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李桓話音落下,便見身為戶部侍郎的黃瑜頗為急切的開口道:「冠軍侯此言差矣,如此分配,大大不妥啊。」

黃瑜這一開口,其餘眾人也都看向了李桓。

此時在場的一眾重臣可以說是利益一致的,至少在同天子爭奪這一批堪稱恐怖的財物的分配權方面是一致的,哪怕是王陽明也是本能的想要爭取到更多的財物將之劃歸國庫。

畢竟一旦進入了私庫,那麼便屬於皇家的私產,朝廷想要動用那就不現實了,除非是天子自己主動將財物取出。

所以說當李桓開口之後,做為戶部侍郎的黃瑜當先開口便是再適合不過了,畢竟其他人身份比之黃瑜來還要高,主動開口多少有些不合適。

而黃瑜做為戶部侍郎,再加上身份在一眾大臣當中算得上是最低的,由他開口自然是再合適不過。李桓不禁饒有興趣的看着黃瑜道:「哦,不知黃侍郎以為有何不可,或者說依黃侍郎之見這一筆財物要如何分配才好?」

黃瑜幾乎是條件反射一般道:「那自然是將所有的財物都充入國庫..」

黃瑜一時心急之下卻是將自己心中的想法給說了出來,不過還沒有的等到他將話說完便立刻感受到了天子那看向自己的異樣目光。

隨即就見黃瑜道:「當然其中一部分劃歸內務府處理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諸如金銀、糧食、礦山、田畝等理當歸入國庫,陛下只需要取一部分金銀還有商鋪、金銀珠寶等物便可。」

朱厚照只是淡然一笑,目光卻是落在了王陽明、楊廷和幾人身上道:「幾位卿家以為如何?」

王陽明緩緩上前一步衝著天子一禮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黃侍郎所言卻是有幾分道理,不過此事還需陛下首肯才是。」

顯然百官是不可能放棄這麼一大筆的財物,傻子都知道但凡是能夠將這一筆財物的大半收歸國庫,那麼便可以保證大明未來至少十年的財政開支充裕,許多以往他們想做卻因為財政的問題而無法去做的事情便可以提上日程。

可以想象他們這一屆的內閣絕對會因為財政的充裕而青史留名,畢竟許多事情真的就是只要有了充裕的財物便可以放開手去做,並且還會因此博得一個美名傳之後世。

對於文人而言,所追求的最大的目標便是青史留名,如今有這樣的機會,他們要是不爭的話那才是怪事呢。

楊廷和等人同樣也是齊齊向著天子施禮。

朱厚照將一眾人的神色反應看在眼中,稍稍沉吟了一番,突然之間笑着道:「此事朕便全權交由李卿處理吧,畢竟這些財物皆是李卿抄沒所得,至於如何處置朕覺得再沒有人比李卿更適合了。」

說著朱厚照看向李桓道:「不知李卿以為如何?」如果說是換做其他人的話,或許會以為天子這是禍水東引,將這燙手山芋交給李桓來處理。

但是李桓卻是清楚,朱厚照那是真的對他無比的信任,哪怕是涉及到如此之多的財物的分配問題都由他來處置。

這是何等的信任,而李桓卻是從來沒有擔心過會得罪了朝堂之上的一眾文武官員。

要知道李桓本身就被大部分的官員所敵視,此番在江南大開殺戒,更是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朝中那些該敵視他的官員會一如既往的敵視他,絕對不會因為他高抬貴手將更多的財物劃歸國庫而對他生出什麼好感。

李桓神色平靜的向著天子躬身一禮道:「臣絕對不會辜負陛下所望。」

將李桓的神色反應看在眼中,朱厚照嘴角露出幾分笑意衝著王陽明、楊廷和等人道:「諸位卿家有什麼要說的,儘管同李卿商議便是。」

說著朱厚照起身衝著丘聚點了點頭,丘聚立刻便讀懂了天子的意思,當即上

前攙扶着天子離開了大殿。

隨着天子離去,沒有了天子存在,一眾人自然是感覺輕鬆了不少,是一道道的目光齊刷刷的落在李桓身上。

一名官員看先向李桓道:「冠軍侯,陛下內庫之中本就積攢了許多的財物,此番冠軍侯帶回的那些財物大半當劃歸國庫才是,正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庫有了錢財物資,自然可以造福於百姓,不知冠軍侯以為如何?」

李桓只是淡淡一笑道:「話雖如此,可是這些財物卻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陛下將之交給李某處理,李某如何能夠辜負了陛下。」

幾乎是一上午的時間,李桓同十幾名重臣在大殿之中爭執不已,對那一筆財物的歸屬可以說是唇槍舌劍一般的爭吵。

雙方可以說的上是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臨近中午時分,原本充斥着爭吵的大殿之中終於恢復了安靜,就見李桓同王陽明等官員面前的桌案之上,一份草書出來的關於那一筆財物的大致劃分情況詳細的列了出來。

首先就是那一億多兩的白銀以及八百多萬兩的黃金,其中三成充入天子私庫,六成充入國庫,其中一成卻是被李桓特意留了出來,至於說用途,李桓卻是沒有透露,這讓王陽明、楊廷和等人考慮良久才算是同意下來。

金銀之物雖然說數量恐怖,但是相對於整體而言卻也只是抄家所得財物的一部分罷了,其餘的財物價值甚至遠超金銀。

關於珠寶首飾、古董字畫等物,按照李桓的意思,其中一部分精品挑選出來送入皇城內庫,其餘算不得精品的則是交由朝廷進行發賣處理,換成金銀糧食等物充入國庫。

至於說礦山,商鋪,也是同樣的處理辦法,一部分劃給內務府,一部份由朝廷發賣。

最重要的還有一樣,那就是數百萬畝的良田。

要知道這些良田可是足足有近千萬畝之多,而且因為這些田畝皆是抄沒自勛貴、官員、豪強、士紳之家,可以想象能夠被這些人所佔據的田畝絕對是地方上最為優質的良田了。

如果說單單算其價值的話,就是這近千萬畝的良田,摺合金銀的話,怕是不亞於上億銀兩。

所以說內閣盯上這近千萬畝的良田也就在正常不過了,這可是最上等的良田啊,可以說關於這些良田的分配,也是爭執最為激烈的。

按照李桓的意思,這些良田直接收歸內庫,由內務府出面,將之租賃於地方百姓。

可以想象這近千萬畝的良田如果說租賃於百姓的話,只要將租金稍稍調低一些,至少可以活命數百萬的窮苦百姓。

畢竟按照內閣的意思,是要將這些良田收歸國庫,然後將之發賣換做銀錢。

可以想象這些良田經由朝廷之手發賣,最終會落入到什麼樣的人手中。

本來李桓便是打算着通過掌控這上千萬畝的良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朝廷以及皇家對江南之地的影響力。

李桓又怎麼可能會眼看着他毫不容易從地方豪強手中抄沒來的良田最終又復歸於這些人之手。

倒不是李桓對地方上的那些豪強的品性不信任,或許有一些豪強不會通過土地剝削百姓,但是這樣的豪強絕對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