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時至今日來看,古鄯善國能夠興旺繁榮,是多種原因互相影響產生,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地理環境、商業環境、地緣環境。

先地理環境。

在漢朝早期,西域大漠不是如今貧瘠乾燥的樣子,北岸沿着沙漠邊緣,奔流着來自山山脈及喀喇昆崙山的塔里木河。

這條河道就好像沙漠盆地的臍帶,沿着沙漠北緣畫出沙漠的北輪廓,期間牽連着無數河道流過阿克蘇、沙雅、庫車、輪台、庫爾勒、尉犁,最終流入台特馬湖。

如果把西域荒漠比作一個橢圓形的雞蛋,那麼,塔木里河就相當於雞蛋的胎盤,從河道之上牽連出和田河、孔雀河、車爾臣河、開都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等諸多支流河湖。

這些支流就好似雞蛋中的毛細血管,將北岸山脈豐富的水源注入沙漠,在河道附近形成無數綠洲,若從高空看,這些河道附近的綠洲牽連成線,在貧瘠的沙漠構築出生物繁茂的生命線,它們緊鄰河道存在,給萬物帶來無限生機。

可以,如果沒有塔里木河,就沒有西域大漠的一切生物!

不只是活物,西域荒漠中的多數國,也都聚集在這條綠洲生命線附近,聚落成鎮、鎮大成國,無數星羅棋布的國,開始沿着河道誕生。

古鄯善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交匯三角洲地帶!

在這片三角洲之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交匯衝擊,形成了依託於河道的大片綠洲,水量之豐富,直接在三角洲附近形成湖泊,那最大的湖泊,即是後來的羅布泊。

大量的河道,給綠洲帶來濕潤氣候,同時,地勢和緩能讓土地不斷被河水灌溉,無數河中生物沉積,使得綠洲土地極為肥沃。

從斯坦赫因的考察報告看,古樓蘭遺址附近挖出過直徑一米寬的炭化木根,可見,當時的綠洲氣候濕潤,植被茂密,要不然,也沒有條件能讓樹木長得如此高大。

根據報告推測,當時的古樓蘭城附近森林茂密,擁有不少胡楊、怦柳、沙棘、白楊、等沙漠綠洲植物,還有着不少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完全具有氣候濕潤、土地肥沃、地勢和緩這三個最有利的環境。

在這樣的有利環境下,許多部族開始在三角洲聚集,最終形成古樓蘭城邦,他們沿着河道和商道不斷開拓國土,成為鄯善王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鄯善王朝依託於沙漠綠洲而產生,必然也因為綠洲消失而敗亡。

在古鄯善王朝後期,鄯善依託於貿易發達,人口迅速增加,這使得當時的百姓開始向綠洲索取更多資源,來維持他們的生存,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隨着綠洲中的人口越來越多,綠洲的承載力也已經達到上限。

在人與綠洲爭奪環境的過程中,植被必然會被放棄掉,以增加人居面積,在這種情況下,大片植被開始消失,森林也被砍伐殆盡,情況不斷惡化,最終使得生態失衡,綠洲附近的降水越來越少。

沙漠中全靠植被來固定沙土,同時也靠降水來養活植被,當降水減少後,綠洲中僅存的植被也不斷消失,這又加劇了綠洲環境的惡化,最終在多米諾骨牌效用下,沙漠綠洲被荒漠一點點蠶食,消失殆盡。

到了古鄯善國末期,原本大片的綠洲再次恢復沙土化,風沙橫孝河道斷絕、綠洲衰退、氣候劇變,在綠洲沙漠化的背景下,古鄯善國人最終無法抵禦沙漠氣候的侵襲,拋棄大多數城邦離去。

這些城邦也就此消失在沙漠,被風沙侵蝕吞沒。

完霖理環境,再商業環境。

早在漢朝以前,強大如秦始皇,也只是統一了南北,並沒有朝西探索,河西走廊以西的世界,對漢地人來只是蠻夷所居,環境極為惡劣,不值征伐。

到了漢朝時期,漢朝的疆域只限於漢地諸郡,至於河西走廊之外的世界,他們是完全不知道的,面對這廣大的西域,漢朝人雖然從未踏足,卻對這片區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漢朝早期,他們羽翼未豐,對他們來北邊的匈奴空前強大,漢高祖劉邦為了休養生息,送公主去匈奴和親,這才免於被匈奴攻打。

這股憋屈氣,劉邦終其一生都沒能舒心,對匈奴饒恐懼,始終籠罩在漢帝國的諸位皇帝額頭,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漢朝在經歷高祖、文帝、景帝的三朝生息後,終於迎來武帝時代,此時漢朝府庫充盈、民間富足、兵強馬壯、聲望正盛,這才算是有了與匈奴一較高下的本錢。與匈奴的多場戰爭,最終使漢朝贏回高祖丟失的顏面,衛青、霍去病更是驅逐匈奴千萬里,讓他們不敢靠近河西走廊,再難稱雄。

