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看到機會,並且想要跑到南洋去發財的人,可不止徐東來一個人,還有很多。

大楚帝國之前在東南亞地區的一系列擴張以及後續設立南洋巡撫衙門,在多個海外領地設立行政機構,並且又搞出來一堆的扶持鼓勵移民的政策,讓很多人都看到了發財的機會,然後如同餓狗一樣撲了上去。

賺錢嘛,不寒磣!

而對於大楚帝國官方而言,也是樂於看見大量的商人或者什麼冒險者之類的前往其中,他們會帶來更多的資金用以開發海外領地。

海外領地的開發,光靠官方資本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民間資本參與其中,尤其是北甲地區這麼大一片的地方。

而且這些地方里各種亂七八糟的土着也不少,大楚帝國想要在這裡搞移民開發也會遭到當地土着反抗的。

所以也需要大量來自民間的力量來逐步擠占當地土着的生存空間,以騰出足夠的土地來移民開發。

當大量人為了生存,為了發財或各種原因湧入南洋地區的時候,大楚帝國的國內則是依舊保持着平靜安穩。

自從東擄戰爭結束之後,大楚帝國整體上都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哪怕外部衝突也不多,有也只局限於邊境地區,影響不到腹地,更沒有對帝國的財政或軍事力量形成什麼挑戰。

比如之前的收復青康地區,再比如和緬甸的邊境衝突,其實和普通人關係都不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帝國和緬甸打了一仗!

人們關心的事情,更多的還是和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偶爾關係,往往也是關係一些政策大事,至於邊境衝突,頂多也就是在大楚邸報上看幾篇新聞,然後看了也就完事了。

很多人,甚至都不會去關注緬甸在那裡。

哪怕是帝國高層對此關注的也不多,畢竟對於帝國而言,那只是一場撐死了也只能算是中等規模的邊境衝突,連戰爭都算不上……

帝國軍方甚至連局部動員都沒有進行動員,參戰的也是只當時布防在雲南邊境的幾支部隊。

但是,當西域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准格爾的大軍擊潰了葉爾羌汗國的軍隊,開始橫掃葉爾羌汗國的時候,卻是瞬間引起了帝國高層的注意。

葉爾羌汗國位於嘉峪關以西地區,在帝國剛接管嘉峪關的時候,他們就和帝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後續更是主動稱臣納貢,算是名義上屬於大楚帝國的藩屬國。

他們這些年,從帝國進口了大量的槍炮刀劍等武器,用以抵抗准格爾軍隊的持續侵略。

但是另外一方面,帝國方面的勢力持續滲透進入葉爾羌汗國,並掌控了青康地區後,也是讓准格爾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威脅,這反過來又導致了准格爾更加下定決心聯合俄羅斯對抗大楚帝國。

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喜好問題,而是雙方利益出現了巨大的衝突……傻子都知道後續大楚帝國肯定要殺入西域的,甚至人家准格爾部都得到了消息,大楚帝國都已經把准格爾部控制的七河地區許諾給了歸順的和碩特部……

人家准格爾也不願意等到楚軍以及和碩特部真正殺過來後再反抗啊,他們也在積極的尋找對抗大楚帝國的辦法,比如和俄羅斯進行聯合,四處攻略周邊的其他一些部落,還持續打擊大楚帝國的狗腿子葉爾羌汗國。

早兩年准格爾那邊忙着打哈薩克斯坦王國,並獲得了極大的戰爭紅利,趁着剛打了一場打勝仗,兵強馬壯的時候,准格爾方面終於是忍不住,在承順十四年春的時候對葉爾羌汗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不再是之前的那種滲透式的小大小鬧,而是一上來就是好幾萬大軍,直接把實力弱小的葉爾羌汗國一巴掌給拍死了。

駐防嘉峪關方向的楚軍得到消息的時候,葉爾羌汗國都已經成為歷史了……這讓負責陝甘方向防務的楚軍第一集團軍大為震驚,一方面調兵遣將增加嘉峪關一線進行戰爭準備,另外一方面也是緊急通報金陵方面。

畢竟面對準格爾,打或不打還是要金陵方面拿主意的。

主要是一旦要在西北方向開戰,那麼消耗將會極為恐怖。

想要把各種後勤物資一路運輸到嘉峪關前線去,耗費可是極大的,而且一旦開戰的話,那麼還要深入西域,戰線繼續向前延伸數百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後勤供應的難度太大,不是前線部隊能夠自行解決的,得需要整個帝國在後頭支持才能夠搞得定。

除了這些困難外,更重要的是前線部隊也沒有宣戰權……

如果是准格爾主動打過來,那麼不用說,前線部隊肯定是開幹了。

但是准格爾方面也沒有主動進攻嘉峪關的楚軍,而葉爾羌汗國雖然名義上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但是誰都知道,這只是名義上,雙方的關係更多的還是一種合作關係,大楚帝國給葉爾羌汗國各種物資支持,葉爾羌汗國在前面擋住准格爾。

如今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要打,前線還真的拿不定注意,需要金陵方面做出決定。

也不用擔心時間太久來不及之類的……反正葉爾羌汗國已經完蛋了,現在過去也救不回來。

此外准格爾就在前頭又不會飛了……早幾個月遲幾個月打都沒啥區別。

羅志學接到了准格爾突襲葉爾羌汗國,一舉滅掉葉爾羌汗國的消息後,沒有猶豫,直接就召開了擴大參務會議,在京的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們盡數參與。

《最初進化》

主要就是通報西域情況,並聽取初步的意見。

大楚帝國自然不可能只在一次的擴大會議里就做出抉擇,軍國大事,沒有這麼輕易的。

更何況,擴大會議里很多人也就是來聽一聽,了解一些基本的情況,以便後續更好的配合工作。

而真正做出決策的還是少數的參務大臣們。

更準確的說是羅志學!

次日的御前參務會議里,帝國的這些少數核心高層才是真正討論了西域方向的事務,從打或不打兩方面都進行了分析。

打,要打自然是簡單的,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問題在於後續的後勤以及維持後勤所帶來的財政壓力,而這些財政壓力是否會影響到國內的建設。

不打,自然是省錢了,但是是否會導致准格爾方面野心再一次膨脹,進而生出不該有的野心,同時讓准格爾長期佔據葉爾羌汗國的地盤後,他們肯定會利用這些地盤上的資源和人口進一步擴大優勢,到時候這種擴大後的優勢是否會給帝國帶來更大的壓力,進而威脅到帝國邊疆的安全。

這些都是涉及到了帝國大方向的關鍵問題,可不是說簡單說兩句打不打就能解決了。

對這些,都是需要詳細的分析並論證的。

倒是陸軍那邊態度明確,堅決打……理由巴拉巴拉一大堆……但是你都不用仔細聽陸軍的任何理由,只抓住一點就行了:人家陸軍要打,那是因為西進是陸軍的利益所在。

說的不好聽,如果不西進,帝國陸軍存在的價值就能直接少一大半,過去幾年裡,帝國陸軍一直都鼓吹着西域威脅論,准格爾是威脅,俄羅斯是威脅,尼瑪連更西邊,隔着准格爾的哈薩克斯坦還是威脅……感情西域的全都是敵人,對帝國都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