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說一個趣事,幾百年前的元緬戰爭,是緬軍率先殺進雲南邊界。

當時,忽必烈譴使招撫緬甸,緬王也派使者前往大都。之後兩年,緬人都不來朝貢,忽必烈就派使者過去催促。

元朝使者一去不返,據緬甸的史料記載,元使見了緬王不肯脫靴被處死。

土司阿禾感覺不對勁,主動歸附元朝。

緬王大怒,出兵四萬多、戰象800頭,一直追殺阿禾到雲南境內。蒙古千戶率700騎兵馳援,分為三隊,半渡而擊,緬軍大亂,“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緬軍自相踩踏而死的屍體堆滿河溝。

就這樣,元軍700騎兵,對陣緬甸四萬餘大軍、800頭戰象。足足追殺三十餘里,直到元軍主將受傷才停止。

元軍只死了一個,還不是戰死的。而是俘獲一頭戰象,搞不清大象的脾氣,稀里糊塗被大象給踩死……

此時此刻,300多頭戰象,數千緬軍精銳,快速衝到小河邊。

埋伏在更下游一些的緬軍將領,見戰象部隊順利出擊,也率領三萬緬軍抬着小船、竹排衝出。

丁家盛那邊遭遇的緬軍,全都屬於“佯攻”部隊。緬人見下游打得熱鬧,覺得上游的大同軍,應該很多都被調過去了,悍然發起類似決戰的攻擊。

上游的河道本來就窄,僅有十多米寬,一下子有這麼多緬軍渡河,河面密密麻麻全都堆滿了。

緬軍炮隊主力,也都集中在這裡,足足三十多門火炮,朝着大同軍的陣地瘋狂發射。

“轟轟轟轟!”

上游的大同軍炮兵陣地,全部布置在半山腰,20天前就調整好角度,只要開炮必定打到河中央。

一發炮彈落下,大幾率直接砸中小船或竹排。就算砸不中,也能把小船、竹排浪翻。

大量緬軍堵在河裡,場面混亂不堪。

更上游的戰象早已入水,踩着河底向前走,數千緬軍精銳乘着小船跟上。

“哞昂~~~~”

不斷落下的炮彈,讓戰象焦躁不安,發出陣陣吼叫聲。

大象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感知到危險之後,堅決不願再向前,有的甚至自動轉身想逃。

“轟!”

一發炮彈入水,砸中水下的象腿。

這頭大象終於發狂了,朝着側方胡亂衝撞。

“舉銃!”

“砰砰砰砰!”

數十米的距離,排槍瞄準戰象。雖然不容易打死,卻把戰象打得吃痛發狂,又有炮彈不斷落下,300多頭戰象已然有半數失去理智。

跟在身後的緬軍最先倒霉,河面小船、竹排被接連撞翻。

“騎兵聽令,捨棄火銃和葯囊,隨我渡河追殺!”

楊展已經頭髮花白,豪氣卻不減當年。他把陣地交給副將,命令副將組織步兵過河。隨即牽着戰馬就衝出去,馬兒可以游泳,士兵扶着戰馬一起游過河。

3000多騎兵,很快泅渡十多米寬的河面。

楊展翻身上馬,拔刀呼喊:“殺!”

這裡的三萬多緬軍已經崩潰,特別是那幾千精銳,被自家戰象搞得魂飛魄散。他們本來順岸逃向下游,見大同軍追來,僅剩的一絲理智也沒了。

大同軍的步兵,數百人脫衣下河,把河裡的小船、竹排推回來,接應大同軍步兵主力過河追殺。

不多時,一個正規師的兵力全部過河,孟族僕從軍也跟在後面沖。

黑魯叨為了迷惑大同軍,掩藏自己的主動方向,把十多萬人分成好幾堆,布置在沿江沿河各處紮營。

這種長蛇陣,現在成了取死之道。

緬軍潰兵被追殺到最近的一個大營,這裡的緬軍很多都在河邊。被潰兵那麼一衝,又見大同騎兵追來,下意識的就扭頭逃跑,而且是朝着蒲甘城奔逃。

如此逃跑路線,等於是在繼續衝擊前方的緬軍陣地。

半個小時不到,楊展帶着三千多騎兵,接連衝垮三處緬軍大營和陣地。緬軍潰兵,鋪天蓋地,足足有五六萬人在逃跑。

下游的丁家盛見狀,也抓住時機下令:“火炮抬高,轟擊緬軍陣地,其餘部隊渡河衝殺!”

