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但是不管因為何故,打贏了自然就該勉勵一番,所以回了信進行了口頭上的表揚,然後又說讓他繼續努力,爭取早日把剩下的金萬福以及王小辮子的馬隊也給剿滅了。追小說哪裡快去眼快

對於投誠過來的張作相,雖然趙東雲對他一樣沒什麼好感,實際上趙東雲對這些土匪大多是沒有什麼好感的,但是人家既然陣前反叛投誠過來,而且還心甘情願的放下兵權,他自然也是不會隨手打發了,所以親自批了個條`子,讓他去隨營學堂速成班進學。

隨營學堂雖然只是第三鎮的私設學堂,但就算是第三鎮內部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考進去的,更加別說是中途插班了,沒有趙東雲的條`子張作相根本就進不去。

‘第三鎮隨營學堂’前身就是新建機槍營隨營學堂、後來先後改名為第三協隨營學堂、第三混成協隨營學堂,到第三鎮成立後自然改名為第三鎮隨營學堂,靠掛在鎮本部教育處名下,學生主要是為第三鎮現役士兵以及軍官。

其中分有進修班和速成班,進修班的話旨在提高第三鎮內中高級軍官的戰略、戰術素養,講課的主要是趙東雲以及高薪聘請的數名外籍高級退役軍官,教授的課程相對比較高階。

此外隨着北洋擴軍速度越來越快,北洋體系下的幾所軍校雖然招生越來越多,但是短時間內依舊很難滿足各鎮對新式軍官的需求,,尤其是去年年底第三鎮、第四鎮同時開辦,北洋一時間根本就無法提供那麼多的合格軍官,所以當時保定畢業的一大批軍官被段祺瑞招攬了後,導致第三鎮擴軍過程中基層軍官極為缺乏,為此趙東雲一方面是在國內範圍內大力招攬人才,另外一方面也是自己嘗試着培養基層軍官。這才除了現役軍官進修班外,又開設了一個速成班,從現役短文識字的士兵以及文案情書中挑選進行軍官速成培養。

不過為了避免造成不好的政治影響,隨營學堂里不管是速成班還是進修班,都是不對外界招生的,隨營學堂只從第三鎮內部招生,不過依舊有不少人年輕人想要報考。

這年頭雖然普通人對當兵有一定的抗拒性,認為好男不當兵的大把,但是當兵和當軍官是兩碼事,庚子年後隨着科舉改革,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投軍,尤其是那些秀才們投軍的更多,當然他們去投軍不是說當大頭兵的,而是普遍去報考軍校或者從事文案清書之類的職位。

然而別以為這些軍校就容易報考了,各省尤其是湖北或者直隸的幾所學堂每年都是上千人去報考,最後一般只錄取百多人而已,所以很多人聽到趙東雲弄了個隨營學堂後也有不少人想要報考,聽說不能直接報考所以很多人就走了迂迴的路子,也就是先去當文案清書之類的,然後再用第三鎮現役軍人的身份去報考。

趙東雲弄的這個隨營學堂速成班的教學質量自然是不如北洋陸軍軍官學堂這種正規軍校,不過培養出來的當個基層軍官還是勉勉強強可以的。

這個速成班雖然不算多少,但是第三鎮隨營學堂不僅僅有速成班,還有進修班呢。

這個進修班在北洋體系內的名聲可比隨營學堂速成班大多了,從新建機槍營時代開始,趙東雲在保定開辦的時候就有不少友軍的軍官時常來旁聽,尤其是趙東雲經常親自授課,根據後世的記憶以及留德生涯里所學的軍事理論,基本上他講述的都是當代最前沿甚至是超前的戰爭理論,很多東西國內甚至沒有人聽過的。

在國內你如果想要知道什麼叫靜態或者彈性防禦理論,你就得來這個進修班,如果你想要詳細的了解什麼叫做總體戰,你還得來這個進修班,又比如你如果想要知道趙東雲去年年底提出的‘國土防禦理論’裡頭的‘空間換時間’是什麼意思以及擁有什麼意義,那麼你還得來這個進修班。

這些東西涉及的已經不是戰術層面,而是戰略層面,你在北洋陸軍軍官學堂和日`本陸士是學不到這些東西的,至於其他幾所可以學到這些東西的名校,比如日`本陸大、德國柏林軍事學院一般國人根本就去不了,陸大就不說,人家日`本根本就不允許國人去報考,至於德國那邊的幾所高級軍事院校按照道理來說也是不會接受外國留學生的,但是德國對接納中國的留學生還是比較歡迎的,通過外交途徑還是勉強可以讓德國接受少量幾個留學生到那幾所高等軍事院校學習的。

但是前提得通過外交途徑的官派生而且還得你自己考上才行。

因此北洋的諸多軍官唯一能夠接觸到這些戰略層面並且是最前沿的戰爭理論,只能跑到趙東雲的這個進修班來聽趙東雲講了。

趙東雲在保定數年之所以能夠拉起一個少壯派來,他的講課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北洋內部不少中高層軍官可都是或多或少旁聽過他授課的,所以聽到其他北洋軍官突然喊一聲趙東云為老師,千萬別覺得奇怪。

