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楚軍登陸莫桑比克島的行動非常的順利,畢竟這年頭要想真正防住敵人的登陸,靠炮台之類的都不太行,得需要己方的艦隊控衛海岸線才可以。

要不然海岸線那麼長,你炮台守得住一個地方,也不可能守住所有海岸線啊。

而葡萄牙人的海軍都被楚軍封鎖在港口,只能依靠岸防炮台苟延殘喘,根本無法主動出擊破壞楚軍的登陸行動。

這等於是楚軍的登陸行動,基本是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的。

葡萄牙人守軍雖然反應速度很快,察覺到了楚軍的登陸方向後,及時派出了兵力進行灘頭阻擊。

但是脫離了堅固的城防堡壘後,主動跑到灘頭進行阻擊的話,因為沒有堅固的防炮設施,導致遭到了楚軍戰艦的勐烈對陸火力支援炮擊損失慘重。

隨後在楚軍登陸部隊的打擊下又損失若干,最後被迫全面退出灘頭,重新縮回了城堡里。

葡萄牙人的灘頭阻擊非但沒有起到應該有的效果,反而還讓葡萄牙人至少傷亡近百人,並丟下了六門野戰火炮。

可謂是虧到了姥姥家。

先頭部隊登陸成功後,後續的楚軍部隊也開始大規模登陸了。

多艘搭載了印度軍團第三團士兵的運兵船陸續靠近,然後放下大量的登陸小艇,士兵們攜帶個人裝備,划著小艇開始登陸。

這些步兵們登陸後也向島嶼縱深挺進,保護登陸場。

於此同時,一艘平安級登陸艦隻也開始沖灘登陸了,平安級登陸艦乃是大楚帝國海軍最近兩年才研發並建造的一種新式艦種,專門用於火炮登陸,以便在沒有碼頭的海外地區里快速把火炮運輸上岸支援陸軍作戰。

該級艦吃水很淺,並且還是平底船,採用的全鋼鐵建造,底部和龍骨都進行了加強以便進行沖灘。

同時裝備了大功率的蒸汽機。

船隻滿載排水量也不過三百噸,蒸汽動力續航距離也不過五百海里左右。

但是實用性卻是非常強!

畢竟這年頭裡大部分海外地區,其實都沒什麼像樣的港口,更沒有什麼大型的吊裝設備,而楚軍在海外作戰的時候又喜歡帶着大量火炮。

遇上一些港口基礎設施落後的地方,往往就會給火炮的登陸帶來不小的麻煩。

要不然是直接架設臨時棧橋,要麼是乾脆用貨船進行沖灘登陸,再用貨船上自帶的吊裝設備把火炮吊裝登陸。

總之都麻煩的很,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大口徑的火炮而言,非常的麻煩。

為了方便火炮,尤其是中大口徑火炮的登陸,大楚帝國海軍乾脆搞出來了這麼一種登陸艦,專門用于海外地區的火炮登陸。

隨着這艘三百噸的平福號登陸艦沖灘成功,很快船首艙門被打開,艙門向下打開後直接接觸到了沙灘地面。

緊接着,登陸艦里跑出來一大堆攜帶各種工具以及厚木板的海軍工程兵,工程兵們用厚木板以及其他工具,在沙灘上直接快速鋪設了一條厚木板道路。

然後才看見了有馬匹從船艙里下船,再過來就是一門二十年式一百一十五毫米輕型野戰炮被眾多炮兵們拉着,沿着船板緩緩下船,最後駛上了沙灘上臨時鋪就的木板路。

炮手們再給這門只有火炮加上炮架再加上輕便空置前導車,以進行戰時減重,方便下船和在沙灘上機動的火炮套上了四匹豐州挽馬,每一批挽馬都肩高一米五五以上。

這門二十年式一百一十五毫米輕型野戰炮,說是輕型野戰炮,陸軍甚至稱之為山炮,但是畢竟掛着一個野戰炮的名頭,還算是比較重的。

這玩意一般是作為本土山地叢林部隊以及海外駐防部隊的師級主力支援火炮使用。

採用銅合金製造的炮管,身管倍徑為十四倍,熟鐵制的炮架,炮架上的兩個主輪也是鐵制。

放列全重一噸,行列全重則是一點四噸,發射實心彈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千五百米,發射榴彈可以達到一千兩百米。

你說一噸多的野戰炮這麼重,根本不是輕型野戰炮,更不能稱之為山炮?

你要知道,大楚帝國在本土,比如在中亞地區配屬的平原型二十三年式115毫米野戰炮,放列全重一點五噸,行列全重達到了兩點一噸。

這輕了好幾百公斤的同口徑野戰炮,為什麼不能稱之為輕型野戰炮……

好吧,看這玩意的重量,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楚軍過去二十幾年來為什麼都沒有拋棄老古董六十五毫米系列野戰炮了……

也正是因為一些中口徑野戰炮比較重,所以大楚帝國海軍才會搞出來平安級火炮登陸艦嘛……

如果海外部隊裝備的都是一些六十五毫米輕型野戰炮,那還要什麼火炮登陸艦啊,直接炮手扛着登陸就完事了。

隨着第一門二十年式115毫米輕型野戰炮登陸,很快第二門、第三門……更多的火炮也陸續登陸了。

隨着十二門115毫米輕型野戰炮登陸完畢,又運下來了十九年式四六門150毫米輕型榴彈炮,這玩意口徑雖然更大,但實際上重量還要更輕一些,因為這都是身管倍徑只有七倍的短管榴彈炮,有效射程也不咋地,因此重量也比較輕,放列全重只有四五百公斤。

上述十八門火炮,都是印度軍團第三團所屬的野戰炮兵營的火炮。

印度軍團第三團,雖然只是一支僕從軍,但是在非洲戰場上的他們,因為叛亂風險大幅度降低,同時打仗幹活真心好用,因此楚軍給駐非洲地區的印度軍團武器裝備一向來都不差。

基本上裝備的都是楚軍正規軍制式武器,只不過都是一些性能比較落後老舊二手貨。

步槍也好,火炮也好,基本都是楚軍正規軍海外駐防部隊里替換下來的。

但即便是楚軍退換下來的二線裝備,其性能也足以吊打各國土着的武器裝備。

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槍,其性能依舊遠超各國土着的火槍……如今大部分土着的軍隊都還在使用火繩槍呢,少數歐洲國家的軍隊裝備了燧發槍。

但是燧發槍和火帽擊發槍的性能差距可不小。

擊發率百分之六十多,七十多的燧發槍,和擊發率百分之九十九的火帽擊發槍,光是一個擊發率就天差地別。

火炮也同樣如此,楚軍的現役主力火炮,哪怕是印度軍團第三團用的這些老舊二手貨,在有效射程上也足以吊打各國土着自行製造的火炮。

印度軍團第三炮兵營登陸後,很快就在登陸場附近的一片結實地面就地展開,以便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而且這個炮兵營雖然只是在登陸場上就地展開的火炮,但是也足以覆蓋大半個莫桑比克島了。

畢竟莫桑比克島其實很小的,長不多三千多米,寬只有五百多米而已,這個炮兵營的火炮只要登陸,那麼就很容易執行炮擊封鎖任務。

不過現在也沒啥意義就是了,因為葡萄牙人都龜縮到了聖塞瓦斯蒂安城堡內,根本不出來對抗登陸的楚軍了。

但是哪怕用不上,該有的軍事部署還是需要的。

打仗嘛,不怕一萬,就怕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