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宋文聰道:“只是這樣一來,咱們的殲七III研製工作,也需要停下來,這個損失也不小啊。”

的確,一九八零年底,六一一所和成飛就已經完成了米格二十一MF戰鬥機的測繪工作,現在正處於原型機試製的階段呢,說不要就不要了么。

所以真正的要讓李曙光提出來的設想,立項研製新殲七改,不是那麼容易的。

殲七III戰鬥機也可以說是大改型號了,因為它是仿製米格二十一MF戰鬥機,這是蘇聯搞的大改型號,比老米格二十一戰鬥機性能提升很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機身背部的脊背大了很多,可以容納更多的燃油。

不過內部的變化更大,零件的變化率達到百分之八十,所以很多都是重新設計的,只是在外形上保留了米格二十一早期型號的樣子。

李曙光道:“是啊,這是一個需要陣痛的過程,有時候長痛不如短痛,割以永治更好。不過這都需要上級來做決策,我想我們只能是提出建議了。”

其實殲七III戰鬥機就是這麼一個產品,李曙光記得很清楚,後來等殲七III研製成功之後,空軍就一點兒也看不上這個東西了,直接想不要了,還是宋總他們好不容易,到處找領導,才讓空軍勉強要了幾架。

當然在空軍部隊裡面,飛行員們也是極力反對裝備殲七III戰鬥機的,因為這款戰鬥機機動性反倒是下降了,並且下降得不是一點點,雷達雖然說理論上可以探測可以引導,但實用性很差。

最重要的是,殲七III戰鬥機也是來得太晚了。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就切了殲七III項目自然是最好的,這樣還能減少更多的損失。

不過李曙光也不可能明着說出來啊!只能是從性能方面去分析,殲七III戰鬥機已經不先進了,再等幾年就更不用說了。

這次李曙光來到六零七所,便是為了火控雷達,接下來宋總師也和李曙光一起,與六零七所就多普勒雷達的研製展開了研討。

為了讓大家堅定信心,李曙光這次就直接放出了一台先進的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的總體設計,包括關鍵技術的突破,零部件的研製方法。

這一下子就震驚了眾人,要知道李曙光並不是搞雷達專業的啊,只是飛機結構專業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怎麼就比在座的各位,在雷達技術上要懂得多那麼多呢,這的確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不過這個設計方案,確實是讓大家眼前一亮,要知道六零七所,也不是沒有想過研製脈衝多普勒雷達啊,只是根本沒有參考的東西,所以無從下手啊,連原理和總體的架構都搞得不是太懂呢,怎麼搞?

現在好了,大家在看到了李曙光提出來的設計方案後,瞬間就明白了很多東西,難怪脈衝多普勒雷達這麼好呢,西方三代機都普遍裝備這種機載雷達。

電子工業落後的蘇聯呢,雖然說它的三代機像蘇二七米格二十九,都採用了多普勒技術,但是卻還都是單脈衝的,性能要落後不少,而且笨重無比,蘇二七的雷達接近一噸重,而F15戰鬥機的雷達只有二百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