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十月六號,也就是袁世凱被刺的那一天起,幾乎所有在外地的北洋諸將都做着同樣的一件事,那就是做戰備!

奉天的趙東雲,山海關的段祺瑞和吳鳳嶺,保定的王英楷以及山東的張懷芝,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開始調集調集兵力,而這個情況隨着十月七號袁世凱的死訊傳出來後更為明顯。看書神器YAnKuAi、.、

以奉天的趙東云為例,六號晚上他得知袁世凱被刺殺後就是開始召集部隊主要將領,而到了七號上午得知袁世凱已經死亡的消息後,趙東雲立即就是下令第三鎮準備入關,並且還成立了臨時性的奉天騎兵協。

於此同時他還馬不停蹄的親赴軍營,接見了位於錦州的所有隊官級別以上的軍官,並且還親赴了第三鎮第九標的駐地,視察軍營,慰問士兵。按照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趙東雲親切的看望了第九標官兵,表達了北洋中央對士兵們的親切問候,並且還親手向獲得優良訓練成績的士兵發放獎章。

說句題外話,那就是這獎章還是純金打造的,上刻趙東雲的頭像浮雕。

幾乎一整天里,趙東雲都是待在第三鎮的軍營里,除了顧不上勞累不停的視察各營,接見數以百計的中低級軍官外,還不斷的對諸多軍務做出安排。

然而就在趙東雲準備着入關,會同其他幾位北洋大佬進軍京師的時候,卻是傳來了慈禧同意建省,並且任命趙東云為東三省總督的消息。

東三省總督啊,這個誘惑卻不小!

要知道在趙東雲原來的謀劃中,他就是想着如何把東三省徹底掌控到手中,就在前幾天他的打算還是這樣的,那就是依靠袁世凱把趙爾巽攔在東三省門外,推遲東三省建省的時間表,等自己在奉天發展兩三年後,到時候自己的實力和資歷也足夠了,屆時就一舉推動東三省建省,進而謀取東三省總督的計劃。

原本這個計劃進行很順利,一次的榆關密議就讓朝廷放棄了打壓北洋體系的所有計劃,然而趙東雲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袁世凱就是遭到了刺殺。

袁世凱一死,那麼也就代表着趙東雲之前的所有謀劃都化為了泡影!

現在朝廷這邊為了穩住自己,一下子就是把整個東三省送了出來,說實話不心動是不可能的,然而這個誘惑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糖衣炮彈啊,現在的東三省總督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只要趙東雲接受了,一點讓清廷度過這一段困難時期,接下來估計就會分頭對付北洋諸將了,屆時趙東雲的下場除了造反還是稱病回鄉了。

不過現在要是直接入關的話,也是不妥!

自己一旦入關的話,會同段祺瑞和王英楷一起起兵的話,這清廷就算能夠拉攏王士珍和馮國璋,也是擋不住己方三人的聯合進攻,清廷死翹翹是必然的。

然而現在問題來了,一旦把清廷給滅了,到時候北洋奉誰為主?

這個問題並不是說誰當總統,而是誰當北洋之主!

放眼整個北洋,有能力進行爭多北洋之主的實際上只有三個人,排名最前,最有可能性的就是王英楷,他這個人本來實力就強悍,威望也是最高的,要是還帶着北洋諸將把清廷給滅了,到時候不管是趙東雲還是段祺瑞,估計都得捏着鼻子承認他是北洋的繼承人了。

然而這種事趙東雲和段祺瑞會讓他發生嗎?

絕對不可能的事,王英楷要想當北洋繼承人,先不說趙東雲答應不答應,趙東雲手下的一大票蘇系將領首先就得不答應,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王英楷要是登上北洋之主的位置,進而當上總統或者其他什麼的,到時候北洋內戰是妥妥的,就算趙東雲不想打,但是蘇系三鎮的悍將們,以趙東云為首的北洋少壯派們都會高舉着趙東雲的大旗再來一次起兵。

如果說之前的北洋是一個整體,北洋人有着整體的利益追求,那麼現在袁世凱死了之後,從中分裂而來的蘇系就單獨成為了一個利益整體,而這種利益集團是絕對無法接受北洋的另外一個派系登上總統寶座的。

而且除了趙東雲外,還有一個和王英楷是死對頭的段祺瑞呢,段祺瑞要是能夠忍得了王英楷爬到他頭上拉屎拉尿,那他就不是段祺瑞了。

所以如今北洋諸將出兵與否的問題並不在打不打清廷上,實際上這個沒什麼好討論的!

如今問題的關鍵就是,一旦起兵的話,誰才是北洋老大?

