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最新網址:www. 戚澤也不客氣,道:「你言重了!你乃此界氣運聚合化生,就算沒有我之助,感念天魔降臨,亦會出世伏魔。」

111玄武道:「如此倒也不錯!前幾日你五行宗中先後有三人來尋我,我料是為謀取道法,其實我只通玄冥之道,又不懂怎麼指點別人修行,索性避而不見。」

戚澤笑了笑,道:「如此倒也無錯!」玄武不見那三人,倒也免去許多累贅。

玄武道:「我喚你來,乃是為了學你那大五行滅絕神光的先天神通,你我可再將元神連為一體,你只運轉此神通,我自可參悟。我也不平白拿你的好處,我所得玄冥大道,亦會向你敞開,你能參悟多少,全看你自家本事!」

戚澤也不客氣,道:「好!便是如此!」當下盤坐虛空,五心向天,緩緩運轉玄音劍訣的手段。元嬰之身內漸有五種道音響徹,身外又有十二道神光環繞飛舞。

玄武見他運功,暗暗點頭,忖道:「此界有這般精妙道法,看來氣運未絕。我既秉氣數而生,自當與天魔死戰,死而後已!」

戚澤將劍訣運轉片刻,身後便有一片宏大神光升起,皎皎如日,勾連如幕,五色分明,得大滅絕之意,正是大五行滅絕神光。

玄武一見,當即飛出一點念頭,卻是元神所化樞機,落入戚澤眉心之中,頃刻之間已與其元神相合。大五行滅絕神光乃由玄音劍訣道法之中生出,因此戚澤運轉劍訣之道,等若將一身道業盡數展現,憑玄武自悟。

此舉無異泄露了自家道法根底,不過玄武本是太乙境,玄音劍訣在其眼中也算不得如何,只是憑此借梯,參悟滅絕神光罷了。

戚澤周身微微一沉,卻是玄武一點元神帶來的壓迫之感,他也不在意,全心沉浸於劍訣之中。他將劍訣幾度梳理,自是熟極而流,運轉之間如行雲流水,全無滯澀之意,令得玄武能直取其中真意。

同樣玄武元神之中亦有無量玄冥大道之理撲來,戚澤分心而用,一心運轉劍訣,一心參悟玄冥大道。

玄光境舊址之上,戚澤與玄武元神相通,各取所需。玄武不愧為天生神明,境界高妙,將玄音劍訣摸透之後,便參悟起大五行滅絕神光來。

數日已過,玄武身外忽有一線大潮升起,卻是玄冥真水發動,接着分列壬癸,演化陰陽,復又橫推五行,依次生變化合而去。待得五行之力圓滿,玄冥真水一變,已化為一道五色光幕,正是大五行滅絕神光!

相比之下,戚澤參悟則要慢上太多,一來他功行不足,境界太低,二來他參悟了玄冥大道妙理之後,還要將之補益入玄音劍訣之中,兩相對照,完善這部劍訣法門。

天機子已將玄音劍訣推演的盡善盡美,但有太乙境玄冥大道為參照,卻是讓他尋到了不少些許不諧之處,當下一一修改。難得玄武肯大方將幾身之道展示出來,當真是過期不候,若是卓無量、蕭天環與天乾子三人在此,得此大道,不知要歡喜到甚麼地步。

戚澤堅定道念,仍以玄音劍訣為證道之法,以玄冥大道為補益,在外人看來乃是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專尋荊棘小路攀援而去,前途未卜,正是大大的失算。但天機子之言定有道理,戚澤自然聽從。

玄武感應到戚澤意念,非但不以為忤,反而大是欣賞,只是閉口不言其中緣由。

玄音劍訣漸漸完善,直至元嬰級數功法,戚澤推演之時,忽覺冥冥虛空之中似有絲絲縷縷奇異之力匯入元嬰之中,那法力若有若無,時斷時續,猶如寒冰之冷,頗有醍醐灌頂之功。

雖只絲絲縷縷,一入體內,卻能與玄音真氣乳水交融,化合一處,說不出的玄奇。戚澤心頭一動,忖道:「此莫非便是玄機菁英?」

此界修士修成嬰兒之後,便需身赴域外,熔煉玄

機菁英。此物遊盪於域外虛空之中,極難捕捉,須得有特異心法方能捕捉煉化。

關於玄機菁英的來歷,歷來眾說紛紜,一派認為此乃先天精氣,乃開天闢地之時,流散於宇宙之中。另一派則認為此物乃先天靈精之物,非氣非力,卻能滋養元神,乃太初之時所生。數派言論為此爭論不休。

但玄機菁英能補益形神乃是眾所共知,尤其對元神更是大補,其中亦有妙道之理,元嬰修士捕捉煉化,自能提升對大道之理的理解。

元嬰哺育成熟,宛如生人,不懼水火刀兵,可代替肉身行走於外,便可着手修鍊法相境界。法相者,法天象地也,取法自然,此境需以本身道法上合天道,截取大道之理與元嬰合煉。

法相若成,舉手投足皆有大道之力隨身,一念風雨至,一念天色晴,法相存身之地,一應天象元機皆為一念生滅!一尊法相可謂是天地法理交織而成,冥合大道,法相一成,自可碾壓元嬰之下,謂之妙用無窮。

戚澤無意中煉化了几絲玄機菁英,不免有些唏噓,當年他被蕭韶帶離伏龍鎮,彼時蕭韶元嬰初成,正要遠赴域外采煉玄機菁英,如今十餘年過去,他終於也到了這一步功行,而蕭韶卻已多年不聞行蹤了。

此時心頭又有玄武之聲響徹,說道:「玄機菁英只在域外留存,為先天玄精之氣,非虛非實,但此處並無天罡之氣阻擋,等若與域外相通,你功行已到,可行功收攝,多熔煉一絲,亦有極大裨益!」

戚澤道:「是!」當下正定心神,緩緩收攝虛空中游離的玄機菁英,煉入自身。他的道行已至,隨時可修成法相,但要打牢道基,還不急於破境,收煉玄機菁英正可成為磨鍊道心之舉,亦可增厚自家修道資糧,正是何樂而不為?

極北汪洋之上,寒水滔滔,玄武與戚澤皆是閉口不言,抓緊每一分時機修鍊,二者皆知障法天魔王雖是退去,時刻會捲土重來,再來之時,定是準備妥當,唯有血戰死戰。

戚澤法身離開五峰山,直撲中土之地,其也心急如焚,如今魔劫在即,須得儘快化解人道兵戰之厄,引領人道之潮歸於正軌,方能穩定民心,穩定眾生之心,令天魔無機可乘。

魔劫之下,本就人心動蕩不安,再有人禍頻出,戰亂紛爭,不等天魔降臨,只怕此界人心已散了,大家一同完蛋去休。何況眾生福祉也關乎戚澤法身之修行,由不得他不慎重。

戚澤法身自修習小無相禪功以來,目睹人世種種不平,種種罪孽,種種殺戮,升起菩提心,欲終結戰亂,還眾生一個清凈世界,隨着修行日深,此念越發不可抑止,促使他該當儘快付諸實施。

戚澤擁有兩世記憶,深知知行合一的道理,不但要發心菩提,更要付諸於行,於是便離開五峰山,回至中土之地,先要設法消弭兵禍,再處置虞帝那廝。

戚澤法身駕馭佛光疾行,離了極北之地,繞開北邙山勢力範圍,終於趕回中土之地,但他卻不忙飛去虞城之中,而是先往大菩提寺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