到錦州後,這個隨營學堂繼續開辦,而且依舊有不少旁聽生,去年年底段祺瑞、王英楷、吳長純他們是拉下面子,親自找趙東雲要了十幾個名額,並各鎮里抽調了十幾個手下到錦州來旁聽了半年,今年年初其他三鎮又是派遣了第二批十多名旁聽生來進修。

在當代中國,能夠接觸到當代最前沿軍事理論的地方,也就只有趙東雲開辦的這個第三鎮隨營學堂進修班了,至於北洋軍官學堂雖然出名,但是依舊只是一所培養初級軍官的學校而已。

其實趙東雲回國並崛起後,北洋又是掀起了一番留學德國的**,這幾年來雖然大部分留學生還是首選留學日`本,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尤其是北洋體系里的人選擇追尋趙東雲的留學步伐,前往德國留學,不過能夠進入柏林軍校的還是屈指可數,那不僅僅要官方派遣生才可以,而且還得你自己有能力考進去才行,那些自費生就不說了,基本上不可能考上軍校的。

而官派生的話,這幾年已經單單北洋就已經選派了前後上百人赴德留學,不過這些都是普通留學生,去就讀普通院校或者普通的軍事院校。

然而由於趙東雲這個成功例子在前,導致袁世凱對德國的幾所名校,尤其是柏林軍事學院大為期待,甚至特地每年都選派了真正的精英人才專程去德國報考該校。

1902年袁世凱從北洋新軍裡頭,先頭挑選了四個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留德幼年班的年輕軍官前往德國留學,要知道這四個人可都是和之前的趙東雲一樣在天津武備學堂幼年班學習多年,精通德文以及軍事理論的,算得上當代北洋體系里能夠培養出來的頂尖精英了。

然而這四個人一個都沒考上柏林軍校,讓袁世凱頗為失望,不過他沒死心,他覺得自己手下有一個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的趙東雲成效就那麼大了,要是能再多幾個的話那就更好了。

所以他去年又從整個直隸了搜刮七個精英人才去德國,不為別的,就為了去報考柏林軍事學院,而且為了安排他們去考試,清廷的外交部門可是花費了不少功夫,但也只考上了一個歷史上名不經穿的楊德明而已,今年估計還要派遣人過去應考,不過真正能考上幾個就是沒準了。

為了積累更多能去德國留學,尤其是能夠報考那些德國名校的留學種子,北洋陸軍軍官學校那邊還效仿之前的天津武備學堂,再一次開設了留德幼年班呢。

不過這些精英去了德國的人雖然大多考不上柏林軍事學院,但是好歹是官派生呢,通過外交途徑倒是可以上德國的其他幾所二三流的軍事學院,從整體的生源素質以及就學情況來看,比北洋體系派遣到日`本的學生比選派到日`本那邊的學生要強得多。

這也算是趙東雲給當代北洋帶來的一個小小改變了,畢竟有着他的例子在前,不少人是希望能夠和他一樣學有所成回國後一飛衝天的。

只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很少而已,對於普通識字而言,連獲得官派生的機會都非常難,更別說在外交途徑的幫助下報考各國名校了,他們一般都是自費去了某國運氣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語言學習後,能夠考上正規院校,如果運氣不好或者能力不夠,基本上只是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連日文或者德文都沒學順溜就回國了,這些半途而歸的人自然是說不上有什麼能力的。

這兩年,北洋體系內派遣到德國的留學生比較多,除了由於趙東雲的影響外,實際上還和去日`本那邊的留學生普遍玩參與革命黨有關!

也許對於那些南方省份來說,派遣出去的留日學生參加革命黨不算什麼事,但是在北洋體系里這卻是犯忌諱的事情,不管是在現在的北洋還是十幾年後的北洋,這個體系一直都是非常排斥那些擁有過激主張的革命黨。

這種情況下北洋自然是減少了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數量,轉而加大了對向德國派遣軍事留學生的數量,除了前頭說的每年幾個專門去報考柏林軍事學院這類高等院校的精英外,還有大量的普通留學生,這兩年都已經送去了上百人,這些人一部分會進入德國的部分初等軍事學院以及普通大學學習。

趙東雲給北洋帶來的變化也不僅僅是留德浪潮,更主要的還是讓北洋的諸多中高層將領知道了大量的當代前沿軍事理論,不至於讓北洋體系的戰略理論還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

給張作相批了進入隨營學堂的條`子後,趙東雲就是開始考慮起來新民府那邊的布防來!

之前新民府的布防自然是屬於張作霖來做,然而現在張作霖都被滅了個趕緊,而中國一方又不能不在新民府步兵,畢竟奉天就在邊上呢,得防着俄國人或者日`本人越過遼河進入遼西。

只是駐紮多少兵力以及派遣什麼部隊去倒是個問題!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