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初春的太陽已經慢慢落下山,只留下天空上的通紅晚霞,晚霞下馬鞍山長江兩岸卻是不斷的划出道道流星般的光跡,這些都是北岸奉軍炮兵部隊發射的炮彈,近百門火炮不間斷的發射,數不清的炮彈朝着南岸飛去,以支援南岸的第十七旅以及第十八旅發起反攻作戰。

沒錯,就是反攻!

自從下午六點皖軍看到形勢不妙主動停止了大規模攻勢後,當面的潘巒清卻是果斷的下達了發起反攻的命令,尤其是得到了第十八旅兩個營增援後的第三十四團更是連接發動了多場攻勢,儘管沒有殺傷多少的敵人,但是卻是成功的奪回了兩道陣地。

就在第十七旅發起反攻之際,林永權也是在一群高級軍官的陪同下踏上了浮橋。

儘管受限於自身戰術能力薄弱,林永權在這一場的渡江戰役里相當低調,前面數天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孟恩遠親自給潘巒清下達各種作戰指令,並有潘巒清全權負責指揮渡江部隊的進攻和防禦作戰,林永權這個第九師師長的存在感相當薄弱,對此林永權雖然心中有所不願,但是他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讓他去親自指揮第十七旅進行灘頭防禦作戰,面對第四師補充了和兩江第七師的夾攻,十有八`九是戰敗的,再加上戰前趙東雲也是給他發去了私人密電,密電上也是暗示讓他不要在渡江戰役過多的插手潘巒清的指揮,要做到適當的放權。

所以在前期的渡江作戰里,他都是非常低調,給予了潘巒清極大的自主權利,也沒對孟恩遠繞過他直接指揮第十七旅而表現出什麼不滿來。

然而不管怎麼說,他林永權都是第九師的師長,如今第十八旅也過江了,也就代表着他的第九師全部兩個旅的作戰部隊都已經過江,他這個師長自然是會跟着過江,以便後續親自指揮第九師的戰事。

林永權的過江,也就代表着第九師的渡江行動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就是要把火炮和騎兵部隊運輸過江了,不過騎兵還好,騎兵們可以牽着馬走過浮橋,然而火炮就有點困難了。

目前特遣工程團搭建的浮橋只是初步完工而已,承載能力還非常有限,如果要勉強通行那些重達一噸多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有可能會造成太大的麻煩。

所以第四軍的渡江行動也是有先有後的,首批渡江的乃是第九師的輜重部隊,他們將會及時送給南岸的第十七旅、第十八旅送去急需的彈藥、糧食等補給,其他就是第九師的那個山炮營了。

雖然同樣是七十五毫米的口徑,但是山炮的重量要遠遠輕於那些野戰炮,以目前的浮橋強度來說,勉強也能夠把這些山炮運輸過江。

至於那些野戰炮,則是繼續部署在北岸,一方面是還不能運輸過江,另外一方面南岸的奉軍部隊也是需要不間斷的炮火支援。

和林永權一起走上浮橋的第九師大量官兵舉着火把,在這條橫跨了數公里長江的簡易浮橋上緩緩前行着,在晚間七點多的夜色下,亮起了一道壯觀的江景。

特遣工程團搭建的浮橋從兩岸的灘頭開始,越過了北岸的大約七百米的浮橋後,就是橫跨江心的小黃洲上,由於小黃洲上地形相當泥濘,所以特遣工程團在預定的通道上鋪設了木板,這一段木板通道大約兩公里左右,然後再一次搭上南邊的浮橋,這一段浮橋大約一點三公里。

兩段浮橋再加上小黃洲上的木板通道,總長大約四公里左右。

由於目前的浮橋只是簡易的浮橋,可以容納同時通行的人員、貨物有限,所以第九師的後續渡江部隊通行速度也是有限,等林永權走完這段長長的浮橋,剛踏上南岸的土地,早已經等候着的潘巒清等先前渡江的第九師軍官們已經是迎了上來。

“權帥,這一路上可還好走?”潘巒清看見林永權過來,當即主動上前恭敬問候着,緊隨潘巒清之後,其他第九師的中高金軍官們也是齊聲問好。

這個權帥的稱呼聽起來有些怪,但是聽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稱呼某人為某帥乃是當代國內諸軍閥部隊里比較流行的一種稱呼。

