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眾人商量無果只得按下心思,專心等待譚雁邱通知,大概三日後芙蕖大戲院這才打來電話,叫他們去龍王廟。

這兩天,岳觀潮早已知道龍王廟是個看事兒的地方,索性也找了些古籍方誌來看,龍王廟的歷史,最早還要追溯到洪武年間。

大概在朱明洪武時期,漢江水由屯口改到龍王廟,江水奪道,本就狹窄的河面也出現了更多湍急渦流,驚濤拍岸不亞於海浪,河面行船經常傾覆側翻,船毀貨沒不計其數,沿江的百姓受其災害,苦不堪言。

有道士直言,此地是漢水入江之地,河岸狹窄河面湍急,極易容易招致江蛟江豚興風作浪,它們喜好以此伏擊船隻,引得人落船下大快朵頤,為了此地行船安全,必須要在江口灘涂上修建龍王廟,以水族之長來鎮壓惡蛟惡豚。

道士提議後,洪武帝命當時的官府,在此地修建龍王廟!

說來也是奇怪,自從龍王廟建起之日,河面依舊湍急驚濤,卻不見有船隻再側翻傾覆,行船入江儘管危險,卻沒了船毀人亡的性命之危,江口也從危浪險灘變為漕運碼頭,貨運亨通至今。

有些百姓就傳言說,這是龍王的威力鎮住了惡蛟,周邊百姓感念廟宇靈驗,紛紛來上香祈福,就此香火不絕。

到了前朝,曾經拆毀過龍王廟前的石碑和牌坊,其後幾年都不得安生,江水洶湧漫上河灘,前朝官府見龍王廟如此靈驗,只好原樣恢復修繕如新。

經此一事,周圍百姓對龍王廟的神奇更加篤定,甚至,每年春季都要在龍王廟舉行舞龍儺戲,來向龍王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至於到了民國,漢口劃定的洋埠界,距離龍王廟並不遠,商業的繁榮似的龍王廟周圍形成華界的水旱碼頭和市井廟會,再加上龍王廟十分靈驗,每日都見行人熱鬧,從不見有清冷的時候。

他們說話時,已經跨過里份巷子,坐着黃包車來到漢口江灘。

前面說道,江漢有着很濃郁的水旱碼頭文化,碼頭港埠遍布河灘,各處行船舟楫擁塞河川,忙碌貨運,這裡的漕運腳夫也都來自大江南北,南來北往的人自然口味不同,各地的江湖九流,塑造出江灘南北雜味的百樣店鋪。

在江灘的集市附近,你可以吃到廣東的蟹粉燒麥、豬肚湯、燒鵝、涼飲,也可以吃到海城的濃油赤醬、西洋海味,更有西南的涼粉涼麵、熱辣兔頭、海椒折耳,西北的烤饢、烙餅、油潑面,還有江南的清蒸魚、海帶湯、糖醋裡脊、牡蠣湯,甚至,還有北方的火燒醬肉、牛羊鍋子。

南北風味雜燴一地,十家鄰居九家味,吃什麼的都有!

江灘盡頭的龍王廟前,巨大牌坊矗立碼埠盡頭,前後書寫“龍王廟”三個字,再往前一些的江水淺灘,石碑破水而出,可見“龍王扣水碼頭”字樣,廟門前有龍池、背靠青山,更遠處江面遼闊波光粼粼,倒影對岸的黃鶴樓,隱沒霧氣,時隱時現。

漢口,漢口,漢水由此入江河,也正是漢口的由來!

這次,譚雁邱也來了龍王廟,二人站在牌坊前,朝幾人示意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