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十五師身為奉軍里最新的一支新編程的主力部隊,雖然說裡頭的軍官都是從各部隊抽調過來戰鬥經驗豐富的優秀軍官,但是普通士兵們的戰鬥經驗卻是是十足十的零蛋,縱然之前曹錕已經對他們進行了頻繁密集的訓練,但是訓練和實戰經驗是兩碼事。

這樣的部隊如果直接遇上皖軍的主力,比如第四師和第二混成旅,那下場是百分百悲劇的,這種事已經在兩江第七師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這支部隊幾乎和第十五師、第十四師差不多,裝備齊全,兵員都是良家子,經過良好的訓練,然而兩江第七師遇上第九師,卻是被打的節節敗退,最後被全殲,連師長都是戰敗自殺。它沒有和第十四師一樣,有着慢慢積累戰鬥經驗,逐漸成長的機會,一上來就是最猛烈的攻防戰,下場悲劇也就是自然的了。

第十五師此番作戰,遇上的卻不是皖軍主力第四師和第二混成旅,登陸上海的時候遇上的乃是皖軍里大量存在的兩江陸軍。

駐防上海、吳淞炮台等地的乃是兩江第四師,這支部隊也是成立時間比較久的部隊了,去年年初段祺瑞南下兩江後,就是利用大量的南方聯邦投誠士兵編組了一批兩江部隊,兩江第四師就是那個時候成立的,距離已經成年一年多。

然而這支部隊自從成立後,就是一直駐防江南地區,先是駐防鎮江,然後移防上海,這種駐防經歷代表了什麼?代表了它並沒有參與皖軍後續南下閩浙、江西等方向的作戰,也就是說,這支部隊實際上和奉軍的第十五師一樣,在大規模戰鬥經驗上也是個新丁。

如此,這樣兩支都沒有大規模作戰經驗的部隊就在上海碰撞到了一起!

四月十六號,首批登陸的第十五師部隊沒有朝着上海市區進軍,而是就近直接朝着吳淞炮台發起了進攻。

雖然駐防吳淞炮台的兩江第四師之第七旅奮力抵抗,但是依舊沒能夠擋住第十五師的進攻,皖軍苦心經營的吳淞炮台在堅守了只有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是宣告失守。

吳淞炮台的失守,等於是奉軍徹底打開了長江的入口,沒有吳淞炮台的威脅,程璧光的艦隊就能夠沿江而上,直抵江陰炮台。

儘管程璧光的艦隊因為江陰炮台的阻攔不可能說直接抵擋金陵為苦戰中第四軍提供支援,但是至少在上海沿江,蘇系海軍已經足以橫行無阻,並為登陸作戰中的陸軍部隊提供大量的炮火支援,這將會有力的支援陸軍作戰。

別看現在的中國海軍弱小,蘇系海軍更是只有區區幾艘巡洋艦和炮艦而已,但是海軍的火力歷來是陸軍無法比擬的,蘇系海軍里不僅僅有着海圻號上的八寸艦隊,而且還有大量的六寸和五寸、四寸級別的艦隊,還有相當多的三寸級別的副炮。

這艦隊里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口徑最小的都是有三寸的級別,而主力則是六寸和五寸、四寸艦炮為主,然而陸軍方面呢,則是以三寸級別的75毫米艦炮為主力,四寸級別的一百毫米艦炮只有區區兩個營而已。

陸軍方面雖然有爆炸威力不遜於五寸艦炮的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但是那射程、精度都足以讓每一個陸軍將領罵娘,一般這一百二十毫米的迫擊炮都是作為前線支援火力使用,不可能作為遠距離炮擊支援使用。

當海軍靠近江邊,為第十五師以及第十師的部隊提供龐大的火力支援時,陸軍的進攻行動比作戰處預料的還要順利。

就在十六號當天,為了進一步整合前線奉軍作戰部隊的指揮體系,趙東雲做出了前線各軍所屬部隊的調整,他命令把第十五師歸屬第二軍統轄,同時抽調原第二軍的第三師、第二重炮營歸屬第四軍。

此舉是因為第十師和第十五師已經一同登陸上海一帶,為了讓這兩個師能夠更有效的配合作戰,避免出現指揮、配合上的混亂,當然這兩個師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是非常必要的。

同時第三師自從渡江後,一直和第四軍各部隊參與對金陵方向的攻勢,而前期中孟恩遠身為金陵戰役的最高指揮官,實際上已經接過了第三師的指揮。

如今把第三師正式調入第四軍,也是為了能夠讓孟恩遠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指揮第三師進行金陵戰役。

如今奉軍在南方的四個軍里,第一軍轄有第一師、第四混成旅、第一重炮營,算得上是實力最弱的一支部隊,不過第一軍主要面對的乃是江西方向,參與當塗戰役的第四混成旅遭遇慘敗後,現在可以說已經是很難發揮什麼作用了。

