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作為一個後來者,羅志學其實很清楚自己搞出來的參務制度以及軍務制度還有翰林院制度的優缺點以及可能存在的皇權旁落的隱患。

畢竟他搞出來的參務制度,在官員任命上效仿的是清中後期的軍機處,只不過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細分了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的職權,明確了各個參務大臣的職權,而不是說什麼都能管的狀態。

這種制度有好有壞的,好處就是職權更加清晰,不會出現職權交叉,誰都能插一腳的狀態。

但是也有壞處,那就是長期掌控一部分職權的參務大臣,在所屬領域裡權勢極大。

在明王朝的內閣乃至清朝軍機處,那些內閣大臣或軍機大臣們,實際上是沒有明確職權的,這意味着他們在很多事情上需要和其他同等地位的內閣、軍機大臣們進行相互妥協,利益交換,同時得拉攏一大批利益相關的官員們,形成一個所謂的派系後才能夠展現其權力,進而實現其政治抱負或者什麼野心之類的,這也是明朝黨爭由來的重要原因,不拿上一堆人哪怕是閣臣啥也幹不了。

但是在大楚帝國里,則是跳過了這一步,直接以分管某事務的名義,明確了參務大臣的職權。

不用拉攏爭奪,不用相互妥協,該參務大臣在其分管領域裡,就擁有絕對的權威。

比如分管經濟事務的參務大臣,其權勢是非常大的,幾乎所有和經濟相關的事務都有職權,分管的工商部,財務部,農林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算是他的直接下屬單位。

在重大經濟事務上,完全有權力進行單獨處理,不需要和其他的參務大臣們進行妥協或利益交換。

他只需要對皇帝負責就行了。

而其他的參務大臣們也基本如此。

這些參務大臣們,都只需要直接向皇帝負責,並不需要對參務院這個機構本身負責。

這意味着,一旦皇帝的能力不足,那麼在處理諸多政務的時候,就會極大的可能事事聽從分管大臣的意見,久而久之形成慣例的話,那麼皇帝也就失去了這部分權力……

如此一來,也就是皇權旁落了。

但是一旦沒有上頭的皇帝壓着,進行多方的平衡,那麼這些在權勢上平等的參務大臣們,他們可能就會各干各的,不存在協調、統一步驟情況,最終導致帝國在整體戰略上存在內部的劇烈分歧。

在這種制度上,分管事務的參務大臣權勢被加強了,而作為他們唯一上司的皇帝,也需要足夠的能力,要不然的話無法進行平衡,最終整個政治構架里的最頂層就會出現分裂的情況。

該如何解決這個辦法?

羅志學其實很清楚的……縱觀古今中外歷史,解決方法就一個:通過某種方式設立一個首輔或首相、丞相之類的職務,讓丞相代替皇帝成為決策者。

這意味着什麼?

皇權旁落!

如果說丞相是皇帝能夠隨意任免的,那麼皇帝勉強還可以保留一部分的皇權。

但是一旦繼續發展,當皇帝失去了任免丞相的權限,或者說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那麼皇權就徹底完蛋了。

類似的情況有明王朝的內閣制度,他們的內閣成員可不是皇帝任免的,而是大臣們廷推出來的……讓誰當內閣大臣,明王朝的皇帝們是沒有權力決定的……有這個權力的只有大臣。

當然了,明王朝的皇帝可以罷免內閣大臣……算是保住了一小部分的皇權,明末時期的崇禎就是利用這個權力,罷免乃至殺了一大堆的內閣大臣……但即便如此,崇禎也無法決定讓誰進入內閣。

如果這個制度再進一步演化,決定內閣大臣任免的權力直接交給更多人,比如更多的官僚或者貴族,那麼就會逐步演變為近代歷史裡的君主立憲,更進一步為資格選舉制度。

如果民智更進一步,工商業持續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那麼就會逐步演變為普選制度,由民眾選舉出來一個首相。

等到最終,皇帝只能成為一個吉祥物!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皇權逐步旁落的過程……後世的君主立憲國家,除了極少數外,大部分都走了這麼一個大概的過程。

對此,羅志學心中其實很清楚的。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或者說,這是生產力不斷發展後的必然性……

只要他羅志學堅定不移的持續發展工商業,持續不斷的進行普及教育,那麼大楚帝國……不,準確的說是大楚帝國羅家皇室的未來就只能有兩個未來:一個是皇權不斷旁落,最終演變為現代化的君主立憲,羅志學的後代保住皇位,但是只能當一個吉祥物。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皇室不甘心失去權力,保持持續高壓之類的政策,但是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等到一定極限後,他羅家皇室就會如同一朵在夜空里綻放的煙花……砰……沒了!

中途可能會出現反覆,也可能會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動蕩。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里,基本逃不了這兩個結局。

當然,其實羅志學也可以選擇走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堅決不開啟民智,封鎖資訊,把國民都當成牛羊一樣放牧……

只要民智不啟,再加上目前的生產力,再加上適當的政治構架,那麼他羅家王朝的統治就能延續很久很久……當然,到最後肯定也是要完蛋的,只是能夠讓羅家王朝的統治延續更久一些而已。

但是羅志學卻不願意這麼干啊。

他來到這個時代,建立起來了大楚帝國,而且還把大楚帝國打造成為世界霸主帝國……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追求的。

以前只是想着造反當個皇帝,中間有一段時間則是追求權勢的穩固,搞一大堆各種政治平衡,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防備臣子造反,穩固皇室權力上。

但是到了後期,羅志學的心態也有些變化了……這皇帝已經當上了,權勢也非常的穩固,帝國整體也積極向上……這個時候他還能追求什麼?

嗯,其實有一段時間裡羅志學也不知道該追求什麼了,因此有幾年時間裡羅志學都是很懶的,天天待在後宮裡和一群嬪妃們吃喝玩樂,間隔幾天才去外朝見一見那些參務大臣們……還別說,羅志學設計的這一套政治構架,在沒有羅志學這個皇帝親自掌控的情況下,只要沒遇上什麼大事,其實有羅志學或沒有羅志學區別都不大。

尤其是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的時候,根本不需要皇帝參與,下頭的大臣們自己就能解決了。

所以大概承順二十五年到承順三十年這幾年裡,羅志學偷懶比較少處理政務,大楚帝國依舊保持着穩健的發展步驟……當然有得有失,這幾年裡因為羅志學偷懶,進而大幅度放權後,也就導致形成了一些對皇權而言不太好的所謂慣例……以往需要皇帝親自決策的事務,現在參務大臣們自己開個小會,商討一些就能投票做出決定了。

羅志學對此很清楚,只是不太在乎而已。

一直等到承順三十年後,羅志學覺得天天這麼吃喝玩樂也沒啥意思……有種混吃等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