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昨天初四,剛好串親戚見朋友,我去管府找她了。”

“她怎麼說?”

“她十分開心,不過,說是要問過她父親之後才能決定。”

“好,那我們一起去管府吧。”

到了管府,譚詩報了名號,侍衛進去通報了一聲,便看到只穿了一個綠色絨毛馬甲的管姑娘急匆匆地出門來迎接。

“小詩,你來了啊!”管姑娘有些驚喜。

“春婉,你怎麼不多穿一件雪披啊!外面風很大的。”譚詩將自己身上的雪披解下來,披在管姑娘的身上。

“走,走,快進去。”正要往裡面走,管姑娘注意到了譚洛的身邊還站着一位美人,有些遲疑地問道,“這位是?”

“這是我二姐,順王妃。”

“哦,民女參見順王妃!”管姑娘有些驚訝地看了看譚詩,連忙轉頭要給譚洛行禮。

“不必行禮了,我們快進去吧。”

說著,幾人往裡面走,在前廳坐下。

“翠菊,快去企沏茶,然後端些茶點過來。”

“是,姑娘。”

“王妃,這不知道您要來,束民女招待不周了,哦,我叫管春婉。”

“無妨,既然你是四妹的朋友,我們也就不必如此客氣,令尊呢?”

“家父和家母去林大人府上串門了,我今日起的晚,睡了個懶覺,就沒有跟過去。”

譚洛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昨天和你說的事情,你父親答應了嗎?”

“嗯,我父親答應了,說是感謝譚尚宮的賞識,” 說到這,管春婉楞了一下,“譚尚宮,就是順王妃?也就是你二姐?”

“是啊。”譚詩一臉的理所當然。

“哎呀,我竟然才反應過來。”

“我會給你配一些人手,然後,你的工作就是負責查看各個書堂、書肆有沒有販賣盜版書籍的。”譚洛思考了一下,“給你配的人手嘛,若是新晉科考進來的書生們,怕是太文弱了,但是若是沒有功名的又怕沒什麼文化。”

她有些猶豫,一時還沒想好到底應該給管春晚配一些什麼樣的人才合適,她微微搖了搖頭,想着,這手底下的人到時候就讓管春晚去老王、香玉和小趙的鋪子裡面挑幾個算了。

這種小官,應該也不必一定參加過科考才能勝任。

“四妹,到時候,你帶着春婉去雲畫坊,讓老王從雲畫坊和翰佳書畫院找些人手出來,讓春碗姑娘挑幾個合眼緣的帶在身邊,最好是會些身手的,如果有人賣質量很差的書籍,也就是《大昭政令》或者我們集賢書堂特有話本的盜版書籍,就進行罰款。”

譚詩點點頭,“好,最近我們就開始準備。”

“還有就是,你目前在集賢書堂,當掌柜當的很好。”

管春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所以,我們要多開幾家分號,地址呢就是每三個街道的拐角處,是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所以,每三個街道的拐角要開一家書肆的分號,鋪子的事情你就去萬物坊找小趙。”

管春婉點點頭,“譚詩,你到時候和春婉一塊兒過去吧,這書局的事一塊兒管,彼此也能有個照應。”

“好。”

“行了,那你們好好準備,我就先回去了。”

“恭送王妃,呃,尚宮大人。”管春婉一時不知該如何稱呼譚洛。

譚洛沖二人笑了笑,拍了拍管春婉的肩膀,便帶着小栗離開了,譚詩繼續留在管府和管春婉商量着日後書局和書堂的事情。

八日後,京城內多了八家書堂,分別位於長安街、西角樓大街、浚儀橋街、報慈寺街、錄事巷、桃花巷和高頭街。

每一家書肆小趙和老王都挑選了合適的女掌柜,都是從萬物坊和雲畫坊裡面的夥計中精挑細選的,具有管理才能的姑娘。

書堂的牌匾不大是用棕色的楠木做的,房檐上掛着暗黃色的硬挺粗布,上面用深藍色的線綉着“集賢書堂”四個大字,右下角寫着“分號”兩個小字。書肆也就三十平方,三面的牆都裝上了書櫃,分別擺着不同的書。

