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而按照第二騎兵旅目前的速度,預計兩天後就能夠抵達石家莊了,現在的石家莊吳鳳嶺那邊雖然情況危急,但是趙東雲也知道吳鳳嶺的電報不能全信,吳鳳嶺說的傷亡數字至少得打一個六七折,死傷兩千是不可能的事,吳鳳嶺帶出關的部隊一共也才萬人左右,要是死傷兩千這傷亡率都過百分之二十了,這吳鳳嶺的部隊早就崩潰了,那裡還有時間給趙東雲發電報求援啊。去眼快.、

但是損失兩千沒有,上千人的損失估計還是有的,畢竟王汝賢的部隊雖然只是北洋旁系,但是戰鬥力放眼國內也算二流了,而且王汝賢的部隊人數可不少。

去年年底到現在,北洋各大軍閥都在擴軍,而且也不是每個軍閥都和趙東雲、王英楷一樣按照正規野戰軍的標準來編練的,比如段祺瑞在兩江雖然錢不缺,收編、擴軍數量極大,但是擴編的都是兩江省軍,段祺瑞在兩江利用戰俘和新招的士兵可是擴編了三個兩江陸軍師以及兩個混成旅,說起師級部隊的數量,如今段祺瑞比北洋其他幾家軍閥多多了,但是那些兩江陸軍連火炮都沒幾門,三個師的火炮數量加起來都沒一個段祺瑞嫡系部隊第四師多。

王汝賢的擴軍模式也是和段祺瑞,王士珍的極為相似,去年年底到年初是把他的第八師給弄滿編了,但是士兵是夠了,步槍也有了,但是極度缺乏重武器,火炮別說滿編了,連半數定額都不到,另外他還弄了一個河南省陸軍混成旅,這個混成旅裝備就更差,步槍是88式步槍有,其他的老式單裝步槍也有,火炮只有六門五十七毫米口徑的過山炮。

但是王汝賢的一師又一混成旅雖然裝備差,但是人數可不少啊,這加起來小兩萬人呢,這次北上增援幾乎是把主力都帶上了,足足一萬六七千人。

吳鳳嶺對比王汝賢,兵力比王汝賢還少,而且半數部隊是戰鬥力同樣二流的山西省陸軍第二混成旅,這打起來兩家是半斤八兩,雙方大戰十多天,累計死傷上千人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今吳鳳嶺還能守住,但是等王士珍北上增援的那個旅抵達石家莊後,那麼吳鳳嶺要想再抵擋住就不很勉強了。

同時由於趙爾巽也在山西南部、西部對吳鳳嶺留守山西的部隊發起大規模攻勢,導致吳鳳嶺無法從山西抽調援兵增援石家莊。

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騎兵旅的增援就對石家莊戰線至關重要的,而石家莊能不能守住又直接影響到整個直隸戰局,所以哪怕第二騎兵旅的戰馬都跑死了,趙東雲還是要讓第二騎兵旅繼續南下增援的。

“兩天時間,這勉強也來得及了!”趙東雲確定了第二騎兵旅抵達石家莊的時間後,默算這情報科那邊送來的情報,情報現實王士珍的部隊抵達石家莊的時間應該也是在兩天後。

確保石家莊戰事的發展還在自己的掌控下後,趙東雲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了霸州和京師。

如今的京師和霸州牽制了自己大多的兵力,不能再這樣等下去了!

趙東雲沉思了會後開口了:“霸州一戰關乎我軍存亡,片刻都不能耽誤,既然作戰處認為可以打一個反包圍,那麼就這麼安排下去吧!”

楊德明當即道:“職部領命!”

趙東雲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孟恩遠道:“京師這邊也不能拖太久了,如今我軍在京師方向投入了一師兩混成旅,雖然兵力總數和敵軍相差不多,但是對面的直軍主力不過第一師殘部數千人而已,我希望第一軍的將士們發揮英勇作戰之精神,儘早攻克京師!”

孟恩遠聽到趙東雲這麼一說,那老臉也是一紅,趙東雲的這話表面聽起來沒什麼,但是孟恩遠追隨趙東雲多年,自然是聽得出來趙東雲的這話已經是表達了一絲不滿。

京師戰役從七月初開始,至今已經進行了多天,雖然取得了部分進展,但是卻是極為有限,遠遠沒能到一舉攻克京師的程度,趙東雲對此不滿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孟恩遠當即道:“大帥放心,職部會議後就趕往南院前線督戰,第一軍將士務必會用心用力儘快攻克京師!”

趙東雲卻是不打算給孟恩遠含糊其詞的機會,當即道:“第一軍需要多久才能夠拿下京師?”

孟恩遠聽罷後面露慎重,數息後才是道:“三天內職部所屬必定會傳來捷報!”

趙東雲不顧孟恩遠的話,而是直接道:“我給你八天時間,再把獨立重炮營和兩個重型迫擊炮營給你,八天後我的軍靴要踏上紫禁城的土地!”

孟恩遠聽到這話後一下就是站了起來,臉色有些通紅的他知道現在不是討價還價的時候,而是表示信心和忠誠的時候:“職部領命,八天內必定拿下京師,如不成必當自裁以報大帥厚望!”

趙東雲卻是擺一擺手:“我要的是勝利,不是你的自裁!”

