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馬進忠部有大車二百餘輛,多載運糧草、鹿砦、據馬等物,也載運戰利品和陣亡官兵的遺體,最主要的是載運敵軍的首級。幸好此時沒來的及調走。

明軍迅速卸下駕車的騾馬,用繩子將這些車輛相連,以木板、草袋、據馬等物構築簡單的防禦工事,依富叉河列成方圓車陣以待。

明軍大隊此時陣勢還未列成,但已經接近東南丘陵地帶。後金軍見此迅速以鑲黃旗圍住馬進忠部,其餘人馬則徒涉正值枯水期的富叉河,直接沖向明軍大隊。

鑲黃旗屬於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士氣高昂裝備精良,在戰陣中最是囂張。其先是派出小股騎兵試探馬進忠部的虛實,主要是查探對方有無火器和其他有威脅的武器裝備。待他們發現這股明軍毫無反應後,又繞着車陣查探了一圈後方返回本陣。

稍頃,只聽後金軍中一聲螺鳴,鑲黃旗大隊人馬抵近一箭地之內。密密匝匝分里外數重,圍住馬進忠部不斷以飛矢攢射。

只見箭如飛蝗,嘶嘶破空之聲猶如毒蛇吐信不絕於耳,又如毒蜂雲集盤旋縈繞於頭上經久不息。明軍因此中箭傷亡者頗多。

車陣左翼大凌河備御楊應宗,因此身中數矢負重傷,陷入昏迷生死未卜,標下士卒多有驚慌失措。

明軍組織弓弩手反擊,卻是不及後金軍箭矢密集被死死壓住,徒增數十人傷亡。

“不要亂跑,散開距離、降低身子,找掩蔽物躲起來!”楊林此時藏於一輛大車軲轆後躲避飛矢,他不斷的大聲提醒周圍的明軍。

話音未落,數支花翎羽箭在他面前連續掠過,相繼釘在旁邊的車廂上。箭透鋒銳,箭尾兀自顫動不停,可見其強勁之勢。

明軍後衛部隊除了有騾馬大車,另有數十面來自川黔的藤甲大盾。此盾高五尺,寬三尺半,後有兒臂粗的提手,為便於豎立還有三角支柱固定,重數十斤,需數人合力移動。

藤盾以大山深處多年老藤編扎數層,又橫向密匝數層,再以桐油浸泡七日,晾乾後再以桐油浸泡,如此反覆一年方成。可謂刀槍不入、百兵莫侵,多用於守城。

現在被立於陣中抵禦飛矢。不多時,各大盾上所攢集的箭矢蝟集如刺。其堅固結實又韌性十足,飛矢皆被藤條陷住竟不得再進分毫,果不負其美名。

馬進忠貓着腰,由數名親兵拿着藤牌護着快速跑到楊林面前,大聲道:“你個瓜娃子躲得好地方。現在由你指揮楊備御的麾下官兵,速去左翼接管其部屬!”

“啊?!”楊林滿面驚訝的道:“馬大人,我就是一個小小的哨官,而且還是西路軍杜總兵麾下,您讓我去指揮楊備御的部下這不合適吧?”

“龜兒子滴少囉嗦,老子讓你指揮就是讓你指揮!誰敢不聽老子砍了他滴腦殼!”馬進忠眼睛一豎,滿面的殺氣。

“標下遵命!”楊林接過馬進忠的令牌,只得從車軲轆後面跳出來。將一口行軍用的大鐵鍋頂在頭上,和兩名負責傳令的馬進忠親兵快速跑向左翼。

一路上箭如雨下彷如蝗群撲面。三人七扭八拐、連蹦帶跳的躲避着飛矢,終於來到車陣左翼。

明軍中的備御只有遼東一地才有此官職,官階多為六品或從六品,屬於低級武官。

楊林奉命接替楊應宗的職務,讓其麾下官兵多少有些吃驚,更多的是不服氣。暗道這是誰啊?讓一個毛頭小子來指揮這七百多人,上面不是瘋了吧?

