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一個南朝親征行營司副都統制,一個金國東路軍副統帥,兩位旗鼓相當、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居然在下馬坡這個灌木叢生的方寸之地同歸於盡。

大戰剛剛拉開序幕,身為主帥卻先死為敬,麾下士卒部曲蒙在鼓裡,依舊你來我往殺得不亦樂乎,這仗打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潑李三剛才奉皇帝旨意以鼓傳令,一通操作亂乎乎,非但沒能召回慷慨赴死的何老將軍,反倒把圍攻東門的契丹兵和圍攻南門的渤海軍吸引過來。

何灌麾下禁旅部曲不過一兩千人馬,陡然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諸路大軍突然在這個緊要關頭回師來援了。

最先趕到的是距離最近的李孝忠,他指揮步騎混編的五六千勤王兵馬,從滑縣西北方向陸陸續續斜插過來,一直延伸到北門城牆根下,相當於在下馬坡以西拉起一道靈活機動的人肉防線。

接鍾而至的是張俊率領的兩千西軍驍騎,他從北面襲殺過來,直接切斷了金軍向渡口方向撤退的後路。

接下來更加熱鬧,楊可勝和馬彥傳的三千精騎從東北方向加入戰團,吳革和馬忠各自統領兩千禁旅輕騎從東面蜂擁而至,姚古、种師中、折彥質、李邈等人分別在東西北三個方向排列步軍方陣,張網以待慌不擇路的金軍潰卒……

“好啊!”

趙桓站在城樓上看罷多時,樂得嘴都合不攏。

跟在女真人屁股後面廝混的這些游牧族僕從騎兵,仗着馬快、弓硬、人人悍不畏死,說來就來,想走就走,到處扯大旗作虎皮炫耀武力,這回算是主動撞到槍口上了,不把他們打得滿地找牙,連日來憋了一肚子窩囊氣的三衙禁旅和勤王大軍是不會收手的。

“沈卿,何人在西線指揮我師作戰?”

隨着戰場局勢越來越明朗,趙桓也不像剛開始那麼盲目樂觀了,一旦心思沉靜下來,這才發現東西北三面的打法大有不同。

東線以吳革和馬忠的三衙禁旅為主只攻不守,北線以張俊、楊可勝和馬彥傳的勤王師為主攻守兼備,只有西線最為特殊,自從參戰以來一直以逸待勞,步卒在前面排成一字長蛇陣,騎士列於隊後巡迴警戒,一旦發現金軍小股騎兵突破防線,立刻撲過去將其吃干抹凈,三番五次之後再也沒有金軍膽敢逾越雷池一步。

耶律馬五和撻不野等人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明知突圍無望,只好各率本隊人馬退到下馬坡附近,彼此背靠背固守待援。

東線和北線宋軍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繼續圍上來強打硬攻,西線宋軍則適時變換陣法,全部人馬呈扇面形穩步向前推進,逐漸壓縮被圍金軍的生存空間。

“回奏官家,正在西線指揮我師作戰的統兵官,乃是已故統制官折可求麾下先鋒騎將……”

沈琯早就從主將認旗和甲胄衣飾上辯識出來那人是誰,當下如數家珍一般侃侃而談道,“此人姓李名孝忠字少嚴,乃是六郡良家子出身,曾在陝右邊軍從戎多年,日前襄助折可求扼守延津縣,金軍突圍之後,臣奉命前往延津縣收攏潰兵,正是那時與他有過一面之緣……”

“又是李孝忠?”

趙桓聽沈琯絮叨個沒完,頭都大了,印象中歷史上好像真有這麼一個人,但就是都想不起來這個既能獨當一面,打起仗來又很有想法的傢伙究竟是誰。

穿越者想不起來實屬正常,畢竟李孝忠在沒有隱姓瞞名成為李彥仙之前,充其量也就是歷史記載里的路人甲。

後世很多鍵盤軍事家對其評價甚高,說是此人有勇有謀,武力值堪與精忠大英雄相比肩,只因時運不濟才沒能在大爭之世一展雄才,如此之類云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騎驢看賬本走着瞧了。

別人怎麼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穿越者皇帝已經認定李孝忠是可造之才,既然是好鋼當然要用在刀刃上,此役之後,敵我雙方將來免不了傾國一戰,到那時肯定有機會讓他挑一挑歷史的重擔……

就在趙桓和沈琯暢聊李孝忠之際,東北方向突然發生大規模騷亂,金軍兩千合扎猛安從張俊、楊可勝、馬彥傳等人背後突襲而至!