這場以霸州戰役為主導的軍事會議,最後卻是變成了要求孟恩遠限期攻克京師而告終。

等孟恩遠走出了會議室後,臉色沉重的走到楊德明身邊:“楊處長,能不能把你手底下的參謀借過來到我第一軍?”

楊德明看着孟恩遠,心裡也是有些替他擔心,進攻京師的第一軍兵力其實不算多,而王英楷手下的雖然是殘兵敗將,但是也有兩萬人呢,雖然多數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貨色,但是第一師的第二旅卻依舊是個硬骨頭!

如今聽孟恩遠說要借人用,也是理解孟恩遠的想法,第一軍的參謀人員雖然不少,但是專業素質和參謀部里,尤其是作戰處的參謀們相比素質相差還是比較大的,其他軍、師、旅的作戰參謀雖然都是優秀的年輕軍官,但是基本上是北洋軍校、奉天軍校本土培養的軍官,但是作戰處里的作戰參謀們大多是留學生和進修生,軍銜最低都是少校,並且以中校居多,這要是到野戰部隊里任職,基本上都是團長的候選人。

楊德明想着自己作戰處里人不少,而且近期也不需要組織和當初入關作戰、唐山戰役那樣的大規模的作戰計劃,區區一個霸州戰役還用不了作戰處那麼多人力資源,借調幾個人給孟恩遠的第一軍問題不大。

當即道:“這當然沒有問題,我回頭挑幾個讓他們到第一軍協助作戰!”

孟恩遠道:“嗯,如此就謝過了,對了,我聽說你手底下的三科科長方慶坤少校也在,能不能把他也調過來?”

楊德明有些驚訝看着孟恩遠,沒想到孟恩遠這個中`將軍長級別的人還知道自己作戰處下面的那些作戰參謀們,而且今天既然能夠說出方慶坤的名字,想必是對此人也有着極深了解的。

“孟軍長您倒是好眼光,這方安卿的能力在今年一干歸國的留德同僚里也算頂尖了,既然您開口了我就讓他過去第一軍幫幾天!”

方慶坤,字安卿,山東聊城人,此人和諸多北洋體系內的軍官們一樣,乃是根正苗紅的北洋人,庚子年前袁世凱擔任山東巡撫時期,他投入武衛右軍之中,由此此人投軍前乃是秀才,加上年輕好學很快就是進入武衛右軍隨營學堂就讀,而當時趙東雲還在武衛右軍隨營學堂擔任教習,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方慶坤算得上是趙東雲早年的學生之一,隨後該人和其他諸多學子一起被袁世凱送往德國留學,和楊德明、李想等人考入了柏林軍事學院不同,此人在德國就讀的是普通士官學校,今年年初回國後和李想、伊良旭、康殿橋等人直奔瀋陽投奔趙東雲。

並被授予少校軍銜,在作戰處任職二等參謀,數月後也就是奉軍入關前夕,由於奉軍大舉入關在即,抽調了陸軍司令部,尤其是參謀部的大量軍官充實野戰部隊,作戰處原三科科長被調往第十師高升第三十九團團長,於是這個方慶坤也就趁機升任作戰處第三科科長。

其人由於能力出眾,雖然陸續回國投奔趙東雲的留德學生不少,但是除開了楊德明等三人是柏林軍校的高材生前途一片光明外,其他的留德生的升遷由於個人能力的差別也是差別極大,混的差的只是個上尉,混得好是則是少校甚至中校,而方慶坤由於能力傑出,如今雖然那只是個少校,但是已經升任作戰處第三科科長,不用多久積累些資料升任中校、上校也是穩噹噹的,由此再外放到野戰部隊的話,一個團長是妥妥的。

這樣能力傑出的人在奉軍里名聲自然也不會小,但是能夠讓孟恩遠這個奉軍里的軍長看重並親自提出來,也是讓楊德明小小的驚訝了一把。

孟恩遠既然點名要了此人,楊德明自然不會從中阻擾,隨後就是安排了方慶坤以及另外三名作戰處的參謀去了第一軍司令部那邊,臨時幫孟恩遠出謀劃策。

這種安排自然不是正式的調任,只是臨時的借調而已,不過對於方慶坤等人來說,此舉也算是在履歷里增加濃厚一筆的好事,如果進攻京師的戰事順利,那麼對於他們日後的升遷而言也有極大的好處。

當孟恩遠找人才充實了自己的參謀團隊後,很快就是重新制定了進攻京師的計劃,這一次他們進攻的重點從南苑改到了通州方向,理由就是南苑雖然便於進攻,補給也方便,但是對面卻是盧永祥親自率領的第一師殘部,別看是殘部,但是裡頭的第二旅卻是在唐山戰役里沒有受到過損失的部隊,這打起來可不好打,而通州方向雖然敵軍兵力也多,但是卻都是第十一師、第十二師的部隊,這進攻起來雖然補給麻煩了點,但是補給到位的話會容易的多。

孟恩遠被趙東雲要求八天內攻克京師,進而第一軍大規模調整現有的部署和戰術時,霸州方向的戰事也是隨着作戰處正式制訂了反包圍作戰計劃後激烈了起來。

隨着第六旅改變方向向霸州東南方向迂迴,試圖迂迴到第七師側後以進行反包圍的時候,第五旅面對第七師的猛攻變的更加危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