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趙匡標命令步兵防守城池,讓孫可望帶着騎兵出去,掃蕩沿河擁有灌渠的土地。

反正逮着地主就殺,其餘百姓約束起來,不準離開原有村莊。2 5】

見漢人軍隊只殺貴族,工匠、佃農和賤民全都袖手旁觀。反正只是換個統治者而已,他們今後的命運不會改變,即便拚死

幫助貴族打仗,打贏之後他們也沒啥好處。

{15

輕輕鬆鬆,沿河三十里,孫可望只用了幾天便佔領。

趙匡標的中學同窗、做過縣衙戶科科長的管憲,跑去河岸農村轉了一圈,整理資料來彙報:“殿下, 鴻臚寺的資料太過粗

路,臣已經大致了解此地原有農村情況。

52

“說說看。”趙匡標道。

管憲說道:“農村基礎治理機構是村社, -種叫米拉西村社,-種叫柴明達爾村社。”【 1

“米拉西村社最為傳統,數百年前,朱羅王朝遷都太武(坦焦爾城)。 這個王朝還算有所作為,把沿河農村編為村社,責

令以村社為單位興修灌渠。朱羅王朝雖已覆滅,但這些村社卻保留下來,而且還推廣到全國各地。”

“這種米拉西村社,由一個或幾個村莊,管理者皆為婆羅門種姓。他們以宗族為紐帶,聯手掌握村社權力,而且沒有首領

遇到大事由幾個家族商量解決。

“另-種柴達明爾村社,興起只有數十年時間。納亞克國王統治此地,把土地賞賜給軍官貴族-個村就是一個村社, 統

治者皆為剎帝利軍官。

“米拉西村社,類似大明的土紳鄉村。柴達明爾村社,類似大明的軍戶鄉村。”

“這裡,沒有地主!

“沒有地主?”趙匡標問道,“那我們在河岸鄉 村殺的是什麼人?”3】

管憲解釋說:“我們殺的, 是村社管理者,出自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這裡的土地,皆屬於國王所有,由婆羅門或剎帝利

進行村社集體管理。

52

“那怎麼收稅?這些村社管理者沒有土地,卻又掌管着土地,他們豈非可以任意的中飽私囊?”趙匡標疑惑道。

管憲還沒說話,王崇熙就忍不住感嘆:“難怪我們找不到黃 冊和魚鱗冊,無法統計人口與土地,只能在收稅賬冊上看到一

個個村社。這裡的土地制度,還是先秦的井田制那套啊!管理各城的是諸侯,管理村社的是士大夫。

歷史上,英國殖民者統治坦焦爾150年,用了上百年時間,才把村社土地管理制打破,變成更先進的地主所有制。仁 4】

你沒聽錯,地主所有制,在這裡屬於先進制度,更利於英國殖民者收農稅!

趙匡標頗為無語,自己佔領的地盤,居然還特么在搞井田制。

管憲繼續說道:“婆羅門和剎帝利是貴族, 其餘百姓,又分為幾大種姓、數十上百的小種姓。那些小種姓,世世代代皆從

事某業,就像大明的民戶、茶戶、灶戶、陰陽戶等等。”

“每一類種姓,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類似中國的行會公約。種姓內部出現矛盾,比如鞋匠和鞋匠的爭端,都是在鞋匠種

姓內部解決,婆羅門和剎帝利也只能調解,不可對鞋匠行業指手畫腳。

“因此,各地村社看似混亂無序,但內部結構是極為嚴密的。同屬-個大種姓,但屬不同的小種姓,職業不能隨意更改。

鞋匠如果改行做木匠,會被木匠們集體抵制,甚至是被驅逐出村社。”

“也有- 些小種姓,可以隨意變動職業。比如洗衣匠、理髮匠等等,被統歸為差役種姓,今天洗衣服過日子,明天可以做理髮匠。”

“這裡的佃戶,不給村社上交固定地租,全是按糧食收成來算。水田地租大約五分之四、早田地租大約二分之一-

通情況說明,趙匡標和臣屬們都聽愣了。

水田地租80,早田地租50, 佃戶居然沒被餓死?仁 3】

“佃農能活得下去?”王崇熙問道。

管憲解釋說:“此地常有乾旱, 水田還好些,早田若是久不下雨,必然有大量佃農餓死。佃農死了之後,如果土地空置,

優先佃租給首陀羅農民。如果招不夠首陀羅佃戶,村社就會把土地佃耕給賤民。”

“每年都有農民餓死,這裡的農民不造反嗎?”趙匡標的大學同窗馬理問。仁 5】】

管憲搖頭:“從來不造反。 這裡的農民起義,都是婆羅門或剎帝利帶頭。至於其他種姓,只能跟着一起造反,不能自己站

出來造反。”【 19

眾人面面相覷,好神奇的種姓社會啊,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

管憲說道:“殿下, 要麼整個村社直接佔領,漢人想怎麼來就怎麼來。要麼別想着改革某個村社,根本改不了,幾個大種

姓、上百個小種姓,每個人都是現有體制的擁護者。不改,他們老實接受統治。若改,恐怕會全村造反,就連快被餓死的首陀

羅,也會覺得咱們要去搶他飯碗。”

