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現如今駐紮在泗州扼守淮津的三千殿司衛兵,乃是高俅高太尉從三衙禁軍當中百里挑一揀選出來的驕兵悍卒,對於屋漏偏遭連陰雨的東京朝廷來說,如果不能將這些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爭取過來,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助紂為虐的勁敵。

剛穿越那會兒由於經驗不足,延興皇帝一度與童貫童大王麾下的三千勝捷軍親兵失之交臂,此後每每想起來都好像被人拿刀從身上割拉塊肉。

這一次他完全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事先準備得相當充分,除了授權心腹親信張浚和趙鼎全程進行操控之外,還特意布署了左班都虞候劉錫和侍衛長蔣宣一明一暗兩枚棋子。

作為明棋的劉錫出身西陲將門,其父乃是瀘州軍節度使劉仲武,高俅沒有發跡之前曾經投到劉仲武軍中效力,這個踢得一腳好球的傢伙有趙官家當靠山,名為效力實際上只是跑來鍍金的,劉仲武探知內幕之後處處對他照顧有加。

高俅平步青雲之後知恩圖報,沒少在道君皇帝面前說劉仲武的好話,不僅如此,對劉仲武身後那幾個已經成年的男丁也是大力提攜,就拿其長子劉錫來說吧,幾年前還在西陲邊軍中擔任偏禆將佐,現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禁衛管軍。

正因為高劉兩家關係不一般,由左班都虞候劉錫出面才會讓高家人放鬆警惕,至於侍衛長蔣宣這枚暗子,正如李綱猜測的那樣,一旦發現事態有變,立即採取斬首行動。

為什麼一定要蔣宣來當這個惡人呢?因為不是冤家不聚頭呀。

這廝不僅精通鬥技,武藝絕倫,而且人也長得高大威猛,在沒有做侍衛之前一直擔任殿門天武官,因此認識他的人皆呼其為蔣門神一一不知道跟水滸傳里的那個蔣門神有沒有關係。

蔣宣自恃身壯力不虧,經常打架鬥毆酗酒鬧事,有天在宮門當值時多貪了幾杯,迷迷糊糊中愣是把半夜巡崗的新上司揍個烏眼青。

這個新上司要是別的什麼人,以他蔣門神在寬衣天武中的名頭,充其量杖責三五十軍棍再賠點銀兩而已,要是對方得理不饒人告到樞密院,大不了貶官降秩或除名勒停,結果卻出人意料,差一點連小命都丟了。

他這個新上司名叫高持,乃是開封府當地土著,原本是大宦官譚稹手下一員得力幹將,譚大帥倒台之後才推薦他轉投到昔日好友高俅門下,二高本來沒有什麼瓜葛,坐下來一敘祖譜才發現,彼此竟然是同宗不同族的本家兄弟。

高俅有兩個親弟弟三個親兒子,可惜全是提溜不起來的酒囊飯袋,高持則不然,此人在西陲邊塞戎馬倥傯許多年,並且長期擔任一軍主將,具有豐富的統兵作戰經驗,正是高太尉可遇而不可求的本家人才。

高俅位高權重身份尊貴,拉不下面子與一個和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麾下部曲稱兄道弟,有心認他做螟蛉義子吧,但論輩份又是本家兄弟,倫理上說不過去,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不過有了這層親近關係,高持出入太尉府如履平地,不知道內幕詳情的人都尊稱他一聲高衙內一一不知道他和水滸傳里的高衙內是不是同一個人,高俅聽說之後不光不澄清還很高興,久而久之就連真正的高衙內一一高俅的兩個弟弟和三個兒子也都把高持當成了自家人。

“蔣門神”開罪了“高衙內”,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新上司高持既不打也不罵更不聲張,暗地裡通過太尉高俅的關係,把蔣宣由寬衣天武改差到殿前司治所擔任監門官。

