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頓了頓楚楚,接着開口,“那為何官府調查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來使我們問話,原句求證的名官府方案,竟然如此草率在說,大人只是說查閱了官府的資料,其實年代久遠,資料是不是一定屬實呢?是不是已經確定了,沒有人從中作梗,大人如此草率斷案,我等不服!”

楚木也從後面走到了前面,“我等不服!大人下官敢問一句,但凡是官府查案,辦案是必要讓世界人雙方都知情知曉,那為何這次大人卻獨獨漏掉了我們仇家,我們只有聽結果的份,卻沒有參與辯證的資格,敢問大人辭職是否是故意偏幫厲家?將我楚家視為無物?我等不服此結果若是大人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下官便上奏,請皇上為下官判案!”

“大膽簡直是放肆!你是在指責本官,徇私枉法?”府尹把驚堂木拍的啪啪作響,u被一個小官當著眾人如此指責,他的臉色難看的很。

他身為京都府尹,掌管着整個京城的大小案件,什麼時候被人這般指責過,也就是今天,被人弄得如此難堪。

“大人是否是徇私枉法,下官也不敢妄言,但是事情是否有偏頗,是不是存心偏袒擋上了朝堂自然有人定奪,身為此次事件的當事人,我楚家的族譜一直擺在供桌後頭,下官閑來無事時也時不時的翻看,上面從未有任何記載,說我楚家之前姓厲,錯認祖先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我楚家人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氣氛一時間僵硬了下來。

厲雲站了出來,“大人,東臨以孝為本,是個大孝之國,我厲家也絕對做不出錯,認祖先的事來,也許是這件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出家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我也能理解,既然楚家對此有異議,可以作出舉證官府卷宗白紙黑字記載分明,那些卷宗年代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百年前難不成有人會在百年前就準備好了,算計楚家不成,事實就是事實,不是他出家不承認他就不是事實了,但我厲家分支絕不能流落在外!這是我對厲家列祖列宗的交代!”

“那既然如此,咱們就在聖上面前乘便看看究竟是誰對誰錯!”

“隨時恭候!”

雙方都放下了豪言,聽完了,這一次的結果也沒有,必須再留下來了,府尹跟厲家。已經勾結了在一起,留下來再行口舌之爭。也是無濟於事。

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全程百姓們幾乎都懸着心。

他們都在等最終的結果。

等着看楚佳將事情鬧到聖上面前,有聖上親自斷案。

兩家人之間的文章劇情跌宕起伏,比戲檯子上的大戲還要精彩。

就是不知道這一回合到底誰勝誰負。

厲家在楚家面前可是連連失利了好幾次了。

楚家之前雖然是鄉下的家,但也不是那麼好拿捏的。

但是這一次楚家的勝算似乎少之又少,連百年之前的卷宗都有歷史記載,這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兩家先祖是同一人。

楚家會如何反擊?

這簡直是抓人撓心。

管襄在知道楚木可以上來陳情的摺子之後,就立刻奔向他的父皇去了。

“父皇父皇,京都府尹是左國公的人,這次跟着厲家一塊欺負小師姐他們了,小師姐他們家把狀告到你這兒來了,你可一定要幫小師姐出出氣。”

皇帝笑了笑,手上的毛筆刷刷的寫個不停,“你先別急,讓他們當場對峙,我這邊自有安排。”

“那就明天?”

“就明天吧,早點結束,早點放心。”

“我也是這樣想的,不然小師姐一家人哪能睡得安穩覺,成天被一群小人盯着。”

京都府尹是左國公府提拔上來的人,厲家跟左國公府關係密切,所以但凡跟厲家有牽扯的案子,他都會偏向厲家,但此人為人小,深思明哲保身之道,一旦事情有可能危及到他自己,他立馬就能轉風換舵去,十足十的牆頭草。

這也是皇帝沒有將人換下來的原因。

換一個人誰又能知道這又是誰的人,還不如用眼前這個知根知底的,到時候等時機到了又有可用之人時再行替換。

這一夜楚家幾位長輩都沒能睡好。

明天就要上金鑾殿了。

那可是金鑾殿呢,尋常百姓一輩子。都不知道那個地方長什麼樣子,現在他們竟然能能上金鑾殿,能看到滿朝文武百官。

然後在那個地方跟厲家斗個你死我活。

想想就覺得刺激。

一刺激就睡不着覺。

第二日一大早,兩家人馬已經聚齊。

金鑾大殿之上,柱子上龍騰虎躍,顯得格外肅穆。

文武百官身着歡呼,分列而站,人人面無

表情。

管襄跟蕭景瑜站於百官之首。

大殿前方,龍椅之上,中年皇帝身着龍袍,頭戴龍冠,帝王之氣,自然流露。

普通百姓一輩子都見不到這樣的場面。

楚家一行長輩站在大殿中央,腿腳直打顫。

這氣勢太嚇人了。

這樣的陣杖,將底層百姓的卑微不自覺的被放大無數倍,楚家長輩心裡直打鼓,失去了往日里的落落大方。

反觀是厲家,表現的更為自然。

雖然也有些緊張,但是在帝王面前誰能不緊張呢?

這個時候大家族的底蘊就體現出來了,根本就不是小門小戶可以比擬的。

雙方都已經到齊,鬧到金鑾殿,到底是為了什麼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狀元郎楚木一紙訴狀遞到了皇上面前,狀告厲家無中生有,狀告京都府尹判案有失公允偏幫厲家。

現在事情將由皇上親自裁判,文武百官一併作證。

管襄靜默的一片刻,從文官之列的最首站了出來,站在兩家人家最前面,朝坐在上首的人道,“父皇,如今楚家是厲家犯錯分支的傳聞,在京城鬧得是滿城風雨,事件雙方都是在經常有頭有臉的人物,此事若不及時解決,會給整個京城乃是天下帶來極不好的影響,還請父皇決斷。”

蕭景瑜同樣走到了前面,站到了管襄身邊,卻沒有多說,只是道了一句,“望皇上決斷。”