王英楷不行,而段祺瑞呢,同樣不行,趙東雲雖然手握三鎮,但是說說實話除了蘇系的將領外,其他派系的將領也不會服他。

至於王士珍,馮國璋和張懷芝以及吳鳳嶺等人,就更沒有希望了。

嗯,此外還有文官體系的徐世昌,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徐世昌勉強也夠資格當一個有名無實的總統,但問題是現在不是和平時期啊,在這個以軍權為核心的北洋體系里,文官派系其實只能算是輔助而已,實權大佬都是手握軍權的北洋諸將。

人們口中的北洋大佬,一般都是特指王英楷、段祺瑞、趙東雲等武將,可不是說徐世昌、周學熙他們。

當代的北洋,是找不出來一個可以服眾的繼承人的!

所以北洋的分裂其實是必然的,就算沒有慈禧的這一招也是會分裂的,唯一不同的是如果慈禧不弄這些權術,北洋諸多派系會在滅掉清廷以後分裂爆發內戰,而現在慈禧耍了這些手段以後,北洋立馬就分裂了。

保定第一鎮司令部內,王英楷滿臉的怒色:“他王聘卿好大的膽子,如今大半天時間過去了,難道還不夠他請辭的嗎?”

“我看他早就投靠朝廷了!”低下的人立即開口:“還有那馮國璋,我看他也早已經忘記了袁公的恩情,一個加銜就讓他屁顛屁顛的跑過去了!”

王英楷的心情很不好!

就在白天的時候,他還頻繁和段祺瑞、趙東雲他們互發密電,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是暗中約定要按照榆關密議進行起兵的,但是下午時分慈禧的數道任命後,首先是被自己視為心腹的張懷芝斷絕了消息,山東那邊已經有六個多小時沒有發電報來了。

隨後山海關的吳鳳嶺立即宣布表示無意爭端,竟然是連夜率領第二鎮往熱河而去,這個消息讓王英楷氣的掀翻了桌子。

唯一和王英楷還保持同樣步調的只有段祺瑞了,段祺瑞已經和他相互發了數道密電,表示一如既往的按照袁公遺命準備進軍京師。

此外北洋的另外一大派系趙東雲,雖然白天的時候好好的,但是到了下午和晚上的時候,根據王英楷在第三鎮內布置的探子通過密電回報,說趙東雲也是動搖了,晚上的時候再一次召集了大量中高級軍官進行了擴大會議,很明顯是在討論此事的得失。

王英楷在保定那邊手忙腳亂拉攏北洋各派系的時候,在京師也是繼續風雲涌動!

首先是馮國璋,在朝廷宣布給他加封太子少保的時候,他第一個就是上了謝恩折,他之所以這麼痛快的選擇投靠朝廷,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朝廷把原來的京旗常備軍、現在的陸軍第七鎮的管轄權收歸到了陸軍部,換句話說就是受到了他馮國璋的手上。

這個第七鎮本來就是旗人士兵為主,軍官也有大量旗人,剩下的都是大量北洋嫡系!

為了維持大局,鐵良出面拉攏那些旗人軍官和士兵自然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剩下的那些北洋軍官則是一一交給了馮國璋進行安撫、拉攏。

不過對於幾個名聲在外的北洋其他派系軍官,他們卻是沒辦法拉攏的,比如在外人眼中和趙東雲穿同一條褲子的曹錕,自從袁世凱被刺殺後就是被監視了起來,七號袁世凱傳出死訊後立馬就是被鐵良派人軟禁。

而和趙東雲關係同樣不錯的何宗蓮運氣要好一點,他雖然之前也被監視了起來,但是七號下午慈禧頒布一系列人事任命後,就是偷偷溜出了被軟禁的屋子,然後就是換上了便服登上了前往奉天的火車。

對於曹錕、何宗蓮他們這些身上有着明顯蘇系烙印的人來說,現在的關內絕對是個危險無比的地方,還是早早去了奉天投靠趙東云為好。

鐵良和馮國璋聯手,兩天之內就是把這個陸軍第七鎮給控制住了,可謂是行動迅速,當然這和馮國璋的出力也是分不開關係的,人家雖然名望上不如王英楷和段祺瑞兩人,但是好歹也是北洋大佬呢,只是以前一直都沒實際的軍權而已。

緊接着就是王士珍那邊,從頭到尾,王士珍的態度就一直非常曖昧,不但往王英楷和段祺瑞提心弔膽,也是讓清廷那邊憂慮無比,要不然馮國璋也不會剛收攏了第一鎮後,就立馬調第一鎮進京了,怕的就是王士珍突然翻臉。

七號晚,依舊燈火通明的慧慈教會醫院裡,王士珍看着已經經過擦洗,換上了新官袍的袁世凱,已經沒有聲息的袁世凱不復以往的那種威嚴,這個帶領北洋諸將從小站練兵開始,一步一步讓北洋成為中國第一大政治派系的人此時此刻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而已。

王士珍深吸了口氣,嘴裡喃喃:“現在的北洋,已經不是原來的北洋了,大人,不要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