當代國內諸人的稱呼還是比較複雜混亂的,後世人一般都搞不清楚,比如趙東雲他自謙的時候會自稱自己的名雲或東雲,狂傲的時候自稱本大總統,外人稱呼他的時候,敵人會蔑稱趙東云為趙光頭,普通人稱他為趙總統,也有的人以他的籍貫所在作為代稱,稱之為‘趙宿遷’,部下一般叫大總統、大元帥,進修生則稱趙東云為老師,不同的人一般對趙東雲都用不同的稱呼。

至於趙東雲的字嘛,也就以前的袁世凱可以喊他一聲‘子楊’,至於現在嘛?當代國內已經沒有人有資格用字來叫他了。

趙東雲是大元帥、大帥,而加上前清以及其他軍閥的一些風俗,所以奉軍內部的一些高級將領一般也會被部下尊稱為某帥,不過沒有固定的稱呼方式,有的人稱孟恩遠為‘村帥’,這個村乃是他的字曙村的第二個字,又有的人稱他之為‘軍帥’,這個軍乃是代表了其乃是奉軍的一軍之長。

而再下來的那些師長們、旅長們,大體類似,往往都是取名的一個字或者字里的一個字,後頭再加上帥作為尊稱,林永權就是被部下們當面尊稱為權帥。

這種稱呼風格可謂是帶有濃厚的封建傳統氣息,不過一時間要改估計也改不過來,因為北洋這一個利益集團它實際上就是封建傳統的延續,和後世的所謂革命黨人有着天然上的差別。

潘巒清等人一人一口權帥,表現的相當恭敬。

儘管整個奉軍都知道林永權的戰術指揮才能一般,但是誰也都知道,這個林永權乃是最早跟隨趙東雲起家的老資格將領,當年為了扶持林永權上位,趙東雲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為了補充林永權自身的指揮才能不足的問題,趙東雲特地給第九師配屬了大量專業的作戰參謀,所以不管林永權自身能力怎麼樣,但是卻是正兒八經的趙東雲的心腹將領。

而且林永權素來比較有自知之明,指揮作戰的時候一般都是和手底下的軍官和參謀們一起商討制定計劃,不會說獨斷獨行這種事,所以林永權任職第九師師長多時,但是第九師卻沒有因為林永權自身能力的缺乏而出現什麼戰敗的例子。

林永權也沒有擺什麼架子,當即就是和前來迎接的眾位軍官說起話來,當他走到方慶坤跟前的時候,面帶着微笑道:“安卿此番表現我都看在眼裡,待戰事一了,我親自為你向大元帥請功!”

方慶坤粗壯的臉上雖然保持着鎮定,但是依舊掩飾不住那股喜色!

自從兩個小時皖軍主動停止進攻的時候,他方慶坤就知道,這一戰的功勞已經是撈到手了,往後不管怎麼樣,都是能夠再升一升的,假以時日成為一師師長甚至軍長都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馬鞍山那邊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呢,當京師的趙東雲受到前方電報,說皖軍已經停止進攻,浮橋已經架設成功的時候,他當即就是吩咐:立授潘巒清加中`將銜,勛四位。

其餘渡江有功將士一併優厚封賞,參戰之第十七旅所有軍官士兵一律增發一月餉銀作為獎勵,第四軍其餘直接或間接參與行動的一律增發半月餉銀,陣亡以及負傷的士兵一律發放優厚的撫恤金以示趙東雲的優待恩情。

待京師的封賞電報傳到前線第九師後,包括潘巒清在內的軍官以及普通士兵們在內都是充滿了喜色,軍官們為了日後的閃亮前程高興,士兵們為了增發的餉銀而高興。至於陣亡者的家屬們拿到豐厚的撫恤金時是興高采烈還是悲憤欲絕,這個暫時不再趙東雲的考慮之內。

第九師的大量輜重部隊以及山炮部隊連夜過江的時候,馬鞍山和人頭磯前線卻是陷入了一種比較詭異的平靜當中,皖軍停止了主動進攻,而是開始挖起了防禦工事來,而第九師這邊也是因為苦戰多日,早已經筋疲力盡而無法發動大規模的反攻,所以雙方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然而雙方前線平靜的時候,長江的那道奉軍架設的浮橋上,火把的燈光卻是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於此相對的,在東、南以及西邊的幾個方向里,也是出現了大量的火把,那些都是從金陵、蕪湖等地趕來增援的皖軍部隊。

雙方此時都在積累着最大的能量,以求在之後的戰鬥里爆發出最大的戰鬥力來。

長江南岸,第九師的臨時指揮部內,第九師的中高級將領們難得的齊坐一堂,一旁的作戰參謀們正在詳細解說著目前的戰事。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