這支由清一色女真人組成的騎兵,其統軍主將正是四太子金兀朮,此前在東京北郊一戰時,他就率領這支專門扈從東路軍統帥的親軍露過臉兒。

那次是三百具裝甲騎鐵浮屠充當開路先鋒,左右翼輕騎拐子馬分列兩側齊頭並進,只是一個單程沖陣就把南朝萬餘人馬擊潰了,這次也不例外,金軍兩千合扎猛安長驅直入,勢若破竹,頃刻之間兵鋒便直抵下馬坡附近。

金兀朮明顯無心戀戰,替耶律馬五、撻不野等人解了圍,旋即馱起闍母的屍體往回殺去,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張俊、楊可勝、馬彥傳等人還沒把沖潰的隊伍收攏起來,人家已經從缺口處突出重圍,絕塵而去。

在此之前,金兀朮左等右等不見闍母回來,眼看着圍攻渡口的敵軍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韓世忠和田師中的五六千選鋒軍步卒,很明顯南朝大軍都爭先恐後地回師救駕了。

他有心讓韓常的遼東漢軍留在大本營接應闍母等人,自己率領兩千合扎猛安渡河北上,又怕現在見死不救,將來渾身是嘴都說不清楚,只好一咬牙一跺腳,親自帶隊去滑縣幫助闍母解圍,沒想到闍母那個老傢伙已經掛了,不僅害自己白跑一趟,還折損了四五百名女真本族兄弟。

金兀朮氣昏了頭,打馬回到汶山大本營,立刻就要治耶律馬五和撻不野的罪,在兩人苦苦哀求下方才允許其帶罪立功,也就是讓他倆各領本部人馬掩護女真合扎猛安和遼東漢軍一起渡河北上。

遼東漢軍本來在僕從騎兵中地位最低,連給女真正軍洗內褲的傔從阿里喜都不如,每戰必殿後,這次金兀朮居然讓他們先於渤海軍和契丹兵過河,究其原因不外乎遼東漢軍在他方才去滑縣救援時,以損兵折將三分之二的代價堅守住了汶山大本營。

遼東漢軍的二世祖韓常,小小年紀便已深諳為將之道,為了抵禦韓世忠和田師中的猛烈進攻,他把康王趙構和少宰張邦昌推到兩軍陣前替他們擋箭矢,害得康王趙構當場嚇得尿褲子一一九大王之前從來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直到這次與死神面對面接觸,方才知道在紙上大談生死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金兀朮押着趙構和張邦昌二人率先渡河北上,女真合扎猛安和韓常的遼東漢軍依次跟在後面,謀克百夫長蒲察阿撒帶領一隊刀斧手負責斷後,他們前腳踩到大伾山岸上,後腳就把六部路奚兵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浮橋全部砍毀了。

耶律馬五和撻不野一邊和宋軍鏖戰,一邊往聖功橋上撤退,孰料背後迎接他們的卻是長達兩里多地的大河斷橋。

韓世忠親自披掛上陣,手執開山大斧,一路從汶山大本營殺到聖功橋上,前有追兵後無退路,跑在最後面的渤海軍士卒被逼得上竄下跳,千戶撻不野更是進退失據,慌不擇路,居然一頭撞進韓世忠懷裡,被潑韓五一斧頭把偌大個腦殼劈成了兩半。

田師中這廝走了狗屎運,他搶在潑韓五前面追攆上契丹千戶耶律馬五,本想舉刀梟其首級,不料耶律馬五和麾下百十名親隨馬弁眼見走投無路,突然扔掉武器,伏在地上舉手投降。

一舉俘虜成建制的金軍僕從騎兵,這可是雙方開戰以來看得見摸得着的戰果,田師中樂得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