王崇熙說:“殿下, 若是如此情況,那就沒必要挑動剎帝利和婆羅門鬥爭了。他們其實是一種人,無非世襲軍官和士紳望

族的區別。

眾人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統治策略。

如果漢人要擴張,就以村社為單位擴張。殺死村社貴族,漢人來做地主,其餘一切照舊。仁5

說白了,就是融入種姓社會,漢人變成新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這一套種姓制度,天生就是給征服者制定的。【 6

你可以輕鬆征服這片土地,殺死婆羅門和剎帝利就能取而代之。但是,你別想去改革這種制度,那純屬吃力不討好的行

為。【9】

除非漢人移民越來越多,漢人繁衍的後代越來越多。隨着漢人的增加,量變引起質變,那個時候才能打破原有制度!

因為落魄的高級種姓,可以從事低種姓職業(種姓理論規定不行,但實際上可以)。

當漢人充斥各種職業之後,種姓束縛就被打破了。

趙匡標下令道:“讓孫可望暫時停止進軍, 傳令各地貴族,只要效忠於我,他們依舊擔任原職。已經打下來的土地,你們

制定-一個賞田方案。按照土地面積,將已經佔領的村社,劃分為鎮村兩級,漢人皆為鎮村貴族。我們帶來的官吏,要麼在太武

城當官,要麼去鎮上做官。漢人村社,漢人沒有種姓之分,其餘種姓和職業不變。

管憲說道:“殿下, 長此以往,漢人就會變成婆羅門和剎帝利。而殿下的晉國,也會跟這裡的小邦沒有區別,百年之後極

有可能任人宰割。”

趙匡標說:“所以漢 人內部不搞種姓制。

“殿下,人心趨利,人性也耽於安逸,”管憲勸諫道,“我們這些人, 或許還能堅持本心,可我們的後代呢?到時候,有

可能儒家教化都會忘掉,為了方便統治,國王帶頭改信印度教。”

馬理說道:“教化不能忘, 等騰出手來,必須建立孔廟。等漢人孩童多了,- -定要建學校。這裡的種姓制太嚇人,就是誘

人享受的,-點點消磨意志,最終消磨得連祖宗都忘記,連儒家先賢教化都忘記!”

“殿下,國內安穩之後,請立即建孔廟!”王崇熙拱手拜倒。

“殿下,請建孔廟!”

眾人集體拜倒。

趙匡標咬牙說:。孔廟當然要建, 城內那麼多異族廟宇,先拆-座改為孔廟, 把廟裡的神像全部砸了!若有教徒造反,那

就全都殺了!”

孔廟建在印度,便是漢人的文化火種。

孔廟不滅,則華夏永存。

一旦沒有了孔廟,這裡的漢人會迅速墮落,最終徹底融入躺平等死的種姓制度。

王崇熙又說:“殿下, 移民此地的漢人,不得信仰異族宗教。不說信仰,就是拜神都不能去拜,若有違反者,全都抄家問

斬!”6_

“可。

趙匡標也被種姓制嚇下到了,接受過儒家教育的人,天生就排斥這種玩意兒。

孫可望停止進軍,趙匡標讓文官丈量沿河數十里土地。根據土地總面積,賞賜給官史和將士,所有漢人都是地主,沒有土

地的泰米爾農民, 則通通轉化為私人佃戶。

全國實行兩種法律,一套針對漢人, 直接從中國搬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一套針對土著, 沿用種姓律法。

目前,趙匡標的實控地盤,也就一座城和沿河數+里土地,統編為一個縣和若干村鎮。

傳令四方之後,全國各地的城市和村社,貴族們果然紛紛效忠,完全沒有反抗的意思。當初朱羅王朝被滅時,他們就懶得

反抗,現在趙匡標滅了坦焦爾國,他們同樣也不會反抗。

前提是,不去變動種姓制度!

只要種姓制不變,哪個當國王,他們無所謂。

而趙匡標接下來要做的,便是丈量土地、賞賜農田、興修孔廟、恢復商業。還要興修水利,很多灌渠都破破爛爛,讓首陀

羅和賤民當役夫,給口飯吃不餓死就行。稍不注意,餓死一些也無所謂。

就婆羅門、剎帝利的土地集體管理制,今後農稅別想收太多,大部分都被印度教貴族給貪了。

得改,讓婆羅門、剎帝利變成地主,實行更先進的地主所有制。但又不能現在改,因為沒有足夠的官吏,即便改了也換湯

不換藥,照樣給你隱報田畝數量。

趙匡標都無語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這輩子還能見到井田制。

(今天只有一更。)

(查了好多資料,發現印度南部跟北部不-一樣。坦焦爾這裡,居然是村社土地所有制,連一一個地主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