下游的岸邊,停靠着堆滿柴草的一千多艘船。

大同軍一邊登船,一邊把柴草拋下,乘坐船隻朝着對岸殺去。

黑魯叨的指揮陣地,在伊洛瓦底江與支流的交匯處。他看到上游密密麻麻的潰兵,哪還有繼續打仗的心思,驚慌呼喊:“回城堅守!”

樹林邊緣的緬甸炮隊,緬人全都已經逃跑了,一群葡萄牙和亞美尼亞炮手,舉着雙手過來投降。

上游的大同軍步兵主力,根本不看俘虜一眼,順着河岸奔跑追擊,把俘虜都扔給孟族僕從軍。

楊展率領騎兵,再次踏破一處敵營,已然追到河流交匯處。數萬緬軍潰兵,爭先恐後跳入江中,他們得游過河才能進城。

“搜集船隻!”

前方是寬闊的伊洛瓦底江,楊展不敢貿然游過去。

下游丁家盛的部隊,卻乘坐船隻過去了。

緬軍布置在此的火炮只有幾門,火槍手大概幾百個,剩下的遠程部隊全是弓箭手。

大同軍的火槍手,蹲在船頭跟敵軍對射。

大同軍的死傷雖然更多,但守在岸邊的緬軍卻膽戰心驚。隨着大同軍船隻不斷靠近,另一邊又傳來哭喊聲,肉眼可見江中全是潰兵在撲騰,這裡的緬軍終於承受不住心理壓力,陸續放棄陣地奔跑逃命。

這麼一跑,本來還有組織度的緬軍,瞬間就成了一群又一群潰兵。他們不敢回頭阻擊,只想早點逃進城裡,進城之後自己就安全了。

蒲甘城十二道城門,建有瓮城的僅四道。

黑魯叨自己帶兵回城之後,只敢打開這四道城門。數之不盡的緬甸潰兵,爭先恐後往城門擠,在城門外開始自相踩踏,反而大大遲緩了進城速度。

眼見大同軍追來,堵在最外圍的緬軍,也不顧上往城門沖了,嚇得紛紛繞城逃跑。

丁家盛手下的騎兵追來,只見護城河裡塞滿了潰兵,很多都是在過橋時被擠下去的。護城河與城牆之間,也到處是緬軍漫無目的的奔跑。

“砰砰砰砰!”

一頓火槍射擊,本就混亂的緬軍潰兵,猶如煮沸的開水翻滾冒泡。

大部分已經失去理智,揮刀看向堵在自己前方的友軍。更多人沿着城牆往北逃,他們已經不想進城了,逃到哪裡算哪裡,最好能一路逃回老家。

黑魯叨組織進城的部隊,守御幾處瓮城,對城外的混亂束手無策。

終於,丁家盛麾下的步兵和孟族僕從軍也跟來,朝着城外的緬軍開槍放箭。

哭喊聲,吼叫聲,哀嚎聲……不絕於耳。

更多潰兵繞城朝北邊逃去,大同軍沿途不斷開槍,讓那些緬軍潰兵保持恐慌失智狀態。

騎兵順着護城河,繞去北邊的橋樑附近。

那裡數萬潰兵正在過橋逃跑,不時有人被擠落護城河。就算成功過橋,也會遭到大同騎兵的砍殺,成千成千的緬軍跪地投降。

而黑魯叨那邊,見大同軍步兵追到護城河外,慌忙下令:“放箭,關門!”

放箭,不是朝着大同軍,而是朝着瓮城裡的緬軍。

大量緬軍箭矢,朝着瓮城的城門口射去。附近的緬軍潰兵,一些中箭倒下,一些嚇得往外頭擠,內城的緬軍趁機關閉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