫,一起商量了一個多時辰。

衛爺家這位奶奶,身子過於虛弱,得先調養,要調養,就得先扶胃氣,要扶胃氣,先要驅蟲。

驅凈了蟲,再用湯藥強健脾胃,葯調食養,脾胃健壯了,之後的飲食醫藥,才好起效,再之後,補血益氣,先治內,後治外。

這頭一步,驅蟲一事,劉太醫最搞長,就由劉太醫主理,調理脾胃上頭,劉太醫也極拿手,也由他主理。

劉太醫昨天沒過去,今天一早,劉太醫已經過去了。

在下想着,得先過來一趟,當面跟大當家的稟一聲。等劉太醫診過脈,斟酌停當,出了方子,在下再過來和大當家細說。”

“時先生客氣了。艷娘既然託付給時先生和諸位先生,就請時先生和諸位先生做主。

醫藥上頭,我一竅不通,時先生說了,我也聽不懂,就全由時先生和諸位先生作主。”李桑柔欠身,鄭重致謝。

“不敢當不敢當,份內的事兒。”時醫正急忙還禮,站起來告辭。

李桑柔站起來,將時醫正送出鋪子,看着他上了馬,才轉身回去。

……………………

十天後,李桑柔安排停當,一大清早,大常和黑馬,以及孟彥清,帶着三十名老雲夢衛,啟程趕往平靖關,越過平靖關,趕往鄂州城外的世子大軍。

大常這一路,沿途查看路線,要把順風速遞的線路鋪過去。

李桑柔則帶着小陸子四個,先往無為,再奔安慶。

幾天後,午後,一行五人到了安慶城外的順風遞鋪,將馬匹交到遞鋪,吃好飯歇好,一切準備停當,步行往前。

天色黑透,五個人趟過高大茂盛的蘆葦叢,靠到了江邊。

李桑柔抱着塊木板,她能鳧水,可她那點兒水性,不足以游過江寬水急的大江,在過江這件事中間,她是個累贅。

竄條牽着根繩,游在前面一射之地,小陸子和螞蚱、大頭三個,推着李桑柔抱着的那塊木板,木板前面系著的繩子,牽在竄條手裡,三個人跟着那根繩子,推着木板,順着急流,游的不緊不慢,往江南過去。

子時前後,竄條爬上了岸,蹲在淺水中,一把把拉着一頭系在木板上的繩子,將李桑柔和小陸子幾個人,拽到岸邊。

小陸子和大頭爬上岸,一路往前爬,凝神聽着動靜。

這一片淺灘荒無人煙。

李桑柔也上了岸,螞蚱解下繩子,將木板推入江中,看着木板順水飄走。

五個人各自換好衣裳,將濕衣裳用油布裹好背好,各自整理好,李桑柔在前,螞蚱他們拉開距離,排成一隊,悄無聲息的一路往東。

天快亮時,遠遠的,有雞叫聲傳過來,李桑柔調整方向,奔着那片此起彼伏的雞叫聲過去。

天色大亮的時候,不遠處,幾縷炊煙在微風中慢慢飄搖,晨霧中的村莊,已經看的十分清晰了。

李桑柔站住,示意小陸子,“你帶着大頭,去村子裡看看,問問這是什麼地方,再弄點兒吃的。”

小陸子點頭,將包袱遞給螞蚱,和大頭一起,往村子過去。

沒多大會兒,小陸子和大頭就一前一後回來了,大頭一隻手兩隻,舉着四個雜麵大饅頭。

小陸子蹲到李桑柔旁邊,先從大頭手裡拿過只饅頭遞給李桑柔,“剛出鍋的,老大嘗嘗。

這村子叫李王莊,挺大一個村子,一二百戶人家呢,一半姓李,一半姓王。說這裡是池州府,前面有個鎮子,叫馬頭鎮,今天逢集,村裡好些人去趕集。

這村裡挺富,看樣子日子好過得很。”

小陸子舉了舉咬了一口的饅頭,含糊道:“我們問的那家,那個大娘,聽說大頭是個傻子,就知道吃,說孩子可憐,剛出鍋的大饅頭,給了他四個!”

“給我仨,給你一個。”大頭糾正道。

“咱們去鎮上瞧瞧。還是小陸子帶着大頭,我和螞蚱、竄條一起。”李桑柔吃了饅頭,開始分派,“還有,都得改個名兒,叫大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