第二軍轄有第十師、第十五師、第十六師,目前已經渡江在上海一帶,面對敵軍數量不少,但是都是皖軍里的兩江省軍,戰鬥力有限,有第十師這支主力部隊作為支柱,也不用怕遇上太大的麻煩。

第三軍部署在河南、南直隸一帶,主要承擔河南、京漢鐵路的戰略守備任務,目前轄有第八師、第十一師、第十三師,這三支部隊都是奉軍里公認的二線部隊,不管是裝備還是兵力以及訓練水平,都是遠遜於在江南地區作戰的那些奉軍主力部隊。

再者別看第三軍沒有直接的作戰任務,但是需要同時防備王士珍、吳鳳嶺、南方聯邦的趙爾巽,實際該軍的壓力是非常龐大的,所以哪怕是江南戰事緊張的時候,趙東雲都是不敢輕易調動第三軍的部隊東進皖南。

再過來就是孟恩遠率領的第四軍了,雖然該軍組建不過兩月,但是專門為了江南戰略組建的這個軍卻是集中了奉軍里的大部分精銳部隊,目前轄有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四師、第一混成旅、第二重炮營、第二騎兵旅,這些部隊可是都是奉軍里名副其實的主力部隊,哪怕是第一混成旅和第十四師雖然戰鬥力不如第三師、第九師,但是也比第八師、第十一師這些部隊要強得多。

第四軍說是集中了大半個奉軍主力也不為過!

第四軍集中了如此多的和主力部隊,其目的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拿下金陵,徹底奠定江南戰略的勝利。

除了這四大軍外,奉軍還有諸多嫡屬於統帥指揮的部隊,大多都是部署在直隸、東北兩地的部隊,主要是眾多的混成旅,包括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改編的第十七師,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改編的第十八師,第十一混成旅以及第一騎兵旅。

對前線部隊整編雖然從師、軍級來說調整比較大,但實際上在趙東雲發出正式調令之前,這些部隊就已經到位作戰,因為並不會說對前線部隊的作戰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第二軍正式登陸上海,並緊緊花費了兩天時間就攻下了吳淞炮台,這造成了皖軍內部的極大震動,段祺瑞得知吳淞炮台失陷後,第一時間就是毫不客氣把兩江第四師第七旅的旅長直接撤職,同時嚴令兩江第四師死守上海。

段祺瑞並沒有讓兩江第四師反攻吳淞炮台之類的,因為他也知道只靠區區一個兩江第四師連守住上海都很勉強,根本不可能說有能力反攻吳淞炮台。

要想反攻吳淞炮台,甚至要想守住上海,單單憑藉一個兩江第四師是絕對不行的,段祺瑞勢必還要從其他方向抽調部隊增援上海。

而這樣一來會造成什麼影響,就代表皖軍原本把這些部隊抽調到金陵一線增援作戰,但是現在被迫抽調到上海後,就間接影響了金陵方面的戰事。

這才是趙東雲冒險派遣部隊直接登陸上海的最直接目的,緩解金陵方向的第四軍戰略壓力,從而為第四軍拿下金陵甚至殲滅第四師創造有利的條件,當然了,趁機拿下上海然後直接攻佔整個蘇南地區也算是一個戰略目標。

段祺瑞抽調駐紮蘇州、無錫一線的兩江第九師迅速南下增援上海方向,以求守住上海,阻擋奉軍第二軍的西進步伐。

江南戰局在短短的數天之內,就是出現了一連串讓人預料之外的事,先是奉軍第四混成旅被擊潰,然後奉軍第一混成旅切斷金陵的補給線,進而使得奉軍第四軍完成了對金陵的戰略包圍,同時皖軍第二混成旅迅速東進,夾擊奉軍第四軍,使得金陵方向的戰事對於奉皖兩軍而言都是危險異常。

這個時候,奉軍冒險對上海地區的登陸,更是直接打破了原有江南戰事的戰略平衡,奉軍第二軍兩個師迅速拿下吳淞炮台,進而對上海發起攻勢,這不僅僅讓皖軍在上海、蘇州一帶的戰略安全變的極其危險,甚至影響到了皖軍對金陵方向的增援。

此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影響就是,江南製造局就在上海,該廠局可是供應了皖軍過半的彈藥消耗和軍械,此外上海也是皖軍獲得進口軍火的主要港口,一旦上海被攻佔,那麼江南地區的皖軍就會失去一個極為重要的武器彈藥的補給點。

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江南方向的戰事變的更加撲朔迷離,更是讓國內的其他一大票軍閥們看不清,摸不透奉皖兩軍到底誰會取勝。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