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大楚帝國要執行歐洲自由貿易計劃,前提條件就是要控制非洲西海岸,至少也要把當地的歐洲殖民者趕走,把他們的殖民地據點搶下來,充當補給港口,順帶確保航線安全。

楚軍也是聽聞了非洲西海岸多如牛毛的海盜……自然也不想自家的運輸船隊面臨各種海盜威脅。

所以楚軍縱然對非洲西海岸地區,目前其實沒啥領土擴張慾望,但是為了保障歐洲自由貿易計劃的順利進行,還是有必要控制住這些地方的沿海殖民據點,安哥拉這邊是這一個戰略要地。

葡萄人對楚軍的到來……一開始是憤怒,然後是絕望……最後是無奈的認命。

他們甚至都沒有進行武裝抵抗的勇氣,在楚軍艦隊到來後,看到龐大的楚軍戰艦,很乾脆的選擇了投降……而更多的在楚軍到來之前就已經坐上船隻跑路了。

至於殖民地據點,誰愛要誰要去。

於是乎沒有經過什麼戰鬥,楚軍就順利拿下了安哥拉地區的眾多沿海殖民地據點,然後象徵性的在一些主要據點留下數十或百來人的兵力駐防後,艦隊就再一次北上。

然後是加納海岸,也就是黃金海岸,或者說奴隸海岸……這地方是大西洋奴隸三角貿易的核心地區,當地也產出黃金,大楚帝國對奴隸貿易沒啥興趣,甚至對當地所謂的生產黃金也沒啥興趣……手握南非黃金的大楚帝國,對一般的小金礦都看不上眼。

但是楚軍對當地的港口有興趣……他們想要在這裡搞一個大型的軍事基地,作為在西非中部的戰略軍事基地使用。

當地的歐洲人這一次倒是有進行抵抗……但是在遭到楚軍戰艦的炮擊後,也是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沒辦法,真心打不過……不管是海上還是陸地上,都是一面倒的戰鬥。

海上里,歐洲人的那些風帆戰艦,在大楚帝國的鋼鐵巨炮戰艦面前,和舢板也沒啥區別。

甚至都不用這些戰艦動手,西洋貿易公司旗下的那些武裝商船,都能把他們直接撕成碎片,而且自身不會有什麼損失。

擁有蒸汽機以及線膛炮的大楚帝國海軍,其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歐洲人的想象……抵抗什麼的就別想了。

而在地面作戰里,雙方的武器代差也實在太大,都不用步兵動手,楚軍光靠着炮兵就能把對面全乾掉……

就這年頭歐洲人修的這些殖民地據點城市,屁大點地方不說,而且也沒什麼防炮工事,而且這些歐洲人其實也不是什麼正規軍,作戰意志乃至武器裝備都很差。

如此情況下,楚軍一輪炮火覆蓋下去……對面基本就完蛋了,都輪不到步兵登場和敵人作戰……楚軍北上西非,也打了不少歐洲殖民地據點了,但是到目前為止,被帝國很多高層將領們寄予厚望的十八型步槍,基本沒啥表現的機會……因為兩支正規軍步兵就沒正兒八經的和對面土著步兵戰鬥過。

連戰鬥都沒有打,自然也談不上發揮步槍火力了。

倒是在楚軍里,已經開始大規模退出正規軍作戰序列的二十一年型/二十三年型火帽擊發槍表現一如既往的強勢。

因為很多登陸作戰以及收尾戰鬥都是印度第二師打的……印度第二師裝備的就是楚軍正規軍退役下來的二十一/三年型火帽擊發槍。

而這種火帽擊發槍,在性能上依舊領先於歐洲人裝備的燧發槍一代以上!

如此情況下,楚軍在非洲加納地區的作戰,基本都是海軍先登場炮擊,然後陸軍登陸,陸軍登陸後先讓炮兵炮擊,炮擊完了就讓印度第二師上……印度僕從軍上場也不是作戰,而是收拾殘局……主要是掩埋屍體,避免發生瘟疫。

有意思的是,大多時候等打完了楚軍都還沒搞清楚自己和誰在作戰……因為現在的黃金海岸地區實在太混亂,有葡萄人,有英國人,還有荷蘭人,甚至連法國人都有……然後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海盜。

而在楚國人眼裡,這些歐洲蠻夷長的也差不多,語言什麼的更是都聽不懂……根本就分不清誰是誰。

但是這並不影響楚軍在西非地區的行動,反正不管遇上哪家的殖民地據點,都是同樣的操作:戰艦先上去炮擊一輪,陸軍炮兵再上去打一輪,然後派遣印度僕從軍登陸收拾殘局。

沒啥戰術可言,戰鬥也談不上激烈。

甚至規模和烈度都不如楚軍自家平時舉行的演習……就跟郊遊一樣,在楚軍自己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呢,就已經把黃金海岸地區里的一堆亂七八糟的殖民地據點給拿下了,順帶還收穫了一萬多各種亂七八糟的戰俘。

這些戰俘也沒被浪費,直接投入到當地的港口基地建設當中,楚軍打算在這裡搞一個大型的軍事基地,作為南非到歐洲之間的戰略中轉站,畢竟這地方剛好在非洲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比較適合。

而軍事基地的建設,自然需要大量的土著建築工人……你總不能讓楚軍的戰鬥部隊搬磚頭修碼頭不是,用現在戰俘就挺好的。

不過只用戰俘還是不夠,畢竟要修建的各種設施太多,時間也比較緊,這點歐洲戰俘不太夠用,因此楚軍還會按照老規矩,派遣印度第二師到周邊進行掃蕩式作戰,一方面是清理基地附近的環境,避免有什麼土著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另外一方面也是抓點戰俘回來修營地。

抓戰俘修營地這種事,楚軍在世界各地乾的非常熟練,不管是在印度還是在非洲,又或者是在北美洲嗯,早些年在南洋以及扶桑都是這麼乾的。

這都形成了基本套路。

而印度第二師的印度士兵們,幹起來也很熟練,他們在非洲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驅逐海外領地周邊的當地土著,順便抓點戰俘。

儘管後世人對印度人存在各種偏見,但是楚國人,至少楚國軍方對印度僕從軍還是很滿意的,要求低,老實,也不會反抗,忠誠度也高……非常好用的工具人。

當然,這也和楚軍招募的印度僕從軍,主要是以賤民為主有關係。

印度的賤民,和普通印度人不是一個概念,這些長期被高種姓壓榨的賤民們,一旦被楚軍武裝起來後,對待印度人比楚軍狠多了……

這些印度賤民組成的僕從軍,在印度當地執行任務的時候,動不動就玩三光政策……大楚帝國之前控制了印度南部地區,為了徹底控制當地,並驅逐當地的土著,楚軍調用了三個印度僕從軍師在當地執行驅逐肅清任務!

他們只用了區區半年時間,就成功的把當地的印度人清理乾淨了……比楚軍自己乾的高效多了。

而一些在印度地區表現優異的僕從軍,就會被調往非洲、西亞等地區服役,領取更高的薪資,其中的佼佼者還會獲得晉陞,成為土著軍官,也就是同尉。

而這些調到非洲服役的印度僕從軍,他們對待印度本國人都如此殘酷了,更別說對待那些非洲人了。

很多時候,雖然楚軍對印度僕從軍的戰鬥力,紀律等問題也很不滿的,但是楚軍一直都在加大印度僕從軍的規模,而是縮編甚至淘汰,就可以看的出來,楚軍高層就是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