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餘的一眾將領見狀雖然說也都露出躍躍欲試之色,可是目光卻是下意識的看向坐在那裡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李桓。

李桓在軍中身份可是不在身為大都督的王陽明之下,雖然說名義上李桓也是歸屬王陽明管轄,但是誰都知道如果李桓不願意的話,就算是王陽明也調動不了對方。

最重要的是李桓前番接連殲滅兩萬餘韃靼人的戰績在那裡,那戰績實在是太過震撼人心了。

要知道身在軍中,做為軍中將領,他們所看重的就是戰績。

這些被抽調而來的將領放在大明軍中也算得上是精兵強將了,而這些人自然有着屬於自己的孤傲。

恰恰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李桓的戰績才是最好的證明,證明李桓比他們更強,這讓從一開始接到李桓的調令,心中多少對李桓有着幾分懷疑和不服的一眾將領對李桓多了幾分認同以及敬畏。

至少他們之中,沒有人敢拍着胸膛說能夠取得李桓那樣的驚人的戰績。

當然還有一方面就是李桓的出身天然能夠獲得這些武人的支持。

李桓出身於世襲軍戶之家,身上天然烙印着武人的印記,所以說在這些將領的眼中,李桓就屬於他們一系的。

自然而然這些人表現出了對李桓的敬重。

王陽明乃是內閣閣老,又是文臣出身,雖然說是李桓舉薦王陽明出任大軍統帥,再加上天子的認同,按說軍中將領應該對王陽明心悅誠服才對。

但是文武之間的隔閡又豈是那麼簡單,可以想象這些軍中將領對於王陽明要說心服口服的話那才是怪事呢。

想要獲得這些人的認可,王陽明必須要以自身的實力來征服這些人,就如李桓一樣。

王陽明同樣也是看向了李桓,捋着鬍鬚緩緩道:“大將軍以為如何?”

李桓聞言緩緩的將手中茶盞放下,抬頭看了一眾人一眼,隨即沉聲道:“誠如申參議所言,放任十幾萬韃靼人在我大明境內盤踞,此乃我大明將士的恥辱,一日不將之覆滅,我等數十萬大軍便要被其牽制在此無法動彈。”

申不疑聽了李桓的話只是淡淡的看了李桓一眼。

不過李桓話音一轉道:“當然開戰是必須的,但是卻必須要有章程,畢竟涉及數十萬大軍,勝了倒也罷了,一旦大敗,說不得會大傷我大明元氣。”

目光落在王陽明身上,李桓輕笑道:“不知大都督可有了破敵之策?”

一時之間一眾人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王陽明。

王陽明身為三軍主帥,如何破敵還需王陽明來拿主意。

王陽明緩緩起身,神色肅穆的行至那帥帳正中的沙盤之前,目光落在那沙盤之上,沉聲開口道:“達延汗統軍十萬駐紮於石檯子,此地地勢平坦,極為適合騎兵展開作戰。”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從石檯子到鹿鳴鎮,方圓數百里整體的地勢皆是平原、丘陵地貌,鮮少有山丘、河谷這些影響騎兵作戰的地理環境存在。

申不疑皺眉道:“天時地利人和,在此地開戰,首先地利便不在我們一方,要我說的話,就應該後退五十里,那裡便是千山嶺,丘陵眾多,雖不適合展開大戰,但是絕對能夠大大的限制韃靼人的騎兵優勢。”

坐在那裡的曹雄聞言很是不屑的看了申不疑一眼道:“申參議說的倒是輕巧,數十萬大軍營盤連綿,前進倒也罷了,若然後撤之時韃靼人突然發起攻擊,到時候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申參議可曾想過嗎?”

申不疑冷哼一聲道:“本官如何不知,還用不着曹總兵提醒。”

曹雄與申不疑不對付,眾人早已經有所耳聞,像這般的爭執也不是見了一次兩次,所以大家見狀只是看着兩人。

李桓淡淡道:“申參議若是有什麼意見的話,還請等大都督將話說完再提可好?”

申不疑對他的敵意或者說是特別對待,李桓從見到申不疑的第一面便能夠感受到,所以李桓對於申不疑自然是毫不客氣。

申不疑如何聽不出李桓話語之中的嘲諷之意,聞言冷哼一聲道“本官身為大軍副帥,難道還沒有開口說話的權利了嗎?”

王陽明微微一嘆,面色一正衝著申不疑沉聲喝道:“申參議,王某才是這大軍主帥,你雖有參議之權,但是最終如何決定還是由王某來做決斷,如今本官主意已定,申參議只需從旁聽令便是。”

申不疑沒想到就連王陽明都對他這般的不客氣,面色微微一變,看了在場眾人一眼,深吸一口氣衝著王陽明拱了拱手道:“既如此,下官遵命。”

沒再理會申不疑,王陽明正色道:“後撤什麼的不用再提,就如曹總兵所言,大軍的對峙,任何一方一旦後撤,極有可能會一番一連串的變故。”

目光落在李桓身上,王陽明開口道:“李桓聽令。”

李桓豁然起身,上前一步道:“末將在。”

王陽明看着李桓緩緩道:“威武大將軍李桓率領兩萬精騎前往盧家堡,隨時準備從側翼突襲韃靼大營。”

李桓當即躬身一禮道:“末將領命。”

隨即王陽明又沉聲道:“曹雄、趙申、鄧常聽令。”

頓時三名將領齊齊站了出來。

看着三人,王陽明緩緩道:“曹雄為主將,趙申、鄧常為副,領兵三萬,聯合三邊總督楊一清所部,猛攻韃靼側翼。”

楊一清所部足有五萬餘精銳,而同其對峙的不過是韃靼三萬精騎而已,現在王陽明又調派曹雄率領三萬兵馬與楊一清合兵一處,顯然是要將那三萬韃靼大軍給吃掉。

曹雄眼睛一亮,帶着幾分興奮道:“末將領命,定不負大帥所望,若是不能滅了那韃靼一部,末將願受大帥責罰。”

王陽明含笑道:“有曹將軍同楊總督合力,區區韃靼三萬兵馬自是不成問題。”

其餘將領一個個望眼欲穿的看着王陽明,河南總兵齊鎮當先站出來請戰道:“大帥,末將等也願領命殺賊。”

王陽明看着一眾人哈哈大笑道:“諸位便隨本帥拔營起兵,步步為營逼近韃靼大營,逼其出營與我等一戰。”

眾人眼睛一亮,精神為之一振,終於要同韃靼開戰了,他們早就憋着一股子勁了。

先前他們只聽說韃靼人極為厲害,乃是大明之心腹大患,本以為韃靼人生的三頭六臂,真的非常厲害呢。

結果率軍趕來之後卻聽到李桓率領麾下萬餘兵馬,連戰連勝,愣是殲滅韃靼兩萬餘人。

李桓的大勝可謂是大大的振奮了大明將士的軍心士氣,但是也有一點不好,那就是讓不少軍中將領生出了幾分驕縱以及輕視韃靼人的心思來。

不過總體而言,這種變化也不能說全然沒有好處,至少一掃軍中對韃靼人的畏懼之心,至於說輕視韃靼人,那又當別論了,至少比起對韃靼心懷畏懼要強出許多。

王陽明排兵布陣並沒有什麼奇謀詭計,顯然是要以堂堂正正之師迎戰韃靼人。

其實這也在意料之中,涉及數十萬大軍,雙方那麼多的兵馬,單單靠奇謀詭計很難決定一場大戰的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