漢朝就此打通河西走廊,利用河西的諸多國,牽連起東西方貿易,朝絲路從此暢通,從西向東的胡人,藉由這條商路,不斷帶着貨物湧入長安。

古鄯善國作為河西走廊盡頭的國家,當然也憑藉得獨厚的地理優勢,率先成為絲路上最富庶的國家。

傳聞,古樓蘭城是漢貿易路線上的最繁榮城鎮,向西行的漢商在此停靠休憩,向東行的胡商也在此流轉貨物,大量的金錢、貨物、商品在樓蘭城交易,使得樓蘭城成為漢胡雜集、諸國匯聚之地,因貿易產生的富商巨賈不下十萬。

至於文化藝術,當然也兼收並蓄,彙集東西方之長,產生出豐富燦爛的絲路藝術,無論是從商業貿易來,還是從文化藝術來,古樓蘭城,確實為名副其實的絲路重鎮!

在這樣的背景下,古鄯善國的商業氛圍極度濃厚,上到絲綢瓷器、黃金香料、下到奴隸部曲、傭人奴僕,只要是有人出錢,都能明碼標價賣出去,追逐金錢的氛圍,使得樓蘭、彌蘭、且末、若羌、尼雅五座城鎮,全都發展為絲路商鎮,背靠漢朝貿易這棵大樹,賺得盆滿缽滿,吃得腦滿腸肥。

烈火烹油還要鮮花着錦,古鄯善國興起於商業,必然也滅亡於商業。

前面起過,絲路貿易的興盛,完全是因為漢帝國以強盛武力橫掃西域諸國,這才帶來絲路暢通,當漢帝國衰弱時,武力無法再庇護西域,那絲路貿易也就不復存在了。

漢末年疆土三分下,曹魏尚且可守住河西走廊,等晉朝立國,五胡亂華南下,河西走廊也割據為他國,不再從屬於朝廷政權,漢地與西域的貿易路線從此斷絕。

至於其後的南北朝時代,胡人佔據半壁江山,漢人被打得丟盔卸甲過江保命,華夏諸國亂成一鍋粥,漢人連自身都難保,怎麼可能有餘力去開拓河西。

貿易斷絕後,古鄯善國的樞紐地位當然也就顯得很雞肋,沒有了東西實質的商業貿易,商業重鎮名存實亡。

如果連雞都不存在了,哪裡還會有雞蛋,當這裡的商業環境改變,最先嗅到衰落意味的,就是這些逐利的商人,他們因利來而聚,必然也因利盡而散。

古鄯善國少了商人,商業氛圍就此不在,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面對貿易斷絕產生的經濟衰退、環境破壞產生的環境退化,二者互相影響,使得古鄯善諸城邦深陷衰退泥潭不可自拔。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古鄯善國儘管衰退了,卻也是個曾經強盛的沙漠王朝,自漢朝開始已經享國祚四五百年,衰弱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未必會迅速敗亡。

他們的衰弱不是中毒暴斃,而是在貿易斷絕、綠洲退化影響之下,長達數百年的慢性死亡。

這個死亡的終點,就是唐初貞觀,準確來,給古鄯善國敲響喪鐘的,是地緣環境又一次劇變!

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破碎的山河經歷南北朝混亂割據,國土最終被唐朝統一,李唐太宗李世民成為再造華夏第一人。

自從漢末魏晉直到南北朝時代,地緣局勢的變化,使得古鄯善國不斷衰弱,哪怕有隋朝的貿易往來,也無法抵消衰弱的進程,對古鄯善國來,李唐統一疆域對貿易重開最為有利,他們也比任何人都迫切想要重開商路,繼續維持商業繁榮。

只是,李唐的訴求,和他們的訴求完全不同!

古鄯善國是想作為絲路商國,承接貿易樞紐的地位,並以此謀利,李唐卻有着更大的胃口,他們希望吞併河西走廊盡頭的所有國,讓這些國直接成為李唐國土,最終納於西域諸都護府管轄,此後再不分彼此。

時代的灰塵,再次飄到古鄯善國頭上!

大概在貞觀二十三年,唐朝解決吐谷渾、突厥、薛延馱,河西走廊再次暢通,大破西域被提上日程。

李世民縱然年老,雄心壯志依然不改,將阿史那社爾冊封為行軍主帥,命其組建昆丘道行軍,沿着河西走廊進入西域。

這一年,昆丘道行軍大破西域山附近的龜茲、于闐、樓蘭、高昌諸國,西域國全被鐵騎滅掉,不服者屠城滅國,服從者納入安西大都護府管理,鄯善國當然也被唐朝府軍滅掉,消失在歷史長河!

宋思媛解釋到這裡,基本上是把古鄯善國的歷史給了個大概:“古鄯善國的興盛,是因為綠洲肥沃、商業繁榮、背靠巨國,他的滅亡也是因為綠洲消失、商業斷絕、地緣劇變。”

“縱觀這個沙漠王朝的興盛衰亡全過程,確實有種歷史因何而興必因何而亡的宿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