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然而就在去歲天下丁口大統計,朝廷所統計的數據卻是讓人為之驚嘆,不算南洋行省、東洋行省以及安南、占城乃至新佔據的漠北行省、遼東行省等,只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萬餘戶,人口一萬萬零三百四十餘萬。

也就是這幾年之間,番薯、玉米這些算得上是高產的作物方才全面鋪展開來,使得人口有了一個顯著的提高,否則的話如果早個十年八年的話,那麼大明如今的人口只怕是還要多出個千兒八百萬的。

不過即便是如此,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大明的人口絕對會出現一個井噴的現象,畢竟如今大明有着南洋、安南、占城、湖廣等一片片糧食出產地,甚至就連遼東之地,也被大面積的開發了出來,儘管說遼東苦寒,比不得占城這些地方能夠做到一年三熟,但是一年一熟還是能夠做到的,關鍵的是遼東雖然苦寒,但是土地絕對算得上是肥沃了,縱然一年只能夠收穫一次,可畝產量卻是絲毫不差。

正因為如此,大明百姓方才算的上是徹底的擺脫了糧食危機,至少如今大明民間幾乎是見不到有餓死人的現象發生。

畢竟這些年之間,大明朝廷一直都在推行一項項的大工程的進行,縱然是有從倭國抓來的那些俘虜進行着最為危險,最為艱苦的採礦、修路工作,但是朝廷也是拿出了大量的錢糧在民間招募勞力用來建橋鋪路,疏通河道,興建各種水利設施。

一方面是為了進行最為基礎的建設,另外一方面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將進入朝廷之手的錢糧再流入百姓之手,使得絕大多數的百姓有了活命的保障。

幾乎是二十年的發展,大明方方面面見都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就好比如今李桓前來視察的蒸汽機的建造。

從最開始提出蒸汽機的概念,到一名名的能工巧匠投入其中,一次次的實驗下來,二十年過去,如今總算是拿出了成果。

在大學士羅通的引領之下,李桓走近那宛若一間房屋大小的蒸汽機,看上去這蒸汽機轟鳴不止,如果說一般人見了還以為是見到了什麼怪獸似得,但是李桓卻能夠看出,這蒸汽機雖然說同自己期待之中的還差了許多,可是蒸汽機該有的眼前的這一座機器全都有了,剩下的無非就是針對各方面進行改進。

料想要不了多少年蒸汽機便能夠正式的為大明上上下下所用,成為大明騰飛的心臟。

耳邊聽着羅通的介紹,李桓足足在這一處所在看了有小半個時辰,最後叮囑了羅通等工匠一番,同時毫不吝嗇的給於獎勵,又給一眾能工巧匠提出下一步改進的目標。

在李桓的一番封官許願之下,一眾人眼中滿是欣喜以及期待之色。

要知道李桓可是說了,如果說有人真的能夠做出符合李桓要求的蒸汽機出來,到時候他會親自奏請天子,給於爵位封賞。

如果說是二十年之前的話,這樣的封官許願就算是李桓提出,怕也沒有人會相信,但是經過這些年,單單是他們所知曉的因為在技術方面做出了大貢獻的工匠被封賞爵位的就有數位之多。

無論是提出並且完善鍊鋼技術的天公伯崔山還是改進鑄炮技術,提出並完善鐵模鑄炮之法的神威伯孫長興又或者是大明第一位被封為伯爵的女子,緇衣伯桑九娘,可以說大明這些年對於各種工匠真的是無比的重視,但凡是能夠做出貢獻的,朝廷也真的做到了賞罰分明。

所以說這一次李桓說會為他們向天子奏請封爵的賞賜,沒有一個人會有所懷疑,因為有着一樁樁一件件的前例在前。

離開了那一片廠區,李桓的馬車向著秦國公府方向而去。

十幾二十年過去,秦國公府還是一如既往,只不過相較於以往,如今的秦國公府卻是多了幾分熱鬧。

做為李桓長子的李宗、次子李嗣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雖然說年歲只有十幾歲,然而一個個卻是身形高大,器宇軒昂。

李家的演武場之上,幾道身影正在那裡習武,其中尤以李宗、李嗣二人最為醒目,甚至李宗、李嗣二人一人手中一桿長槍,竟能夠同李桓身邊的親衛李虎等人戰個旗鼓相當。

若是有江湖上的好手見了的話,只怕是要為之震驚,畢竟小小年紀便有着幾乎可以媲美一流好手的實力,這樣的實力修為恐怕就是放在少林、武當這樣的頂尖大派之中,每一代都未必有那麼三兩人。

不過想一想李宗、李嗣他們所修行的乃是最為上乘的功法,無論是九陽神功又或者是龍象波若功,或者說是玄武吐息法這些功法,任何一門功法放在江湖之上那都是能夠引得江湖中人爭個頭破血流的頂級神功了。

一聲嬌笑傳來,就見一道小巧的身影輕飄飄的飛掠而來,直撲進李桓懷中,赫然是一名少女。

少女看上去大概十歲左右,五官精緻,一看就是美人胚子,摟着李桓的脖子嬌聲道:“爹爹,你這幾日怎麼沒來陪綿兒啊。”

這是李桓三女李綿,乃是連翹所出,雖然說不是正妻所出,可是其受寵程度卻是還要超過李宗、李嗣二子。

抱起李綿李桓哈哈大笑道:“小綿兒想沒想爹爹啊。”

十歲左右的年紀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得上是半大姑娘了,所以說被李桓抱起,俏臉之上頓時泛起幾分紅暈,不過還是向著李桓道:“想!”

這邊李桓享受着天倫之樂,卻說身為天子的朱厚照正皺着眉頭看着在內閣首輔位子上一坐便是二十年之久的王陽明道:“現在就讓幾位皇兒前往蓬萊行省封邦建國是不是有些早了些啊。”

王陽明神色一正道:“陛下,如今太子膝下有嫡子二人,皇后所出嫡子三人,另有各妃嬪所出大小皇子一十二人之多,其中除了皇后所出嫡子封往鳳陽中都之外,其餘皇子一旦成年必須要分封出去,這是陛下同秦國公等朝中重臣商議出來的,臣知陛下捨不得諸位皇子,然則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考慮,必須必須要將諸位成年皇子分封出去了。”

大明一直以來皇位傳承自有規矩,太子朱載坤乃皇后所出,是為大明無可爭議的嫡長子,早早的便被天子立為太子,另外皇后膝下又有二子,也是嫡出,按照朝中重臣商議,為防意外,皇后所出嫡子在成年之後須前往中都鳳陽,待得太子繼承大統,並且立下下一代太子之後,才會准許離開中原之地封邦建國。

至於說那些非嫡系所出的皇子,正常情況下一旦成年都會被分封出去,當然如果皇后無所出又或者是嫡出只有一人的話,那麼天子就會在其餘非嫡出的皇子之中選出二人前往中都鳳陽,以防備萬一。

畢竟如果中原之地只留太子一位皇家繼承人的話,那麼萬一天子和皇子同時出現什麼意外,一時之間豈不是連一個皇位繼承人都尋不到。

雖然說被選擇留在中都鳳陽的皇子心中多少會對皇位產生那麼幾分期冀,但是總比太子崩殂,皇朝沒有繼承人要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