譚洛和小栗走進一家家集賢書肆分號,看到正中央的書柜上擺着兩種版本的《大昭政令》、《京城要聞》、《京城早聞》、《京城通》、《律法》、《刑法》、《詩集》之類的冊子,是關於朝廷頒布的法令、大昭國的律令等實用性較強的冊子。

左邊的書柜上擺着各個集賢書堂獨有的話本兒,有《王爺愛上我》、《江湖梟雄》、《平步青雲楚天書》、《東遊記》、《閑雲野鶴》之類的小說話本兒,寫的是寫民間的愛情故事、官場的權謀紛爭,還配有插圖,讀起來十分的生動。

右邊的書柜上擺着《京中軼事》、《野聞》之類的書籍,寫的是京城中王公貴族的趣事,比如誰家的小姐嫁給了哪家的高門貴府,誰家的老爺又取了小妾,醉香閣新來了絕色的藝伎。

書肆的空地上擺上了香木做的桌椅,有一些客人便坐在上面看書,顯得書肆裡面來往的人很多,也引得路人好奇是不是地進去看看。

門口處擺了一個收銀的櫃檯,掌柜的正吩咐着書肆內的小廝們要招呼好客人。

譚洛走到正中央的書櫃前,拿起一本《大昭政令》,只見上面字跡規整清晰,而且每本的印製質量都不錯,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大昭政令》多少錢一本?”

“普通版宣紙的那種只要十兩銀子一本,珍藏版信紙的那種五十兩銀子一本。”

“若是,其他的書肆大量購買呢?”

“普通版宣紙的那種購買五十本以上是八兩銀子一本,珍藏版信紙的那種五十本以上是四十五兩銀子一本。”

譚洛點點頭,看着書堂裡面的陳設滿意地點了點頭。

逛完了幾家新開的鋪子,和每間鋪子裡面的掌柜交談過後,譚洛很是滿意,便帶着小栗去了野菜香飯館,叫了薺菜肉餡餃子、炒萵筍、三鮮豆腐、水煮腰片、木耳炒肉絲、芥末墩兒、雪裡紅肉末,裝在食盒裡面帶回了王府。

回到王府,譚洛和李墨坐在前廳吃飯。

“書局和書堂準備的怎麼樣了?”李墨看着譚洛,“本王看洛兒這幾日忙前忙後,很是辛苦,來,吃個餃子。”

“好,已經準備好了,《大昭政令》書籍的內容,譚詩已經和呂史官對過了,我們出了兩個版本,一個是普通版,一個是珍藏版。”

“嗯,王妃還真是有商業頭腦。”

“其實,我在想既然我們已經出了一本《大昭政令》了,我覺得可以獨家出一些類似的書籍,比如介紹各個官署都是做什麼的,還有衙門、大理寺每年處理很多案件,有一些過了保密期的,可以將案件寫到書裡面,既可以驚醒後人,也可以告訴這些機構如果以後遇到類似的案件了,可以怎樣進行調查、取證和處理。”

李墨點點頭,讚許地看着譚洛,用眼神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甚至,每年的春闈,就是每年京城會試,所處的考題我們可以編訂成冊,供考生們參考,這種官方出版的書籍和冊子,肯定對他們的幫助更大。”

李墨放下筷子,“嗯,洛兒的這個想法確實是新穎,以往我們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都是私塾的老師們通過各個門路找一些以往的題目給學生們做。”

李墨頓了頓,“洛兒的這些想法,等過了上元節進宮,我會說給皇兄聽,如果皇兄同意了,就可以開始準備新的書了。”

“多謝王爺!”譚洛在李墨的臉上啵唧親了一口,“對啊,明日就是上元節了,王爺陪洛兒賞花燈吧!”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