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德國心理學家愛利希·弗羅姆:

1.愛,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易享受到的一種生活情趣,也不是與一個人達到的自我成熟度毫不相干的身外之物。

2.大多數人都把愛的問題看成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不是看成主動去愛和愛的能力的問題。於是,愛的問題就是如何能被愛,如何變得可愛。

3.人們常常把“墮入”愛網時的最初體驗和“置身”於愛之中的持久狀態混淆起來。他們並不懂得,他們所產生的迷戀,那種證明他們相愛之深的彼此“發痴”的狀態,實際上可能只是證明了他們先前的孤獨程度。

4.成熟的愛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個性條件下的融合。

5.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給予比接受更快樂,並不是因為它是一種被剝奪,而是因為在給予的行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給予的行為中,我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財富、我的能力。

6.給予自己的生命力,給予自己的愛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發對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愛的能力去引發另一個人的愛的能力。

7.只有被剝奪了全部最低限度的生存必需品的人才無法享受給予物質幫助的快樂。因此貧窮也是墮落,這並不僅僅因為貧窮所直接導致的苦難,而是因為它剝奪了貧窮者給予的能力和快樂。

8.給予暗示着使另一個人也成為給予者,這就意味着:愛是一種產生愛的能力。

9.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引起對方對你的愛,如果你作為愛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現沒有使自己成為被愛者,那麼你的愛就是無力的,而這種愛就是不幸。

10.愛還包含着關心、責任、尊重、認識。

11.愛就是對我們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主動關心。你愛你為之努力的東西,同樣你也為你所愛的東西而努力。

12.責任是一種完全自願的行為,是我對另一個人的需要的反應。

13.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來面目看待某人,能夠意識到他的獨特性。尊重意味着關心另一個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長和發展。

14.沒有認識就不可能有尊重;沒有認識的引導,關心和責任將是盲目的;沒有關心的推動,認識也是空虛的。

15.如果我真的愛上一個人,那麼我也一定愛所有的人,愛這個世界,愛生活。

16.只有愛那些對實現某種目的幫不上什麼忙的人,愛才會開始顯示出來。《舊約全書》里,愛的中心對象是窮人、陌生人、寡婦和孤兒,甚至是民族的敵人。

17.幼兒的愛遵循着這樣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愛。”成人的愛則遵循着這個原則:“我被愛因為我愛。”

18.不成熟的愛說:“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成熟的愛說:“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19.母愛依其真正的本性是無條件的。母親愛這新生的嬰兒只是因為這是她的孩子,而並非因為孩子實現了任何特定的條件,或是達到了任何特定的期望。

20.母愛是天堂,它無需去獲取,也無需被報答,但母愛的消極方面則是不能被獲取,被產生,被控制,我們無法創造母愛。

21.父愛是有條件的愛,其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實現了我的期望,因為你盡你的義務,因為你像我。”

22.父愛的積極方面則是,由於父愛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就能夠通過做點什麼事情獲得它,我可以為得到父愛而努力。

23.母愛是我們來到人世的源地,她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父親則代表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旅行和冒險的世界。

24.最後,一個成熟的人逐步達到這一點,他是他自己的母親,也是他自己的父親。

25.愛的存在只有一種證明:這種關係的深度、雙方各自的生命和力量,我們藉此才可以辨別出是否愛着。

26.愛某個人並不只是一種情感,同時它也是一種決定,一種判斷,一種承諾。一種情感出現了,但也可以消失。當我的行為並不包含判斷和決定時,我怎麼能斷定這種感情將永遠持續下去呢?

27.愛,本質上應是一門意志的藝術,一門決定以我全部的生命去承諾另一個人生命的藝術。

28.愛和被愛,都需要勇氣,需要有勇氣去選擇那些可以作為最高關注對象的價值,需要有勇氣做出決斷,把全部賭注押在這些價值上。

29.人們認為愛情關係一旦出現差錯就應分道揚鑣、各奔東西的觀點,就如同無論如何即使感情完全破裂都不必解除這種關係的觀點,都一樣是錯誤的。

30.自私的人,愛自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他看起來是太關心自己了,但實際上他不過是枉費心機試圖掩蓋和補償真正的自我關心的失敗。自私的人沒有能力愛其他的人,但是,他們也沒有能力愛他們自己。

愛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付出努力學習掌握的藝術,與之分享哦。

愛利希·弗羅姆德國精神病學家,新精神分析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入慕尼黑大學研究精神分析,並在柏林精神分析學院接受訓練。1929年在法蘭克福精神分析學院和法蘭克福大學任教。1934年移居美國。先後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弗羅姆十分重視人與社會的關係的研究。他承認人的生物性,但更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本質是由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決定的。人在現代社會中普遍具有孤獨感,這是人在社會中達到個性化的必然結果。為了醫治病態社會,他提出通過改善人的心理,解決有關人們的勞動組織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的問題,建立一個友愛、互助、沒有孤獨感的理想社會。著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與宗教》、《論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分析》等。

能給小草以輕柔細語的,

是綿雨春風;

能給小鳥以清脆啼鳴的,

是茂密森林;

能給朋友以開心快樂的,

是真誠祝福:

每一天順順利利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