有天晚上治所內走水,焚毀了司衙兵案存放軍機文書的一座架閣庫,好巧不巧,那天正好是喝得爛醉如泥的蔣宣當值,翌日這傢伙便稀里糊塗地被執行軍法的本部法司下到大獄裡。

這種瀆職罪不上秤沒有二兩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有個名叫李琮的內侍宦官既是蔣宣的遠房表親,又是童貫童大王的乘龍快婿一一兩個無卵閹人莫名其妙成了翁婿,也不知道這是怎樣一樁奇葩婚事。

李琮聽聞表兄闖了大禍,親自跑到太尉府求情,高俅最終看在童貫的面子上放了蔣宣一馬,但蔣宣在地牢里已經被高持折磨得體無完膚,出獄之後將養了大半年,通過童貫從中斡旋才得以調到道君皇帝身邊擔任貼身侍衛。

蔣宣蔣門神恨透了高俅高太尉,當然更恨那個與高俅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始作俑者高持高衙內,聽說這廝跟着高俅跑到了泗州,延興皇帝特遣趙張二位欽使前去傳旨,蔣宣便主動請纓為他們保駕護航,必要時果斷採取秘密斬首行動。

正像趙鼎方才對李綱說的那樣,無論是明棋還是暗子,延興皇帝都已經事無巨細安排妥當了,高俅若是遵奉旨意交出兵權皆大歡喜,否則一定讓他們高家人付出血淋淋的代價。

接下來兩位宰執大臣坐鎮鴻慶宮禮賓院,一直等到處置完應天府的繕後事宜,兩撥人馬方才分別從水路和陸路趕往三千殿司衛兵駐紮的泗州城。

閭勍和左言兩位管軍繼續統領其麾下原班部曲,扈從李樞密、宇文右丞、黃都知以及梁御帶四人,乘坐南都官衙的客運大船沿着汴河一路順流直下。

右正言趙鼎,監察御史張浚,左班都虞候劉錫以及侍衛長兼禁衛指揮使蔣宣,他們四個身負特殊使命之人則打着太上皇行宮奉迎使副的旗號,在由三節人從、禁衛班直以及內等子組成的儀仗隊隨行下,大張旗鼓地從陸路趕往淮津。

從應天府到泗州有五六百里路程,途中要先後經過宿州、虹縣、臨淮等好幾個州縣,好在這一路之上都有驛站可以換乘車馬歇息腳力,饒是如此也折騰了將近半個月才抵達泗州地界。

孰不知水路更慢,趙張劉蔣四人都已經走到距離泗州城還有六十里的臨淮縣了,李綱和宇文虛中他們乘坐的客運大官船才悠哉悠哉地泊入宿州境內,不過這樣也好,等到把扼守淮津的三千殿司衛兵收入囊中,兩位真正的太上皇行宮奉迎使副再蒞臨泗州城內就沒有任何風險了。

嗖,嗖,嗖!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臨淮縣城北門準備叩關入內,孰料騎馬並轡而行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侍衛長蔣宣和侍衛盧萬,甫一靠近五丈多寬的護城河,布列在城門樓上嚴陣以待的殿司衛兵立即向他倆發矢警告。

“好個直娘賊,敢朝你家祖宗放箭!”盧萬勒馬吁停,扭頭盯着上司嘿然一笑道,“侍衛長,敢不敢跟我打個賭?”

緊繃著滿臉橫肉的蔣宣隨口問道:“賭什麼?”

“賭誰是先登。”盧萬翻身從馬背上跳下來,用力緊了緊腰裡系的革帶,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先登做什麼?”

“闖關奪旗啊。”

“奪旗還用闖關嗎?”

蔣宣不慌不忙地從馬鞍側翼抽出一把長柄利斧,豎立在眼前粗略比划了一下位置,隨後揚起比碗口還要粗的胳膊,照準城門譙樓呼地一下猛擲過去。

須臾之間,一桿寫着“捧日左右廂都指揮使郭仲荀”的主將認旗,脆生生地攔腰斷為兩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