但人家手裡的令牌卻是真的,更有馬進忠的親兵將任命楊林的事講了一遍。也有極少的人知道楊林的來龍去脈,眾人這才沒多說什麼。楊林遂正式接管楊應宗的部隊。

劉綎坐鎮西南多年,征戰多用川黔官兵,其中最愛用苗軍。但因時間緊迫且路途遙遠,他在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奠始終未等到苗軍來援。為彌補兵力不足,他上疏朝廷命楊應宗募集遼東百姓從軍,所以楊應宗的部下多為遼東人。。

楊應宗部算是東路軍中唯一一支遼東本土的官軍,自其以下計有把總三名、哨官八名、隊官二十餘名及若干親兵和傳令兵,合計麾下官兵約八百人。但家哈嶺一戰略有傷亡,現余官兵七百多人。

楊林火速把三名把總叫來,四人頂着大鐵鍋躲避着密如飛蝗的箭矢,簡單認識了下並交流了一番。

甲總把總叫楊成,是楊應宗的親侄兒。這人三十多歲中等身材,面上帶着幾分傲氣看着有些不好相與,沒說上幾句話便說要急着照顧楊應宗,也不待楊林同意就轉身走了。

乙總的把總叫王長水,是楊應宗磕頭兄弟的遠方妻弟。長的面相好,就是有些胖。

丙總的把總叫張祝,是楊應宗夫人娘家那邊的親戚。還好這三人的年紀都是二三十歲,與楊林倒是沒有太大的年齡代差。

楊林從他們幾人口中,簡單知道了麾下官兵的武器裝備和營伍隸屬。

楊應宗部的武器裝備多是大刀長矛和弓弩。其中現有長矛手三百餘人,刀牌手和弓弩手各二百餘人,火槍和火炮一支也沒有。

也就是說與其他明軍比起來,他們的裝備是最傳統的,換句話說也是最落後的。想獲勝全靠近身肉搏才行。這就極為考驗部隊的戰力和意志力了。

在這樣的年代明軍武備鬆弛非一日之功,貪污腐敗橫行,裙帶關係充斥上下,以這樣的狀態去和後金軍打近戰,是在以己之短攻人之長。而且楊應宗所部成軍時間短,官兵多未經過正式訓練。許多人數月之前還是平民百姓,現在要面對彪悍的八旗軍實在是勉為其難。不過畢竟在家哈嶺打了一仗,也算是見過血碰過硬了,這一點還能讓楊林略微安心。

楊應宗部基本人人披甲,但多是皮甲和明制鐵盔(注1),與敵軍比起來相差太大,但也總好過有的明軍營伍無甲上陣。另有二十多副鐵甲,裝備於楊應宗的親兵家丁。至於營伍隸屬倒是與其他明軍相同,沒有特殊之處。

楊林對楊應宗部的戰力沒底。但是現在形勢緊迫,沒時間訓練和重新編組部隊了,只能趕鴨子上架硬來了。他讓兩名把總回去安撫住部下,一切聽命行事。

半個時辰後,後金軍飛矢漸盡,鳴螺後撤。楊林猜測其要下馬進攻,忙傳令部下備戰。他抓緊時間對部下官兵進行戰前編排。先將麾下弓弩手集合起來,列為三排。

將長於直射的弩手列為第一排,後兩排為弓手,令其皆蹲伏於地。三排聽令輪番齊射,不得私自亂射。如敵軍突破車陣,迅速撤至隊尾以弓弩支援長槍手。

弓弩手前後左右各相隔三步。每人腳下有箭矢若干,這些箭矢多是從大盾和周遭取下拾得的飛矢,稍待將用其反擊後金軍。為保護他們開弓時的手指,臨時以面巾或破布纏繞指上。長槍手和刀牌手依樣鱗次列陣,皆蹲伏於地,矣待後金軍突破車陣時予以反擊。

他告知官兵蹲伏於地的目的,一是減少身體直立的面積,降低被後金軍發現和射殺的機會;二是節省體力,便於兩軍交戰時的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