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二十三章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人,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

常遇春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常遇春適此嘯聚綠林草澤中,跟隨在一位名叫劉聚的強盜頭目左右,後見劉等人實在沒有出息,乃在和陽投降了朱元璋。在回軍途中病死於河北柳河川,其後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駐守。

當然這是歷史中的常遇春,小說中的常遇春乃是明教教眾,跟隨小明王周子旺起兵抗元。

如今正是周子旺兵敗被殺,常遇春帶着其子倉皇出逃,卻被一路追殺,可惜周子旺的獨苗最後還是沒有逃過被殺的命運,被番僧亂箭射死。

要不是有宋青書和張三丰在,恐怕就連常遇春也是免不了一死。

“常叔叔!”周芷若一見到常遇春,不由得歡叫一聲。

常遇春點點頭,對着周芷若道,“快去拜見你師尊。”

周芷若乖巧的走到宋青書面前,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弟子周芷若拜見師尊。”

“好了,起來吧。”宋青書雙手扶起周芷若,雙目直視周芷若,認真的說道,“為師現在雖然比不上滅絕師太,而且我武當派的武功不適合女子修鍊,但是為師保證一定為你找到合適的高深功法,令你的成就絕不低於拜滅絕師太為師。”

張三丰在一旁看了什麼也沒有說,但是欣慰的表情還是讓人感到他對宋青書的滿意。其實這也沒什麼,宋青書作為張三丰大弟子宋遠橋的兒子,武當派三代首徒,乃是武當派的希望,所以張三丰對於他有所期望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時常遇春走了上來,拜倒在地大聲道:“在下有眼不識金鑲玉,不知老道爺原來是武當山張真人當面,今日有得張真人相救,當真是在下之幸。”

張三丰微笑道:“老道不過多活了幾歲,甚麼仙不仙的。常英雄快快請起,不可裂了箭創。”他見常遇春慷慨豪爽,英風颯颯,對他甚是喜愛,但想到他是魔教中人,不願深談,便淡淡的道:“你受傷不輕,別多說話。”

張三丰生性豁達,於正邪兩途,原無多大偏見,當日曾對張翠山說道:“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可是自從當日百歲壽宴的時候自己弟子張翠山差一點因為明教金毛獅王謝遜的原因身死,對於明教不由得極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岩終身殘廢,五弟子張翠山差一點身死名裂,皆由明教而起,雖然不至於親自出手教訓明教眾人,但不論他胸襟如何博大,於這“邪魔”二字,卻是恨惡殊深。

一旁的宋青書看得分明,知道張三丰因為張翠山和俞岱岩的事情,心中有了疙瘩,於是主動上前道,“太師傅說得對,常大哥身上有傷,還是好好休息一下吧。”

“多謝宋少俠。”常遇春感激的點了點頭,“小人是侍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當我們是十惡不赦之徒,名門正派的俠義道素來瞧我們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中人,也說我們是妖魔鬼怪。你老人家明知我的身分來歷,還是出手相救,這番恩德,當真不知如何報答。”

張三丰於魔教的來歷略有所聞,知道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稱之為“明尊”。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

他微一沉吟,說道:“常英雄……”。

常遇春忙道:“張真人,你不用英雄長,豪傑短啦,乾脆叫我遇春得了。”

張三丰道:“好!遇春,你今年多大歲數?”

常遇春道:“我剛好二十歲。”

張三丰見他雖然濃髯滿腮,但言談舉止間顯得年紀甚輕,是以有此一問,於是點頭道:“你不過剛長大成人,雖然投入魔教,但陷溺未深,及早回頭,一點也沒遲了。我有一句不中聽的話勸你,盼你不要見怪。”

常遇春道:“張真人見教,小人怎敢見怪?”

張三丰道:“好!我勸你即日洗心革面,棄了邪教。你若不嫌武當派本領低微,老道便命我大徒兒宋遠橋收你為徒。日後你行走江湖,揚眉吐氣,誰也不敢輕視於你。”

宋遠橋是七俠之首,名震天下,尋常武林中人要見他一面亦是不易。武當諸俠直到近年方始收徒,但揀選甚嚴,若非根骨資質、品行性情無一不佳,決不能投入武當門下。常遇春出身魔教,常人一聽早已皺起眉頭,竟蒙張三丰垂青,要他投入宋遠橋門下,於學武之人而言,實是難得之極的莫大福緣。

宋青書在一旁見了,暗道一聲,“不好,要壞了。”

果然就聽見常遇春朗聲道:“小人家蒙張真人瞧得起,實是感激之極,但小人身屬明教,終身不敢背教。”

張三丰又勸了幾句,常遇春堅決不從。張三丰見他執迷不悟,不由得搖頭嘆息。

常春道:“真不知我們如何罪大惡極,給人家這麼瞧不起,當我們明教中人便似毒蛇猛獸一般。既然如此,那麼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門後會有期。”

說著就想要起身離開。

宋青書忙將常遇春拉住,笑道,“常大哥別介意,不是太師傅看不起你們明教眾人,所謂‘是一顆耗子屎,搞壞一鍋湯’,明教中雖然不乏英雄好漢,但是卻有更多的旁門左道。”

常遇春聽見宋青書這麼一說,倒是停下了腳步,沒有再提離開的事情。其實他也知道明教中人太多,所謂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不少人行事不折手段,將明教的名聲敗壞了,而他們卻又不削於解釋,所以明教在江湖上的名聲就更加是聲名狼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