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趙匡義很高興,他一直認為自己皇位來得不正,所以搞七搞八,但搞來搞去,還不是為了讓百姓認可,三軍認可,讓皇位安全,國家安寧嗎?可大家不知道他的用意,反而苦苦阻攔。

但宋九這樣做,效果更好。

於是在百姓歡呼聲中來到河洲,看了一球蹴鞠賽,然後返回。

宋九又邀請趙匡義去了西府,喊來二十個小吏,讓他們下棋。

趙匡義更好奇,一邊觀棋,一邊看着宋九。

棋下完了,宋九說道:“蹴鞠賽也有各種陣型,可高明者,會因為各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如力氣大,如跑得快,如帶球球感好,會安排一些適合的陣型,那麼就會勝了。再者,如下棋,有的喜用炮,有的喜用車,有的喜用馬,還有的居然能善小卒。這僅是一盤幾十枚棋子的棋局,二十二人的球賽,居然就會產生這麼多變化。若是放在數萬數十萬軍隊中,會有多少變化?”

說正事了。

趙匡義顯然會意,緘默不語。

宋九抽出他春天時刻意討要來的,張洎王禹偁等人的奏呈,說道:“他們有的說得很對,可未說準確。如張洎等人說設兩鎮,以便河東河北統一指揮,不再是各自為戰,一盆散沙,以讓遼人各個擊破,又能集中兵力打退敵人。然而他們有沒有想過,若那樣,一旦失控,安史之亂豈不是前車之鑒。”

“卿中的也。”趙匡義道。

這才是好同志嘛,說中了他的心坎里。

“因此春天時陛下征諸臣說軍務,實際說來說去,就是那麼一點兒弊病,然而反過來它們也有優點,如執行我朝軍制後,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更替,甚至追源到前古。西晉與南北朝諸王奪嫡,東漢外戚宦官專政等醜陋現象,會不再發生。因此臣沒有想明白,直到這次徐河之戰,才豁然開朗。有辦法兼顧。”

“說說。”趙匡義來了興趣。

他不是固執者,固執的是東府那個傢伙,趙普,以及趙普與宋九都看好的一個小傢伙。實際當初宋九提出給各團練使與防禦使權利時趙匡義就想過了,未必是團練使與防禦使,這是指一州都部署。以及數州首將。但非是一路。手中兵力不會有很多,因此不會敢產生安祿山的想法。於是恩准同意。

然而它還不能解決宋朝軍制的弊病,雖然一州都部署手中也有些兵力,可是兵力並不是太多。多少受知府節制,因此遼軍南下,無人可擋,除非場場打出李繼隆這兩次奇蹟之戰。

中間利害關係趙匡義也知道,但邊境一時得失,能與國家重大安全相比?只能擇其長棄其短。

宋九能想出兩者兼顧的辦法,那是最好不過。

“陛下,實際解決它的辦法很簡單,李繼隆已經提起了。”

“嗯。”

“那就是臨時授權制。大股敵寇來犯,可從河東河北兩個防區擇一名智勇雙全的重將,臨時授予他指揮一路所有將兵的權利,以便統一指揮,協調作戰。集中兵力。敵寇去後,此權收回。同時明詔諸將,若無敵寇來犯,以虛假情報獲得朝廷授權者,可以拒絕其指揮。再規訂此將不得指揮諸將退後過深,以防將重兵率回京畿謀反作亂。那麼唐朝藩鎮之患便可迎刃而解。”

“這倒是一個好策子,你再想細一點,寫一個札子於朝會上呈給朕,讓諸臣工一起討論完善。”

實際到了宋仁宗時,所有大臣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在陝西出現安撫經略招討使這個古怪的官職,兼任邊防數州所有軍政財大權,以便統一指揮。不過那時武將沒有話語權了,是文臣在打,是宦官在打,缺陷雖然糾正,可這些文臣當真能打好仗嗎?有人說韓琦是軍事家,打成那樣子還是軍事家?那麼李繼隆豈不是比李靖還要牛氣?

但在這時改,還來得及!

宋九又徐徐說出第二個改革方案:“陛下授陣圖於前線將領,然前方戰事變化莫測,如徐河之戰,李繼隆原本打算在唐河北岸用萬名騎兵消耗遼寇,然後城中大軍殺出,一舉敗敵。可是尹繼倫孤軍奮進,打亂了李繼隆的布署,然而這一進局面卻更有利。這時候李繼隆若是堅持原計劃會不會有這樣的大捷?”

趙匡義臉色又陰沉下來。

宋九沒有管他,繼續說道:“這是李繼隆,智勇雙全,才打出來的戰績,換其他人呢?至少陛下把持着大方向,不會讓前線將士出現嚴重失誤。如在雄州,若是諸將聽從陛下詔書,會不會有那樣的慘敗。”

趙匡義臉色這才好轉。

寇準認為宋九少了風骨,但辦不好事,要風骨幹嘛?管它是黑貓白貓,只有能捉住才鼠才能算是好貓。

宋九繼續說道:“因此似乎同樣難以兩全,故張洎他們上書,雖看到弊端的一面,但沒有看到弊端的另一面。臣想了許久,心中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有許多老將從前線退了下來,他們富有經驗,全部呆在洛陽閑賦,朝廷雖然偶爾讓他們來書院傳授武學,但書院里能成為將才的人少之又少,將領是在戰鬥中磨練出來的,天才將領自古有幾個?若是空讀兵書戰策,不知變通,沒有磨練,可能只能成為第二個趙括害己害國。因此臣認為可以於西府置一參謀司,若是有重大軍事行動,諸將一起於參謀司商議。一人想法會有失誤之處,數人數十人,並且個個都是從前線下來的老將,那麼想法便能完善。或有爭議,陛下也足以拍案決定。那麼不僅是陛下智慧,而是集數人數十位富有經驗將領的智慧決定的草案。然後再將這份決議頒發前線,為防前線變動,只做大框架,就象陛下授李繼隆詔書一樣,讓前線將領在這個大框架下自由發揮,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那麼前線將領就有空間自由發揮,又能避免前線將領發生嚴重失誤。”

也就是參謀司一出來。那個所謂的陣圖就不要再搞了。

“這個,讓朕再想一想。”

宋九這一回不依趙匡義了,機會難得啊,若不藉助這個勢,說不定以後就沒有機會改變了。趙匡義授陣圖,以後宋真宗授陣圖,或者未來的其他皇帝再授陣圖。這還了得!

因此又說道:“陛下,請三思哪,當今名將,李繼隆算是最出色的了。他在滿城矯詔。他在朔州矯詔。他在定州矯詔。為何,難道是陛下決策不好嗎?非也。陛下決策乃是前度局面,到了他手中,局勢又是兩樣。所以必須要變。若陛下堅持,那麼能戰者如李繼隆,會繼續矯詔,早晚會讓陛下不滿。這還是好的,甚至不能戰者也學習李繼隆矯詔,詔書威令不在,這些人又貽害國家。”

實際他很想挑明了說。

你想學李世民,有那本領么?李世民與尉遲敬德每次交戰,都身先士卒。一人持聞槊,一人挽弓,如入無人之境。你也挽弓,可射的是什麼,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