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對新港這種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稀缺的地方來說,將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搬走,搬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內地去,這是必然的一步。新港的問題在於,在製造業外流的同時,並沒有能夠進行相應的產業升級,發展高科技產業。

新港的發展,向來與內地息息相關,早期的新港一直都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新華國建立,朝鮮戰爭爆發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華國實施貿易禁運,新港賴以為生的轉口貿易做不下去了,被迫走上發展工業的道路。新港依託自由港的優勢,以及歐美的技術,發展出口加工,製造業發展很順利,到七十年代,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了三成,為歷史最高。

到了七十年代末,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新港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開始向內地轉移,形成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兩地的比較優勢,在製造業遷移的同時,新港的服務業快速發展。尤其是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和航運業快速發展,新港也從以本地產品出口為主的自由貿易港,轉變為以服務業經濟為主的自由港。製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持續下降,現在只有百分之六左右,在就業中的比重也不足百分之十。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雖然在平京政府的支持下,新港幣的幣值沒有大幅度貶值,但新港的樓市、股市還是受到了影響。樓市急跌,經濟衰退,失業率持續上升,財政惡化……相比之下,同樣遭受金融風暴的台湖、韓國和新城都在今年步入了復蘇軌跡,新港卻依然在經濟衰退的泥潭中掙扎。

究其原因,也是由於新港的經濟過度依賴貿易和金融服務業,而台湖、韓國和新城都有自己的工業,另外就是新港一直奉行的是自由經濟政策,政府對經濟基本上沒有有效的干預。

新港放任的經濟模式是非常罕見的,這源於新港之前作為英國人的租界,又確定會在97年回歸,英國人不可能在新港的發展上,進行長遠的規劃,英國人的慣例甚至會故意留下一些矛盾。

新港的支柱產業是房地產、轉口物流和高端服務業,沒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房地產就是無源之水,而轉口物流面臨內地沿海港口的競爭,已經逐漸告別了快速增長,而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的就業門檻很高,對就業的容納度低,真正能夠在高端服務業就業的人口數量有限。而且新港的高端服務業也在日益邊緣化,新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斷遭到挑戰,浦江、深城、東京、新城都在擠壓新港的發展空間。

新港回歸以後,面對新港的經濟發展問題,新港各界也是普遍意識到新港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過於依賴服務業的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朝多元化發展。新港提出了發展信息科技、中藥港、數碼港、本土經濟、二元經濟和重新工業化的主張,新港特區政府還成立了創新科技署,以加強對新港科技基礎設施的統籌管理,和對企業創新科技的支持,但總的來說,新港的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並不成功,製造業比重依然在持續下降,創新科技和資訊科技的發展也十分緩慢,過於依賴金融、地產等少量服務業的格局並沒有大的變化。

在包飛揚看來,新港由於高房價、高工資和勞動力緊缺,導致其生產製造業外流,流向毗鄰的低成本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這是必然的。

早期新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建立了一個分工協作關係,珠三角進行生產加工,新港負責研發、設計、出口貿易,新港轉口貿易的蓬勃發展帶動了航運、航空、倉儲、碼頭、通訊、保險、金融、地產、法律、會計以及旅遊等各類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在珠三角地區設廠的新港公司大幅度擴展業務規模,也對新港的相關生產服務業產生巨大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然而,隨着內地經濟的發展,內地不可能永遠只做低端的加工製造,內地產業在不斷升級,相應地新港的優勢也就越來越少。而內地的成本又要比新港低得多,雖然現在新港在高端服務業以及與國際接軌方面還是要比內地更強,但這種優勢也會越來越少,如果新港不進行轉變的話,新港的地位就會越來越尷尬,並徹底被空心化,然後被一個個大陸城市所超越,被邊緣化。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新港會遇到,當華國這麼大一個經濟體高速發展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不但新港的製造業會外流,美國、日本、歐洲這些國家的製造業都在外流,這些國家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自身製造業外流的影響。日本經濟已經多年沒有增長了,歐洲的經濟也在衰退,美國這些年之所以還能保持較快的增長,完全是因為美國雄厚的基礎,以及新經濟的爆發。

而就算歐洲和日本,他們的工業基礎也很雄厚,技術力量同樣強大,當他們失去了低端製造業的時候,依然在技術要求更高的重化工領域,在電子製造領域、在高科技產業方面掌握着話語權,而不斷的產業升級,讓他們雖然告別了規模的增長,經濟的質量卻沒有大幅度下降。

但新港不行,新港本身就缺乏高技術產業,雖然他們在內地大量投資製造業,但新港投資的製造業,擁有先進技術的並不多。這一點新港甚至連台湖也比不上,台湖在電子製造領域的實力非常強大,不但擁有富士康、積電、聯電、英業達這樣的代工巨頭,同樣出現了威盛、英偉達、華碩這樣的電子巨頭,相比之下,新港幾乎沒有這樣的製造業巨頭。

新港的產業基礎其實很薄弱,在新技術方面也幾乎毫無基礎和優勢,新港想要發力高技術產業,創新產業,這條路是對的,但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當新港的地價、房價飆漲的時候,無形中讓新港的商務成本不斷高漲,造成新港競爭力的進一步下降。

在包飛揚看來,新港的發展必須依託於內地,以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新港要解決發展的問題,首先要解決自身的定位,到底是一個城市型經濟,還是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如果定位城市型經濟,那麼新港就不需要考慮產業多元化發展,世界上有一些城市就是以單一金融、服務業而繁榮的,譬如倫敦、紐約這樣的城市,新港就只需要不斷加強與內地的經濟聯繫,不斷排除與內地之間的障礙,融入到內地的經濟分工當中,將自己在服務業的優勢不斷擴展到內地,依託內地快速增長的經濟,新港就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和增長。

而如果定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新港就必須改變這種過份依賴服務業的產業格局。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競爭力最強的中小經濟體,例如新城、台湖、芬蘭、瑞士等國家和地區,它們的產業結構大致都維持在35%的工業與65%的服務業,並且掌握某一工業領域的領先技術,擁有若干傳統的高增值品牌,目前來看,新港並沒有這樣的條件。

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新城其實可以成為新港參考的模板,這兩個地方擁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新港擁有1100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新城的國土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不過新港擁有一部分山地,所以雙方的土地資源是差不多的。新城擁有五百萬人口,新港的人口則達到了六百萬……

雖然說新城擁有馬六甲海峽的優勢,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擁有內地支持的新港,很多條件其實比新城更大,新港最近這些年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壓過了新城,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新港的優勢所在。

但新港在產業多元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卻遠遠不如新城,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新城有一個強力的政府,新城的國有經濟非常發達,新城政府會對自身的發展制定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然後利用政府的力量進行干預,讓國家的發展始終走向正確的方向。

相比之下,新港過去實行的是放任主義,政府對經濟的發展只施行簡單的管理,沒有規劃,沒有引導,更沒有強有力的干預,這就導致新港缺乏堅實的本地產業基礎。而新港回歸以後,新港實行的是一國兩制,新港特區政府對經濟有所干預,但還是以引導為主,而不像新城可以進行強力的干預,效果差別非常大。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新港沒有強力的干預,那麼新港的發展還是會像另外一個時空那樣,雖然談不上衰退,但相比內地的快速發展,新港耀眼的光環終將逐漸暗淡,與新城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