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其實也不怪柏毅會感嘆,若是要追根溯源的話,柏毅方案里的這套槍機組件還真跟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頗有些淵源,因為這套槍機組件是參照後世鼎鼎大名的56式半自動步槍中的槍機組件改進而成的。

而—40半自動步槍的優點後設計而來,如果真要論起來,柏毅的新槍方案跟SVT—40半自動步槍也算是一對遠方表親。

不過表親歸表親,兩者終究還是有着本質的不同,最起碼在結構上,吸收—40半自動步槍原版的槍機組件要簡單得多,也可靠的多,要知道SVT—40半自動步槍雖然使用也是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

可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以及設計者的局限性,其槍機組件的構成還是複雜了一下,最典型就是SVT—40半自動步槍的槍機框被設計成一個需要精密機加工才能做出來的凹槽,利用這個凹槽,帶動下方的槍機實現偏移式開閉鎖。

然而56式半自動步槍卻將這個複雜的槍機組件簡化為一對相互鉤連的鉤狀阻鐵樣式,如此一來不但在生產方面較少了將近三分之二的機加工工作量,大大節省了生產時間和成本,同時簡化的槍機組件的耐用性、勤務性以及可靠性也得到飛躍式提升。

因為這種近乎開放式的鉤狀閉合裝置,幾乎可以對嚴寒、風沙、泥漿等惡劣物質和環境免疫,不說別的,當年中國軍隊的56式半自動步槍可是北到酷寒的塞外,南到濕冷的熱帶叢林,向西深入過荒漠戈壁,向東在水網密布的江南暢遊。

在高原上站過崗,在泥澤中摸過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56式半自動步槍伴着中國軍隊將近30年,幾乎沒有因槍機故障而導致無法開火,自始至終都是一代代中國軍人最可靠的夥伴,那可靠性簡直杠杠的!

正因為如此,柏毅採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機組件可謂是即成熟又可靠的最佳選擇,不過選用56般的槍機組件,但柏毅卻沒有照搬56式半自動步槍,究其原因也很簡單,56半終究只是一款半自動步槍。

因而它的原版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設計者西蒙諾夫,在研製這款槍時,根本沒有留有任何改裝的餘地,只是將其設計成一款純粹的半自動步槍,也正因為如此,56式半自動步槍最然各方面都很好,卻不適合改進成全自動步槍。

至於其槍機組件也是一樣,因為是半自動,並不涉及連續運動的后座問題,所以56半的槍機支撐點設在槍械的前段,然而柏毅所研製的可是能夠連發的全自動槍械,若是槍機支撐點在前端,很有可能承受不了連續射擊的衝擊力,從而造成槍機損壞,整槍報廢。

於是柏毅又將另一款經典的槍機偏移式自動步槍,比利時研製生產的FAL自動步槍拿過來,對其槍機支撐點後移的結構進行充分的吸收,與此同時將機匣進行重新設計,進而又對各個環節的生產工藝簡化,這才形成了如今筆記本上的最終方案。

“額……我參加蘇軍之前,是在蘇聯學習了一段時間,並在工廠里做了三個月的實習生,在此期間接觸了不少蘇聯研製的槍械,吸收了不少有益的營養……”

對於幾年之後才普遍出現的槍械,柏毅自然是不能說,可面對王德化等人欽佩中帶着羨慕的目光,柏毅也需要一些解釋,而他對此早已輕車熟路,說起來更是臉不紅心不跳,在場的人對柏毅早已是深信不疑,加之柏毅從蘇聯歸國也不是什麼秘密,是以柏毅的話很快便被大家接受並認同。

就這樣大家又圍在一起討論了一番其中的細節便就此散會,接下來的三個月的時間裡,柏毅等人幾乎撲在五號車間里,對新式槍械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反覆推敲,能簡化的盡量簡化,能用簡單工藝製造的就絕不用複雜的生產手段。

在這一點上,柏毅這個穿越者,就沒有身邊這些生產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員辦法多了,比如說在導氣箍、標尺坐等小部件生產上,柏毅只懂得用機加工的辦法,然而由於工人熟練程度,以及現有機床的精度誤差大等因素影響,導致這些小部件的廢品率非常高。

柏毅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可怎麼也無法將費率品降下來,這個難題隨後還是老鉗工雷師傅出馬才解決,而他所用的辦法說起來很“土”,因為中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廣泛使用這項工藝了,幾千年下來,這套工藝即將改良流傳到現在,那便是失臘鑄造法。

失臘從先秦時期就被用於精密器械的製造,七十年代末出圖的曾侯乙墓中,就有幾件國寶級青銅器,就是採用這種失臘工藝鑄成的,因此,這套工藝在中國千餘年的傳承中,得到歷代能工巧匠的改良,到得現在早已成為一套極為成熟的精密鑄造工藝。

只不過這套工藝在封建時代僅僅被用於繁複精美的工藝品製造,而現在卻被雷師傅引入武器裝備的生產之中,過程也很簡單,至於效果更是明顯得很,利用失蠟鑄造法對精密的部件進行鑄造,所得的零部件即便暫時無法達到要求,可經過簡單的機加工便可正常使用。

工藝簡單,應用成熟,老一輩的匠人師傅便可熟練操作,而稍許的機加工過程也讓工序大為簡化,更重要的是廢品率被控制在極小的範圍之內,正因為如此,柏毅乾脆將機匣也用這種失蠟法鑄造,雖說在壽命上可能不如機加工來得長,可架不住其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快,更重要的是廢品率極低,而這一點對於資源材料匱乏的中國來說,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