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承順三十八年十一月八日,楚軍順利抵達巴黎城下,不僅僅有地面陸軍,還有多艘海軍戰艦,其中包括八艘內河炮艇以及兩艘近海巡邏艦。

本來海軍是沒打算讓近海巡邏艦進入塞納河執行作戰任務的,帶過來只是用於執行近海作戰任務,尤其是日常封鎖任務的。

不過進入了法國後,根據內河炮艇部隊在前方的水文測繪,發現塞納河的通航情況非常不錯,一直到巴黎的水深航道能夠達到平均三米。

而遠征軍派往歐洲執行作戰任務以及後續常駐的近海巡邏艦,乃是海軍專門為海外地區打造的通安級巡邏艦,滿載排水量三百五十噸,因為是專門為了海外地區打造,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在必要時候進入江河,同時很多海外地區沒有配套的大水深港口等因素,吃水設計本來就比較淺,只有兩米五的吃水。

從吃水情況以及重心布局來看,這款巡邏艦實際上是介于海船和內河船隻的一款戰艦,適當保持了航海性能的同時,又降低了吃水增加了一定的火力。

而在輕載的情況下,通安級巡邏艦的吃水甚至能夠控制在兩米左右,火力配屬也比較強悍,前炮座為一門一百毫米艦炮,後炮座乃是一門七十五毫米艦炮,此外還配屬了四門三十五毫米單管速射艦炮作為副炮。

強調的在保持一定航海性能的同時,儘可能的降低吃水,確保能夠在海外地區更大的適用性,此外保持比較強悍的艦炮火力,以便在必要時候支援陸軍作戰。

同時考慮到海外部署,可能會遇到缺乏煤炭的情況,該級艦在一系列新建造的淺水炮艦/巡邏艦里還比較罕見的保留了帆裝,必要時候可以採用純風帆動力推進。

該級艦在承順三十三年首艦服役,因為採用的是鐵肋木殼包鋼船體,動力系統也是採用成熟,或者說老舊的雙脹蒸汽機,因此成本比較低,而海軍也大量需要這種低成本適合海外部署的巡邏艦,因此建造數量很大,目前幾個批次已經建成了四十多艘……這種通安級巡邏艦其實也是海外地區里最常見,更是那些土著們最多接觸的楚軍新式戰艦。

至於那些真正的遠洋戰艦,比如那些一千多噸的護衛艦以及都奔着三千噸去的巡洋艦乃至戰列艦,這些遠洋戰艦雖然也遍布全球但實際上這種大傢伙一般都承擔著戰略任務,不會輕易靠近土著的港口乃至進入內河,所以那些土著們看見的機會要少的多。

反倒是類似通安級巡邏艦這種幾百噸的近海巡邏艦,在海外的土著控制區里出現的頻繁非常高。

因為塞納河的水深條件很不錯,最後海軍方面最終決定抽調兩艘通安級巡邏艦以輕載的方式駛入塞納河,前往巴黎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這一次巴黎作戰任務,海軍的任務也不會比陸軍輕。

看似地面上的戰鬥都是陸軍打的,但是海軍提供的火力支援可是一點都不少。

之前楚軍的一路深入,就是有着內河炮艇部隊隨時提供火力支援,以及更加重要的保障後勤運輸的安全。

如今總數兩萬多人的地面部隊在巴黎方向的作戰,他們需要的糧食以及彈藥等各種補給品,都是需要海軍通過塞納河運輸保障的。

這也是海軍這一次前往法國作戰,除了帶着一大票戰艦以及常規遠洋運輸艦外,還帶着不少的內河蒸汽拖輪,還有不少從西班牙那邊直接徵召的一些木製帆船。

進入法國後,也就地俘虜或徵召了大量當地的風帆船隻。

楚軍如今的後勤補給運輸,就是靠着蒸汽拖輪牽引着後頭一堆的歐洲當地的木頭帆船往返於塞納河上。

除了維持後勤補給外,海軍更是把兩艘近海巡邏艦也派到了巴黎方向,準備給海軍提供遠程火力支援。

雖然巡邏艦的艦炮只有一百毫米以及七十五毫米,看似口徑不大,但是海軍的艦炮可都是長身管加農炮,有效射程可比陸軍的野戰炮大多了,可以輕易的覆蓋整個戰場,觀瞄較射熱氣球的輔助下,可以輕易的對敵軍的後方縱深目標,比如軍營,彈藥庫等重要目標進行針對性的炮擊。

那些法國人再怎麼高估楚軍,但是依舊沒有想到,他們以為非常安全,距離前線甚至有三四千米遠的後方地帶,實際上也處於楚軍的火力覆蓋之下。

八日一大早,早早抵達預定陣地的兩艘通安級巡邏艦,就升起了熱氣球,熱氣球上的觀察員用望遠鏡橫掃整個巴黎,然後通過傳聲筒向下方的戰艦傳達了目標參數。

數分鐘後,根據諸多數據計算出來了設計參數的兩艘巡邏艦開始裝填,並抬起了炮管。

十多秒後,一聲巨響響起……一發一百毫米的圓柱彈體高爆彈就飛向了天空,以較高的彈道曲線橫跨了足足六公里,直接落入了法軍的一片疑似軍營的建築當中。

數秒後,又有一發炮彈落下。

兩艘近海巡邏艦,利用一百毫米長身管艦炮所帶來的優秀射程,直接發起了現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的超遠距離炮擊。

而這個炮擊距離,是法國人戰前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過的!

他們甚至都沒有對這些所謂的大後方的軍事目標進行偽裝或防炮措施……畢竟按照這個年代的土著們的想法,這都距離前線五六千米了,這種距離除非前線大軍慘敗,不然根本不可能再遭到什麼炮擊。

但是楚軍卻是通過實戰告訴他們,時代已經變了……戰爭的模式也變了。

你們以為的安全後方,實際上已經不安全了。

不得不說,熱氣球和長身管加農炮的組合在當代里,是最佳搭檔。

有了熱氣球的高空觀瞄,嗯,還得是加上高倍數望遠鏡的觀瞄,那麼火炮超遠射程就能夠很輕易的發揮出來,都不用什麼派遣偵查部隊前出進行偵查引導,直接升起氣球,居高臨下觀瞄就行了。

楚軍在正式的步兵進攻,甚至是常規炮兵發起炮擊之前,就先動用了艦炮對敵軍的縱深目標先一步發起打擊,並且因為法軍在後方的準備嚴重不充分,進而導致了極大的損失。

楚軍的觀察手沒有看錯,他們發現的還真是法國人的一個預備部隊的軍營,旁邊還有一座野外軍械倉庫,裡面有不少的彈藥。

而這一切,都被楚軍的前期炮擊給摧毀了……

僅僅是一場遠程炮擊,就導致了法軍當場損失數百人,另外還有一座小型彈藥庫被炸毀。

就這,實際上前線的戰鬥都還沒有爆發了。

不僅僅如此,楚軍的遠程炮擊並沒有結束,實際上這只是個剛開始而已。

海軍的艦炮開始利用更遠的射程,對敵軍的縱深目標,尤其是法國人自以為安全的三千米以外的目標進行密集炮擊。

不用多久,地面的陸軍的部隊也開始對法國人的前部防線發起密集炮擊。

第二十七軍的一百五十毫米輕型榴彈炮,發出了登陸歐洲後的第一次怒吼,一百五十毫米的榴彈不斷的轟擊在法軍前線陣地上,讓法國人在戰前自詡已經足夠堅固的陣線不斷的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