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羅志學在承順二十九年下半年進行的北巡順利結束後,羅志學也回到了金陵城,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節奏。

但是北巡雖然結束了,但是北巡的後續影響卻是才剛剛開始!

尤其是受到諸多關注的保障工人群體利益的問題,之前還在北巡的時候,羅志學就進行了公開演講,並且以聖旨的方式向全天下公布。

聖旨上說要切實保障工人群體的利益。

為此,大楚帝國里的若干高級官員們陸續遞交了奏摺,奏請制定最低工資以及最長工作時長。

對於這些奏摺,羅志學一律採取了留中不發。

但是基本有些政治頭腦的人都會知道,既然天子之前已經提到過要提高工人群體的福利待遇問題,那麼就不會真正的反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可以了!

很多帝國內的普通人都很少關注的一點,這些年大楚帝國雖然持續對外征戰,但實際上外派的兵力其實都不多,大楚帝國光是陸軍就有一百五十多萬人的規模。

這一百五十多萬人的陸軍里,外派到北美洲的不過幾千人,南洋不過兩三萬人,緬甸、印度加上非洲多一些,但是也就五六萬。

跨洋海外地區派駐的兵力,加起來撐死了也就十萬人。

西北那邊的邊疆地區多一些,但是中亞以及西西伯利亞加起來也就十多萬人的規模。

那麼剩下的將近一百三十萬的軍隊都部署在那裡?

帝國腹地!

西南區域,包括青康、雲貴、四川地區就有二十多萬兵力。

而三峽以東的長江流域也是軍方的重兵布防區域,六萬多萬的近衛軍,超過三十萬的陸軍兵力,沿着長江兩岸進行部署。

其中襄陽、漢天武昌、長沙、九江、安慶、應天府、揚州、鎮江、江陰、吳淞都是楚軍重兵駐紮的區域,每個地方至少都會有一個乙等常備師甚至甲等戰備師駐防。

還有帝國南方的閩浙,兩廣地區也有不少的兵力。

北方就更不用說了、陝西長安,河南鄭州、江北徐州、河北天津、東北沉陽都是楚軍重兵布防的區域。

不僅僅是戰略要地,大城市布防區域,實際上大楚帝國在每一個縣裡都會駐防一定的正規軍,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人,雖然這些地方地方兵力都是丙等守備部隊,但是依舊是正規軍。

大楚帝國在本土腹地里部署如此龐大數量的軍隊是為了什麼?

難道是防禦外敵?

別搞笑了。

這年頭,哪有什麼外敵能夠打到大楚帝國的本土腹地啊……

這些數量龐大的正規軍,更主要的作用其實是用來對內彈壓,威懾一切潛在的反叛勢力的。

擺上一百多萬的大軍,就是為了告訴那些潛在的野心家,甚至是一些對社會不滿的普通人:別搞事,不然把你全家的骨灰都楊了。

這就是「不敢反」。

不過軍事彈壓和威懾,這只是最後一道保險,甚至是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東西,要想真正的長時間的維持統治,還是需要讓人們不願意反。

如果能夠好好的生活,除了神經病,野心家外,普通人誰會願意玩造反啊,嫌命長啊。

絕大部分普通人,還是希望能夠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如果日子能夠過的稍微好一些,那麼就更好了。

而大楚帝國的一系列對內對外政策,其實都是圍繞着讓人們不願意造反這一目標而推動。

制定統一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扶持農業發展等等,並不是大楚帝國的高層官員們真的關係這些泥腿子的死活……人家是高高在上的新權貴,怎麼可能真的關心這些泥腿子的死活。

兩者都不是一類人!

帝國的權貴階層們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目標很簡單的,讓農民們能活下去,甚至吃好喝好住好穿好,這樣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民甚至起義軍。

明王朝是怎麼滅亡的?表面上是楚軍推翻的,但實際上在楚軍崛起之前,明王朝就已經千瘡百孔了,西北區域的各路義軍都快要把明王朝的根都給刨了……哪怕是沒有楚軍,按照當年的情況,陝西起義軍最後也能把崇禎逼死在煤山上。

這些教訓,大楚帝國高層們可是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大楚帝國的高層對流民以及潛在的起義軍是極為警惕,所以才會有一旦某個地方受災後,帝國就會迫不及待的搞各種賑濟救災,甚至把災民一股腦轉移到其他地方搞移民。

就是為了避免大規模流民的出

現,進而避免起義軍的出現。

過去二十多年來,大楚帝國不遺餘力的發展農業,改善農民們的生活狀況,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在大楚帝國里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飢荒,更沒有產生過大規模流民。

因此在農民問題上,大楚帝國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代價,比如前明時期各種牛逼的地主士紳階層被打壓的幾乎滅絕了,尤其是早期那些年,大楚帝國各地方的官府,三天兩頭就找借口對治下地主玩抄家滅族……其中用的最多的借口就是偷稅漏稅了。

而殘存下來的少量地主們,也是在這個過程里被迫放棄大量的土地,轉移到了工商業上面來,繼而演變為了大楚帝國的新工商階層的一部分。

所以嚴格上來說,大楚帝國治下,如今已經沒有了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層,頂多就是有一些小地主,富農而已。

而這些消失的地主階層,他們的利益並沒有消失,而是被轉移到了農民身上。

諸多政策下來,才有了大楚帝國如今廣大農民們的良好生活水平,雖然不至於完全擺脫貧困,甚至相當多的農民家庭都做不到常年吃飽飯,但是依舊要比任何一個傳統封建王朝時期好要的多。

並且後續還會有一系列的政策推進,明年開始就會展開第六期農業發展計劃。

農民這個基本盤,大楚帝國是抓的非常牢固的。

而新工商業階層就不用說了,完全是得以大楚帝國的諸多扶持政策,重視工商業才能夠發展的起來,他們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和大楚帝國里的官僚階層是同一批人。

沒錢你讀什麼書?考什麼大學?沒上大學當什麼官?

大楚帝國的中高等教育,收費可是很昂貴的。

至於階層流動性問題,也不是問題,因為大楚帝國的教育體系里還有專門面向貧寒天才子弟的獎學金政策,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完全可以一路免費讀書然後從政從商,融入到大楚帝國的利益群體當中。

也就是說,可以持續的把底層里的人才吸納到統治階層當中。

沒有泥腿子里的人才帶頭,一群書都沒讀過幾天的泥腿子想要造反也造不成啊!

所以說,泥腿子里的人才,新興工商業群體,官僚群體,他們其實是同一個批人。

屬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雖然會有利益衝突,但那都是內部矛盾,只要妥善協調處理,那麼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