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馬車之中坐着的自然是李桓之母馮氏,兩位妻子朱琳以及張槿,車子邊上跟着的則是李府的親兵護衛,跟在天子鑾駕之後,可以說在一眾隨行的勛貴當中,有此殊榮者,只有秦國公府的家卷了。

天津衛

經過了數年的大力發展,本來就因為做為京師門戶的天津衛在開海大興海貿之後便越發的繁盛起來。

尤其是這幾年之間,大量的商船通過天津衛將大量的海外貨物轉運進京師,也就使得天津衛的地位更加的重要起來。

如今的天津衛級別已經是被提到了州府級別,雖然說是一縣之地,可是坐鎮天津衛的卻是知府級別的朝中要員。

天子御駕親臨天津衛的消息自然是早兩日便已經傳來,做為天津衛的大小官員自然是早早的做好了迎駕的準備。

這一日風和日麗,天津城外早已經是黃土墊道,有進城的百姓看到城門外那一隊戒備森嚴的士卒便知道有重要人物到來。

時間過的飛快,遠遠的能夠看到煙塵滾滾,很快就見一隊精銳騎兵飛馳而來,正是頭前開道的三千營士卒。

隨着三千營士卒接管了防衛,天子鑾駕一行人浩浩蕩蕩也出現在了一眾官員的視線當中。

在天津知府的帶領之下,一眾官員向著停下來的天子鑾駕叩拜恭迎天子親臨。

鑾駕之中,朱厚照緩緩走下來,上前將拜倒於地的天津知府扶了起來,輕笑道:“用修不必拘禮,且起身答話吧。”

這人年約三十許,一身官服在身,氣質頗為不俗,卻是當今閣老楊廷和之子,楊慎楊用修。

雖然說有舉賢不避親一說,不過身為內閣閣老的楊廷和卻是從來沒有向天子舉薦過自己這位才華橫溢的兒子。

說來楊慎還是李桓推薦給朱厚照的,朱厚照觀其能力不差,恰好天津衛的地位越發的重要,所以便將楊慎派來天津衛主事,經過幾年的歷練,在任上倒也展現出了不俗的能力。

謝過天子,楊慎等一眾官員這才起身。

看着楊慎,朱厚照輕笑道:“有沒有關於秦國公的消息?”

楊慎自然知道天子親臨天津衛究竟是為了什麼,所以眼見天子開口便詢問李桓的消息倒也沒有驚訝,當即便道:“回陛下,昨日秦國公曾派人駕快船傳訊,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今日傍晚或者明日早上,秦國公一行人便可進入天津港口了。”

朱厚照聞言不由的眼睛一亮道:“好。”

因為天子幾次巡視天津衛的緣故,所以前年天子便命內務府在天津衛城外修建了一處皇家別院以做落腳之地。

這一次前來,天子自然是如以往一般駐蹕皇家別院。

進入皇家別院,風塵僕僕的一行人自然是一番梳洗,待到天子歇息了半天之後,這才正式召見楊慎等天津衛的一眾要員。

大廳之中,天子正聽着楊慎彙報着關於天津衛港口的具體事宜。

“……及至這個月,市舶司共計收取稅銀六十九萬三千餘兩,港口日常進出船隻數百艘,單單是港口之上的船工、勞工便有數千人之多,相比去歲,天津衛人口增加了足足上萬人……”

坐在那裡聽着楊慎的彙報,朱厚照對天津衛的情況明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雖然說楊慎的彙報只是一個籠統,但是只從這些彙報當中也能夠看出許多問題來,尤其是對比去歲天津衛的情況,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天津衛的發展速度之快。

待到楊慎停下來,朱厚照這才忍不住輕嘆一聲道:“這才九月中旬,天津市舶司便已經收取稅銀近七十萬兩之多,照這麼說的話,待到年底,稅銀幾乎可以達到百萬兩了?”

楊慎微微點了點頭道:“托陛下洪福,朝廷大力發展支持海貿天津衛因此而蓬勃發展,不知多少百姓因為海貿而得以過上溫飽的生活……”

朱厚照臉上不禁露出幾分笑意,又就一些問題詢問了一番,然後勉勵了一眾官員,這才讓楊慎等一眾官員離去。

客廳之中,幾位勛貴這會兒才開口向著天子道:“恭喜陛下啊,不曾想單單一個小小的天津市舶司一年的稅銀便足足達到了百萬兩之多,如今朝廷共設有九大市舶司,其他市舶司就算差一些,怕是也差不了太多,照這麼算的話,一年之間,那便是近千萬兩的水印啊。”

做為老臣的成國公朱輔忍不住為之感慨道。

聽着成國公的感慨,邊上的定國公徐光柞、英國公張侖等一眾勛貴也是忍不住驚嘆連連。

張侖捋着鬍鬚緩緩道:“若是臣沒有記錯的話,去歲九大市舶司共計收取稅銀八百一十五萬兩,這要是放在開海並且大力推動海貿之前,真的是不敢想象海貿之利竟然如此之大。”

成國公朱輔冷笑一聲道:“難怪以往東南之地的那些官員會那麼竭力的抵制朝廷開海,原來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海貿的之中所蘊含的利益,結果他們這些人一個個的靠着海貿吃的腸滿腦肥,卻是絲毫沒有考慮過國家稅收短缺、財政枯竭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虧得有秦國公強行推行開海之策,否則的話我大明也不可能有今日之盛況。”

就在一眾勛貴在天子面前吹捧李桓之功的時候,天津外海面之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緩緩向著港口方向而來。

懸掛着大明龍旗的龐大船隊自不必說便是自南洋行省歸來的李桓一行人。

偌大的船隊足足有數百艘之多,每一艘大船都是裝滿了貨物,吃水極深,也就是這幾年天津衛港口經過了一次次的疏浚開挖,能夠進出大量的船隻,否則的話,如此之多的船隻陡然之間入港還真的是有些苦難。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一次單單是體型龐大的船隻便足足有上百艘之多,還真的是有些超出了天津衛港口的承載量,更不要說還有那麼多的大小船隻了。

剛剛自皇家別院離開回到衙門之中沒有多久的天津衛大小官員很快便接到了港口傳來的消息。

楊慎接到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便派人前往皇家別院通秉天子關於秦國公李桓歸來的消息,而自己則是連忙帶上衙門裡的大小官員奔着港口而去。

畢竟李桓歸來,那麼多的船隻需要入港,若是沒有得力之人調度的話,到時候萬一鬧出什麼問題來,他這位天津知府可就真的要丟人丟到天子面前了。

此時港口之中的一應吏員早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虧得這幾年之間來來往往的船隻不少,港口之中的大小吏員早已經鍛煉了出來,雖然說這一次所面臨的是李桓帶來的大量的船隻,但是只要調度得當,倒也不用太過擔心什麼。

當李桓的座駕緩緩進入港口並且停靠穩定之後,楊慎已經帶着人在岸邊親迎。

看着李桓幾人從船上走了下來,楊慎忙迎了上來衝著李桓躬身一禮道:“天津知府楊慎,恭迎秦國公歸來。”

李桓看着楊慎不禁笑道:“一別經年,楊大人風采依舊啊!”

楊慎笑道:“國公謬讚了,國公坐鎮南洋,為我大明開疆拓土,穩定一方,才是居功至偉,用修欽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