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二筆投資,並不是投入新行業,而是福元公司已經在做的洋灰產業,洋灰也就是水泥。近年中國的水泥市場幾乎是供不應求,軍方的需求、大型項目的基建都需要大量的水泥,福元公司已經是先後在直隸、奉天兩省投資創辦了三家洋灰廠,這三家洋灰廠自從投產後幾乎是日夜開工,但是依舊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利潤自然也就是刷刷的往上漲。

在利潤的帶動下,在趙東雲要求投資重工業的情況下,福元公司準備豪賭一把,準備同時在直隸、奉天、山東、河南以及江蘇先後投資建設六家新的洋灰廠,其中由於看好江南地區這個市場,尤其是上海這個大城市的民用建築市場,福元公司可是下了血本,打算在蘇南同時建立兩家大規模的洋灰廠。

一旦在全國多省同時建立的這些洋灰廠都投產,那麼就是宣告着中國第一個大規模洋灰產業集團即將成立,日後甚至有可能形成一個托拉斯化的水泥企業。

第三筆投資則是要小一些,福元公司準備投資建立一個五金廠,這個五金廠的產品主要是一些零部件,這主要是給國內的那些大型機器廠做配套的,這算得上是福元機器廠進軍基礎產業的一個嘗試,別看這些小零部件個頭不大,但是技術含量不低,比如最簡單的螺絲、彈簧,國內目前能夠做滿足軍用需求的螺絲、彈簧的廠家一家都沒有,不管是福廠還是江南兵工廠,他們所需的這些零部件都得清一色的進口。

一旦福元公司把這些基礎零部件做出來,那可就是國內獨一份,以此為基礎正式進軍國內的基礎工業就要順利的多。

福元公司的這三大投資計劃,以洋灰廠的擴產投資最大,福元公司自己一時間也拿不出來太多的資金,但是福元公司又想要把洋灰產業牢牢掌控在手裡頭,不願意找太多的合資人,所以就是採取了貸款的方式,準備從華通實業銀行貸款,此外也是利用自己掌控的福隆銀行在上海一帶發行債券用以籌集資金。

福元公司帶頭至於,國內的另外一家重工業龍頭企業福元機器廠也沒有閑着,不過他們的第一個動作並不是投資,而是自身的改革!

福元機器廠的董事會們迅速通過了成立‘唐山工業公司’提案,由唐山工業公司全資控股福元機器廠、唐山鋼鐵公司,唐山工業大學、福元機器廠附屬醫院等一系列的子公司,原福元機器廠的股份全部按照原比例轉為唐山工業公司的股份。

這種改革乃是福元機器廠自身的發展需求,福元機器廠如今的規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家兵工廠了,而是一家包含了國防工業、鋼鐵、木材、化工、科研、教育、醫療、電力、水利等多方面的集團化企業,儘管國防工業依舊是大頭,但是管理模式也得跟進時代了。

說起來這個改革也算的是上仿效福元公司,早年福元公司也是只用一家福元紗廠管理諸多產業,後來發現這種管理模式有太多的限制後,就是直接成立了福元公司,用以統一管轄諸多包括福元紗廠在內的子公司。

完成對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後,唐山工業公司很快就宣布了三個大規模的投資項目。

第一個就是宣布即將在奉天鞍山投資建設一個大規模的鋼鐵廠‘鞍山鋼鐵廠’,計劃投資額達到千萬之巨,建成後,產量甚至都會超過現有的唐山鋼鐵廠。

第二個就是宣布將會擴大對煤鐵礦業的投資,包括增加對撫順的煤礦投資,增加在鞍山鐵礦的投資。這兩項增資計劃加起來高達五百萬之巨,其目的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進一步擴大唐山工業公司在國內鋼鐵行業的龍頭地位,確保後續鞍山鋼鐵公司的鐵礦和煤礦的來源。

上述兩個投資案都算是對鋼鐵行業的投資,而鋼鐵行業也是唐山工業公司在國防工業之後的第二大支柱性產業,重視是自然的。

第三個則是和國防工業以及鋼鐵產業沒有太大關係了,因為唐山工業公司準備的第三項投資乃是機器產業,唐山工業公司準備投資三百萬,用於擴產原有的福元機器廠葫蘆島機器分廠,準備利用唐山工業公司強悍的技術力量,研發投產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的工業機床。

工業機床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不管是現在這個年代還是後世,一個國家的工業機床水平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

福元機器廠實際上早幾年就開始涉足這一產業了,葫蘆島機器分廠就是搞這個的,一開始只是小打小鬧,搞修理機床的業務,這修了幾年後,再加上唐山工業大學那邊也是成功逆向測繪了不少機床設備的設計圖,一開始唐山工業公司只是自己少量生產一些,以滿足自身的需求,但是後來發現國內大部分廠家都在大規模進口各類型的機床,看到了商機的唐山工業公司董事會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準備大規模投資然後涉足國內的工業機床業務,想要從洋人的口中奪食。

唐山工業公司有錢,有技術,有野心,搞這些也就不奇怪了。

趙東雲得知了,覺得很欣慰,對於唐山工業公司的野心,他是支持的。而他的支持里錢自然是沒有的,技術也是沒有的,他能夠給的只有政策。

當即他就是大筆一揮,給予了這剛掛牌的葫蘆島機器公司特別免稅的優惠政策,甚至下達了一份文件,要求國內工商企業要支持國產機床。

在福元公司、唐山工業公司這兩家龍頭企業的帶領下,國內的其他資本家們也是看到了政府扶持重工業的決心,一時間諸多資本家們開始涉足重工業。

其中有投資開礦的,有投資小規模鋼鐵廠的,有投資小規模的機器廠的,各種不一而足,雖然這些民營資本的投資額都不大,規模大的都只有幾十萬上下,超過百萬的一個都沒有,那些只有投資幾萬元的小廠更多,這些廠家生產的產品除了民用產品外,一些工業產品主要還是給那些大廠做配套,一時間,直隸和奉天等省的小規模廠家雨後春筍般成立起來。

看到這些,趙東雲不得不感嘆,有一個超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帶頭,搞工業要順利的多啊,如果沒有福元公司和唐山工業公司帶頭,那些做配套的小廠家就算建立起來了,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沒處賣去啊。

這個時期蘇系扶持的工業模式和日`本扶持的工業模式有點類似,都是通過建立幾個龍頭企業,然後再吸引大量的資本建立小規模的廠家,甚至家庭作坊式的企業,進而帶動整個工業規模的擴張。

現在的中國的經濟模式是非常跟不上時代的,尤其是能夠出口創匯的的產品嚴重依賴生絲、茶葉、大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