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針對光壓發動機的起降測試實驗,國內外輿論絕大多數都是驚訝和讚歎,但也有不少的國際媒體,從清奇的角度入手談到了其他的問題。

比如,有一種說法是,製造強光源會加速全球變暖。

“光壓發動機製造的強光源和太陽光類似,是純粹的光能。”

“每一年太陽輻射到地球的光能總值是穩定的,光壓發動機則會釋放額外的光能,會直接導致全球加速變動。”

“這可能會對於地球環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並沒有考慮這一點。”

“國際環保組織應該站出來進行詳細的調查,並限制光壓發動機啟動時的熱量排放指標……”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邏輯的,因為光壓發動機確實製造出了強光源,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加速全球變暖。

但問題就在於,發動機釋放出是純粹的光能,並不牽扯到溫室氣體排放,也就沒有後續影響。

另外,光壓發動機的效能非常高,開啟時釋放熱量的總功率,也只相當於幾艘載重百噸以上的大型火箭。

整體來計算,光壓發動機開啟時對於全球變暖的影響,甚至趕不上一座小型火力發電站(火力發電站會排放溫室氣體)。

另外一種令人摸不到頭腦的說法是,光壓發動機的中心會製造出類似於太陽核心的環境。

正因為如此,發動機才能夠製造出大量純凈光源。

“如果再提升功率就可能製造出吸收物質的黑洞,周圍一切都會向光壓發動機的中心塌陷。”

“地球,就有了毀滅危機……”

這種說法讓學者們只是看了一下而已,但卻獲得了不少普通人的支持,還有的國家出現了集會抗議,喊口號呼籲暫停光壓發動機的研發。

那當然沒有意義。

類似角度清奇的說法都來自於國際大媒體。

於此同時。

阿邁瑞肯的決策層是最為焦急的,光壓發動機的測試成功讓他們感到焦慮,主要影響的還是太空領域的競爭。

太空領域的競爭,阿邁瑞肯一直都很有優勢。

比如,他們擁有最為完善的空間監測體系,依靠的就是發射到太空中的大量衛星。

據統計,阿邁瑞肯擁有5277顆衛星,其中大部分都是商業和軍事用途的衛星,也包括著名的GPS導航衛星。

他們還在繼續大規模的發射衛星,希望構建更加廣闊衛星網絡的同時,也進一步的搶佔太空資源。

這個計劃一直在進行中,結果卻遭受到了跨維度的打擊。

種花家直接造了個超級大塊頭,直徑高達一百二十米,重量粗略估計也超過一萬噸,甚至可能達到了幾萬噸,用的還是根本不敢想象的光壓發動機技術。

這種能夠實現能源自己自足的大塊頭,放在太空中根本沒有任何對手,發射再多的衛星,搶佔再多的資源也沒有意義。

到時候,對方有能力開啟太空戰!

怎麼應對?

阿邁瑞肯決策層連續召開了好幾次會議,都是討論相關的議題,“光壓發動機的研究很順利,能飛起來也就證明距離高空飛行不遠了。”

“如果實現了高空飛行,那麼距離太空飛行就不遠了……”

“去針對光壓發動機,或者未來可能的超大規模航天飛船,只能採用近地擊毀的手段。”

“這種擁有近乎無限能源的飛船,一定會裝配防護武器,若是到了太空上就無法擊毀了……”

其他人都對此明確的點頭。

最高端的導彈能對於太空中的衛星形成直接威脅,但針對的是不能變換軌跡的衛星,導彈飛到太空中的時候,速度就會變得非常慢,已經沒有什麼穿透力可言,精準度也很低,若是航天飛船擁有武器系統,能想到無數種辦法應對地面導彈。

“近地擊毀,意義也不大。”

“我們不是要把人類毀滅的戰爭,最重要的還是威懾力。”

“想要擁有威懾力,除非是用了同樣的技術,比如,我們也能製造一艘能源上自給自足的航天飛船……”

有人頓時提議說,“或許我們該重啟核動力航天飛機項目?”

這個提議馬上被否決了。

他們的航天發展史已經表明,航天飛機有很多缺點,更不用說核動力航天飛機,製造出來就會有無數的問題。

那麼最後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我們需要擁有同等的技術。”

這才是關鍵。

在連續召開很多次會議以後,一號決策人發現還是回到原來的道路,“我們必須要掌握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

“只有掌握了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才能夠研究湮滅粒子技術,才能夠製造出大量的一階材料……”

“情報部門要抓緊,核子組織那邊,需要更多相關的信息。”

阿邁瑞肯是核子組織重要的參與方,能夠拿到很多重要的信息情報,但也只能一點點的收集,不可能去明搶設備。

這是默認的規則。

如果打破了規則,不說種花家的反應,同盟國家也會非常抵觸,因此會引發很大的矛盾和爭議,畢竟設備屬於種花家科技部門和核子組織共同所有。

……

阿邁瑞肯重新關注到了核子組織。

核子組織的感覺卻不怎麼好,回想一個星期以前,他們還是全世界的焦點,好多報道都圍繞他們‘買到’的設備,並關注到他們計劃進行了實驗。

現在就不一樣了。

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航天飛船工業公司,每個人都在關注光壓發動機,對於核子組織的實驗信息根本沒有興趣。

想想也對……

人家都已經依靠湮滅粒子技術造出了光壓發動機,結果核子組織還在研究‘最低端’的強湮滅力場設備?

這有什麼意思?

巴茲博格-蒙特拉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他們最近還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內容也發布在了學術期刊,並出現了媒體報道中,結果根本沒多少人關注。

別人說是外界的輿論,就連組織內參與實驗的人員,談論的話題都是光壓發動機,以及後續可能的研究內容。

李明和閻耀軍依舊是焦點人物。

作為種花家參與實驗的團隊負責人,他們最開始是因為強湮滅力場設備而成為焦點,一大堆的學者圍着他們,不斷詢問強湮滅力場技術相關的問題。

李明和閻耀軍不了解強湮滅力場,他們只能針對自己知道的簡單說一下,再然後就一問三不知了。

當然,他們不說自己不知道,只是微笑搖頭而已。

這樣的態度讓人覺得他們是要進行信息保密,而不是不懂技術。

李明和閻耀軍都在為此苦惱,等光壓發動機的測試上了新聞以後,他們就發現學者們的提問變成了‘光壓發動機’。

“光壓發動機用的什麼材料?”

“據說,最高溫度超過6500攝氏度,是怎麼做到的?怎麼控制的?”

“說說湮滅粒子技術,說說……”

“這項技術真的是可控的嗎?是怎麼實現控制的?”

“……”

李明和閻耀軍頓時就更加迷茫了。

最開始他們說不知道,發現大家都不相信,後來就乾脆說些大家都知道的基礎,“首先說好我們沒有參與項目,但研究是很厲害的,用了很多高端的一階材料,否則怎麼可能抵抗那麼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